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襄阳市东北部,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下设高新技术园、汽车工业园、深圳工业园三个园区,辖团山、米庄两个镇和刘集、紫贞、七里河、东风四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20万人,辖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是襄阳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中心区域,是我国汽车工业、军工企业的聚集地和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技术、智力最密集地区。
建区以来,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和襄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关怀和指导下,高新区历经起步成长、创新创业、跨越引领三个阶段,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三大转变。截止目前,共有来自美、日、法、德、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区投资,各类注册企业4227家,其中工业企业1215家,规模以上企业133家,上市公司6家,有法国标致雪铁龙、美国德纳、美国康明斯、日本日产、新加坡佳通、法国佛吉亚等世界五百强投资企业9家,工业产值过200亿元的企业2家。拥有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火炬计划襄阳汽车动力与部件产业基地、国家级汽车检测中心、国家专利技术(襄阳)展示交易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中国科协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国家火炬计划襄阳节能电机与电机控制设备产业基地、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单位、襄阳国家电机控制与电网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襄阳产业化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襄阳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襄阳高新区产业促进科技服务体系试点、国家新能源汽车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18张国牌。2010年,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05亿元,首次挤进“国家千亿级高新区”方阵。2011年,高新区汽车产业突破千亿大关,实现工业总产值13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4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84%,上市公司占全市的60%,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不断上升。高新区已成为汽车产业的集聚区、新兴产业的引领区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区,在全国105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高新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困扰和汽车行业整体下行不利影响,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区经济运行整体上保持了较好态势。
(一)空间布局。高新区已形成“一区三园”的开发建设平台。“一区三园”即襄阳科技商务区和汽车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深圳工业园。
——襄阳科技商务区:是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外国专家局、中国致公党中央、湖北省科技厅、襄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由襄阳高新区与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共建的全国首家以“联盟孵化”形式运作的产业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加速器。科技商务区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加速企业成长为目标,以“发展新兴产业”、“建设一流园区和生活社区”和“塑造高端公共服务体系”为三大抓手,大力引进海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建设“综合类与专业类相结合”的科技园区,形成“承接孵化成果——开展创业培育——建设专业化产业基地——加速企业发展”的发展链条,重点引进研发机构、创新创业团队、企业总部、多类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信息服务外包,打造襄阳云谷。
——汽车工业园:是以“服务东风、配套东风”为宗旨,以汽车零部件项目为主体的工业园区。园区总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东风公司襄阳基地12平方公里,围绕东风公司配套新建成园区面积5平方公里,正在开发建设面积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园:总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正在开发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园区内有创业中心、软件园、汉北工业园、国际创新产业园等多个园中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机电控制、新材料等产业。
——深圳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一、二期建设用地30平方公里,三期建设用地20平方公里,是承接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重要平台。目前一、二期建设用地项目已经满园,三期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园区内有佳海工业园、新日电动车工业园等多个园中园。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二)产业体系:作为产业襄阳的龙头和引擎,经过二十年的快速发展,襄阳高新区已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龙头,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以东风汽车公司襄阳基地为主体,2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构成的配套体系,拥有汽车整车、动力、研发、核心零部件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主要产品有天籁轿车、东风轻卡、东风旅行车和专用车(特种车)等整车系列,发动机总成(东风康明斯柴油发动机,东风标致、雪铁龙发动机)、车身(含驾驶室)总成、车桥(驱动桥总成、非驱动桥总成)总成、变速器总成、车架总成、电气和仪表系统总成,轴承、座椅、灯具、蓄电池、调角器、车门锁、发电机、起动机、摩擦材料、油品化工等产品总成系列,各类零部件产品达4000多种,在高新区生产的零部件可以组装成一台整车;2012年5月28日,英菲尼迪国产化项目落户襄阳高新区,新天籁第50万辆整车在襄阳工厂下线,标志着襄阳高新区已成为东风日产高端车型的重要生产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新区已形成了以航空航天、轴承及基础件、轨道交通设备、数控机床、钢结构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其中:轴承产业集群已经纳入省重点发展产业集群。高新区航空航天产品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航天救生装备、航天座椅等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区内建有我国航空生命安全装备制造研发中心、亚洲最大火箭橇滑轨试验场和舱天火箭固体推进剂研发中心,初步形成了以航宇公司、航天42所为龙头的产业集群;电机控制与电能补偿装置,已经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领跑者,其产品已占据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大力公司、追日公司、泰和公司、天工公司等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的电机控制集群;轴承及基础件为传统优势产业,形成以襄轴、新火炬等为龙头的产业集群;轨道交通装备初步形成了以南车工业园、金鹰工业园等为核心,以中国南车集团襄阳电机为重点的产业集群;数控机床形成了以珠江数控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新区已形成了“两纵三横三平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动力电池、驱动系统、控制系统;部分标准平台、基础设施平台、检测平台)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聚集了30多家相关骨干企业,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东风天翼纯电动公交车已经在唐山和我市成功运行;宇清传动公司为世博会纯电动、混合动力客车提供200多台套的动力系统,其产品已经在国内的6个示范城市应用;湖北京远公司、骆驼特种车电源公司的动力电池已通过国家强检,装配东风天翼和东风扬子江客车,实现了商品化。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追日新能源、北方光电、国网绝缘子、回天胶业、大同气磁等公司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主要生产光伏逆变器、特种光学玻璃、合成绝缘子、汽车粘胶剂和气磁发动机等产品,企业产销能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均为第一。
——电子信息产业。以襄阳软件园为依托,高新区已经形成以汽车电子、蓄电池产品为龙头,以机电控制与电能优化设备、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为支撑的四大板块,拥有了70余家研发、生产实力强的电子信息企业,部分产品在全国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中,骆驼蓄电池公司的机动车起动用铅酸蓄电池产销量居全国第一,襄阳宇清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的电驱动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拥有13项专利,东风仪表公司的汽车仪表和传感器产销量居同行业前列。
(三)未来展望:未来五年,高新区将按照“成为走出湖北、走向全国的先锋,新襄阳大跨越的中坚力量和现代化大都市的样板”的战略定位,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为引领,坚持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重大项目支持发展、招商引资推动发展、优良环境保障发展”的具体路径,力争到2016年,实现GDP1600亿元,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把高新区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汽车新城、科技新城和襄阳云谷,奋力冲刺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