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浙江代表委员热议对外开放 改革勇立潮头 开放再谱新篇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开放,让中国毅然敞开胸怀,迸发出澎湃动力。

从100多年前中国有识之士喊出的那声“开眼看世界”,到今天普通百姓经常说到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见证了东方大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沧桑巨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放要再扩大”。浙江,以“一带一路”建设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在“一带一路”的足迹上,在长江经济带的大潮中,御风而行,出海向洋,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千方百计走出去、引进来……

千帆竞发浪潮涌。让我们通过地图上的三个坐标,一窥浙江全面开放新格局。

坐标:捷克

搭乘“一带一路”快车

浙江正在赴一场“布拉格之恋”。

“在捷克的华人中,80%以上来自浙江。”作为捷克华侨,全国人大代表、国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乃科不由感叹,浙江和捷克的缘分越来越深厚。

陈乃科代表说,早年一大批浙商远赴他乡,凭借着物美价廉的“浙江制造”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如今,越来越多的捷克华侨将视线转回国内、投资创业,“回国创业热”成为一股新潮。

经常在捷克和浙江两地奔走,陈乃科明显感受到了“布拉格之恋”的甜蜜正在外溢。浙江企业正在通过跨国并购、产业合作等方式推动转型升级,如正泰在捷克成立子公司,万丰奥特收购了捷克当地的飞行公司等。

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张明华也有同感。他说,通过举行中东欧博览会,宁波与中东欧国家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其中就包括中捷产业合作园。今年1月,该产业合作园正式授牌,总投资130亿元、15个重大项目落户,其中包括捷克轻型通航飞机制造项目、捷克户外保温箱项目等。

捷克,浙江“向洋”的一个缩影。翻开地图,就能找到这其中的奥秘所在。捷克像一个十字锁扣一样,一头连着德国等西欧发达国家,另一头连着的则是一块广袤沃土——中东欧。

对于捷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全国人大代表、义乌市委副书记、市长林毅理解颇深。他说,去年的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上,“一带一路”浙商基站正式启动,其中就包含捷克站。

“捷克站是我省主动谋划并与捷方共商、共建、共享开放合作的重要载体。”林毅代表说,“一带一路”捷克站将发挥捷克在新亚欧大陆桥建设中的区位优势与产业优势,建设具有服务中心、贸易中转、物流中枢功能,涵盖物流、商贸、先进制造、综合服务等区块的开放综合体。

捷克站已从规划落到实处。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义新欧”中欧班列在去年架起了两地的桥梁,开启了捷克和浙江新的贸易通道,一箱箱水晶、啤酒、农产品等捷克特产正在运往义乌,一个个满载着义乌小商品的集装箱也同时送向捷克。

林毅代表说,义乌计划建设一个浙江捷克小镇,推动更多捷克及欧洲产品进入中国,促进各领域交流,促进浙江与欧洲的双向开放。

坐标:舟山

打开通往世界的门户

向东是大海,这是浙江发展的蓝色轨迹。

“岸畔的渔船,远处的岛影,全部影影绰绰……”这是作家赵丽宏笔下的岱山美景。然而,全国人大代表、舟山市岱山抲鱼人渔业专业合作社党总支书记夏永祥对岱山的感受更为真实:除了波光闪耀的美丽海景外,还有一个个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夏永祥代表说,这几年舟山加快海港建设,因为海港被称为“蓝色经济通道”,一头通过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内陆腹地;一头面向大海,沟通世界,实现海陆对接和交换。

海港,开放发展的门户,让舟山激发出了无穷潜力。“我可以跟你讲讲鼠浪湖的变化。”夏永祥代表介绍,这是一个陆域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岛,以前鲜为人知,但随着对外开放的需要,鼠浪湖成了全国最大的海上矿石中转基地。如今,站在宁波舟山港鼠浪湖铁矿石中转码头,延绵的海岸线上,数百米长的巨轮不间断地进出港区,繁忙而有序。

舟山,凭借着连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水深港阔的黄金岸线,她挥动长袖、登台起舞。如今,她的舞姿更为大开大合。

“我们正在深化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这是国家赋予浙江的重大使命,也是浙江全面参与我国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在舟山工作过的全国人大代表、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温暖说,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定位是发展油品全产业链,建设一个符合国际规则、与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体系相链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为什么要发展自贸试验区?温暖代表解释说,自贸试验区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更是一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它引来的不仅是投资商、贸易商,还有更多先行先试的机会。

对接国际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这是舟山的目标和使命,但并非终点。温暖代表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这是浙江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机遇和挑战。

坐标:嘉兴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浙江和上海,一对区域经济合作的“黄金搭档”,互有需求,互为依托。

作为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之地,嘉善距上海不到100公里,是浙江接轨上海的“第一站”。“紧挨上海就是最大优势。”全国人大代表、嘉善尚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军说,“这里的企业通过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找到了发展机会。”

“我们的农产品每天凌晨三四点钟进行分拣、包装、装车,清晨六七点前进入上海销售渠道完成陈列。”孙军代表说,自己从工业企业转投农业行业,9年来一直注重农业科技的转化与运用,走农业转型升级之路,开发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其中最优质的市场之一就是“邻居”上海。

上海“溢出”的红利,让孙军代表有了进一步的规划。随着消费升级,都市人群越来越不满足传统的农贸流通渠道,基于这样的市场趋势,孙军代表在今年启动建设一个规模化集中化的生鲜加工与冷链物流中心,将生产基地初级农产品作为原材料变成生鲜标准品,为新零售渠道与生鲜电商渠道供货。

“为了进一步打通上海的销售渠道,了解上海消费者的购物偏好,我们将在上海设立专业的营销、研发类工作室,在信息数据集成与市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超前开发一些符合当地消费者喜好的产品。”孙军代表说。

如果说孙军代表是瞄准了上海市民的“餐桌经济”,那么浙商陈国东则是看中了两地的“双重红利”。

浙江研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国东的名片很有意思,正反两面印着两个公司名和两个地址:一个在上海金山工业园区里,而另一个在平湖市新埭镇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科技园内。两个地址的电话,都以021打头。

陈国东说,因为上海厂房的租金上涨,空间有限,只好把部分生产线迁到了新埭。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嘉兴居然能申请到上海固定电话区号021开头的电话号码。

迁到新埭后,陈国东惊喜地发现,新厂与上海界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500米,但在浙江的土地、用工、社保等成本要比上海低得多,同时享受到了浙江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和上海的平台、人才和品牌资源的“双重红利”。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浙江与包括上海在内的兄弟省市合作的广度、深度和强度不断加大,长三角一体化将比以往更深刻地影响着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