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浙江以两区建设为突破口 发展现代农业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说起传统农业,最大的弊端在于规模小而分散,市场化程度低,无法适应现代经济运作模式。而破解这些瓶颈的制约,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地处东部沿海的浙江,人多地少,如何将分散、有限的资源要素集中起来,是横亘在发展现代农业面前的严峻课题。

  2010年,浙江省作出部署,决定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农业的主战场、主平台和主抓手。按照规划的功能定位,粮食生产功能区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在开展多年的“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基础之上,更注重集中规模生产、基础配套设施的提升;而现代农业园区则主攻高产高效,依托前期培植的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与产业群,运用市场经济理念和现代管理方式,打造产业布局更为集聚、产业链条更为完善的现代园区。

  如今,5年多时间过去了,浙江“两区”建设成效如何?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的衢州市衢江区,区域面积1748平方公里,辖10个镇、8个乡、272个行政村、总人口39万9198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瘦肉猪生产基地。

  去年秋季,衢江区莲花农业观光园区内的陈建海农场又喜获丰收。仅蔬菜销售就超过了200万元。陈建海农场负责人陈建海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关注生态环境,生产放心食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建海:当时,我们没有考虑土壤结构,种一次死一次,然后我们把土壤采去相关部门检测,有机含量是相当低的。改良前我们的黄瓜产量只有四、五千斤。亩产、单季,我们现在单季是12000多斤。

  据了解,2010年,衢江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点,盛世莲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园项目,也被确定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项目规划面积3.6万亩,总投资4.3亿元,到2013年,形成集粮食生产核心功能、优势特色种植功能、农产品加工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实现年总产值5亿元,年增加农民收入3600万元。

  衢江区莲花农业观光园区内的老爸果园农场主滕聪告诉记者,他们正按照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目标要求,对农场进行改造提升。

  滕聪:我们投入,象上半年这样已经快2000多万投入进去了。

  目前,园区内的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休闲场所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一加一葡萄园、林氏西瓜采摘园、老爸果园等重点景区提升都已初见成效,衢江区莲花镇党委副书记翁宇波。

  翁宇波:把我们整个农业园区打造成为一个休闲农业观光园。即打响我们品牌,也为我们农业发展增强后劲,增加农民的收入。

  去年,浙江农业“两区”启动实施“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包括产品质量、生态循环等六大提升行动。截至目前,浙江累计建成57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795个现代农业园区,生态循环已成“两区”标配,引领全省农业绿色发展成效十分显著。

  王根连,是浙江清溪鳖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曾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浙江省劳模等众多荣誉。2000亩稻田挂着沉甸甸的稻穗,一阵阵稻谷清香扑鼻而来,田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就是王根连的鳖稻共生生态稻田。

  王根连:我们这个鳖稻共生是在2011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甲鱼养在稻田里不需要打农药,可以不施肥,我们发现了这一个,所以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摸索,结构怎么样好,甲鱼什么时候养好?水稻什么时候种好,什么品种好,一直在找这两个最佳的结合点。

  王根连告诉记者,他从1998年起开创了鳖稻轮作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用间隔种植的水稻,来吸收甲鱼的排泄物。2011年,他又在“鳖稻轮作”的基础上,尝试了“鳖稻共生”,水稻全程生长不施肥、不用药。

  浙江省德清县农业局农作站副站长李建国算了这样一笔账:普通农户每亩的利润在两三百元,采用“稻鳖共生”模式后,水稻和甲鱼的发病率都明显下降,利率大幅提高,真正达到了“千斤粮万元钱”。

  李建国:根据我们去年测算,水稻亩产500公斤,稻鳖共生这个效益利润一万块,就是达到了一亩田“千斤粮万元钱”,我们反正不断地摸索,现在养殖企业,稻鳖共生这个模式在推,尽管这个速度是不快的,但是也有人在试的,而且这几年全国各地,这个参观者是不断的。

  王根连说,他的最终梦想是把这项技术在更多的地方推广。一边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另一边在现代农业园区,位于浙江省北部富庶的杭嘉湖平原的海盐县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大型拖拉机、插秧机、担架式喷雾器等设施设备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这些设施设备不再稀奇。

  海盐县丰联农场农场主蔡国良刚刚投资210多万元,购置了直升机,开展农业生产。在距离麦田一米多高的空中,直升机将装载的一百多公斤农药,通过十多个喷淋装置,均匀地洒在麦田里。

  蔡国良:我们大户普遍使用的是担架式喷雾器,大概三四个人,一天喷起来一百零几亩,无人机比担架式要快,无人机现在我们三个人一天,也能打三四百亩。

  据主蔡国良介绍,这架飞机装药一次,可喷洒15分钟左右,植保面积达一百多亩。

  蔡国良:在平原,大面积连片的话,一个小时能打五百亩以上。

  蔡国良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大户,植保成本很大,而且,种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后,单靠人工喷洒农药,很难在最佳用药时间内完成植保作业。此前,他已购置了无人植保机,主要用于连片土地的周边地区,防止药害扩散。今后,结合直升机,农场1600多亩土地植保,在一天内就能完成。

  相比传统喷洒方式,直升机喷洒农药除了效率高之外,还可节约三分之一的农药使用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防治成本。目前,不少农场主已和他签订植保合同。

  蔡国良:我与慈溪、上虞,合同已经签好五万多亩了,现在是机器换人,外面调人实在是麻烦,现在年龄都比较大了。

  蔡国良介绍说,除喷洒农药外,这架直升机还将用于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播种和施肥。归根到底,“两区”建设的目的还是在于增加农业的产出和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要素集聚后的农业“两区”,基础配套设施得到极大改善,5年多来,浙江“两区”累计投入资金495亿多元,其中社会资本超290亿元。数据显示,粮食生产功能区水稻单产比周边高7%以上,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亩均产值比周边地区高30%以上。去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373元,比2010年增加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