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永宁江畔的上后村,是台州黄岩区东郊的一个普通小村,距黄岩城区中心约5公里。
永宁江畔的上后村。 周薇薇 李琦 摄
整个九月,上后村人都生活在期待之中。
村民们翘首以盼的,是一场签约仪式:离村多年、在香港发展的浙商金为民,决定联合温岭籍设计师夏国元博士、黄岩企业家潘坚、本村能人黄大力等,投资6.9亿元,把上后村打造成黄岩区乃至台州市的后花园。这个浙商回归项目,即将迎来签约,目前注册资金已经到位。
江畔城中村,有颗绿色心
位于永宁江畔的上后村,是台州黄岩区东郊的一个普通小村,距黄岩城区中心约5公里。这几年,上后村所在的东城街道,已开始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步伐。街道主任张大汐说,东城街道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6万人,目前有12个城市社区,10个村,7个经联社——这是黄岩区城市化的特有产物。
“经联社,只有形式,没有实体。它原是被城市包裹的城中村,在经历城市化之后,大块土地被征用,村民转换为居民,散落在城区各地,生活边界业已模糊,无非大家还享有原来村集体的股份和权益。”张大汐说,此前很多村庄,在城市化进程中,都成了这样的经联社。
“我们还是渴望生活在绿色的田园里,不想村庄被高楼大厦所淹没。”1982年生的上后村村支书金鹏说,这些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上后村人相信,并非只有工业化和城市化,才能带给村庄未来。为此,上后村甚至拒绝了几十亿元的大工业项目。
对生态环境有执念,还因上后村曾深受环境污染之苦。村主任金志翔带我们来到永宁江边,指着眼前的一片厂房说道:“你能想到吗,10年前,这里曾是垃圾填埋场,蚊蝇飞舞,污水横流,900多位村民终日生活在恶臭之中。”原来,1991年至2005年,黄岩的一处垃圾填埋场,就设在上后村里,面积达130亩。2005年秋,垃圾填埋场终于迁出,村两委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通过村民集体筹资,将垃圾填埋场进行平整和改造,修复生态环境,建起临时厂房,壮大集体经济。
这些年,为不断改善村庄环境,上后村紧跟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先后种了3000多棵树,拆除违法建筑和乱搭乱建,建起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修筑多条通村公路,还把村民土地集中流转起来……”金志翔说,一切的努力,就是想让上后村变得更美丽,让上后村人过得更舒适。
“现在,村民越来越注重锻炼身体,晚饭后时常去马路散步,但马路车来车往,十分危险,还出过几次交通事故。”金鹏说,为此,村两委决定,修建江边绿道,让村民沐着江风去散步。如今,江边多年前种下的绿树,已展开枝桠。还在铺设地砖的淡粉色绿道,沿着永宁江一路蜿蜒,长度达1.3公里。踩在绿道上,金鹏兴奋地说:“这条绿道还没修好,每到傍晚,村民们就迫不及待地过来散步了。”
引浙商回归,做别样改造
今年初,黄岩区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完成,将建设台金高速东延台州市区的全线高架连接线,并和218省道上下共线,这条重要道路,恰好会从上后村穿过。由此,上后村将成为黄岩区的“东大门”。此外,上后村的西北面皆被永宁江围绕,而台州高铁站就坐落在江对面。黄岩区规划建设一条站东大道,穿过上后村,跨过永宁江,便利联结黄岩市区和高铁站。如此,高铁站到上后村,不过数分钟而已。
规划落地,上后村终于可以动了。然而,怎么动,上后村却慎之又慎。“城中村改造,分为政府主导型、村民主导型两种,但无论哪种方式,资金都是问题。有没有第三种可能,引入社会资本,既改造好城中村,又给村庄发展带来活力?”张大汐建议,把这个问题交给规划设计师。
夏国元博士因此出现在上后村。“我设计过度假酒店、美丽乡村,但改造城中村,还是第一次。”他说,这显然是个更具有挑战性意义的工作,“如果做成功了,很有示范意义。”他甚至还主动出资,加入项目,把自己与村庄的未来捆绑起来,“让上后村人看到我的决心。”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本名为《上后·陌上花源》的概念规划。翻开规划,就能看到夏国元为上后村设计的未来。整个99.3公顷的村庄区域,被分为老村改造区和新村住宅区。“老房一栋不拆,通过改造,变身为创意工作室或特色民宿,吸引社会精英和创业青年入驻;四百亩耕地种上各种花草,打造不同主题花海,供游人观光拍照;新住宅区统一规划,依江而建,不仅可集约利用土地,居住环境也会显著提升。由此,村民建房和村庄发展的问题,可同步得到解决。”他说。
改造思路有了后,上后村就去积极寻找社会资本。一本充满诱惑的设计蓝本,加上家乡人对村庄的热爱,叩开了在港浙商金为民的心扉。他决定,要为故乡的这场蜕变助一臂之力。
不久前,带着这本设计蓝图和这个浙商回归项目,张大汐参加了上后村的村民代表大会。“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村庄、怎样的未来?”从这句设问开始,他为村民们描绘了充满趣味和想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会场里,每位村民都听得很认真,最后还给予了热烈掌声。
这几日,上后村的土地已开始翻耕,花籽即将撒下。“明年开春,你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上后村了。”夏国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