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德宏州政府办关于加快推进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公示

现将《加快推进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予以公示,在公示期5个工作日(3月22日-3月29日)内,如有意见建议,请写在意见建议栏或拨打0692-2104656向州政府督查室反映。

德宏州人民政府

2016年3月22日

德宏州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

为进一步巩固我州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现有面积,提高生物特色产业效益,加快生物特色产业发展步伐,使之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税增长的富民强州产业,现结合全州生物特色产业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发展意见。

一、加快生物特色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一)生物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生物特色产业发展,将之作为发挥全州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产业以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有效途径来抓好抓实。通过努力,全州生物特色产业发展呈现出目标明确、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特色彰显、效益显著的良好态势,为全州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到2015年,全州生物特色产业种植总面积达到136万亩,投产总面积达到22万亩,产量达到7.4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7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涉及农户达到15万余人。随着全州生物特色产业投产面积的逐年增大,生物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全州经济增长的势头愈发凸显。

(二)加快生物特色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新的历史时期,生物产业已经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各国激烈争夺的战略性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国务院把生物产业列为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出台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按照省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部署,云南省制定了大生物产业行动计划,全省各地生物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德宏具有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是国家沿边特区,开放前沿,发展生物产业,壮大生物经济,实现由传统经济弱州向绿色经济强州的根本性转变,是我州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

(三)破解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瓶颈任务艰巨。当前,德宏生物特色产业发展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在客观上,产业发展受土地等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受交通制约德宏农资内调、产品外销运输成本高于内地,同类产品竞争处于明显劣势;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和上行推力并存、生产成本上升影响效益,价格波动剧烈带来的市场风险越来越突出;随着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面临的自然风险形势严峻;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更加关注,质量安全压力加大。在主观上,全州大部分种植原料基地管理差,效益不明显,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部分领导干部对产业发展缺乏信心,发展思路目标不明确,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应付式完成任务情况突出。总之,重新确定生物特色产业发展范围、方式和目标迫在眉睫,必须采取超常措施,尽快改变“大资源、小产业”状况,努力开创生物特色产业发展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优势资源为依托、高新技术为支撑、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产业提升为主线,加强生物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现代农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生物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为全州经济转型升级、提速发展,到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规律,促进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形成,营造公平公开开放的市场环境。二是坚持技术先导,创新驱动。建立技术创新导向机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和技术为核心、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突破制约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实现生物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三是坚持品牌打造、高端发展。以产业关联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产品作为突破口和关键环节,培育一批具有德宏特色的“精品名牌”,在重点领域和区域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大发展。四是坚持开放合作,链群培育。围绕集聚生物企业、人才等核心要素,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机制和模式,发挥区位有特点、资源有优势、产业有基础、龙头有潜力、科技有支撑、市场有前景、合作有基础、政策有保障的优势,加强国内外合作。五是坚持统筹规划,融合提升。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规模效益,统筹关键技术研发,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集聚,形成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目标任务。按照“总体规划不动摇,突出重点分层推”的要求,以咖啡、坚果、柠檬、油茶、核桃为重点,对现有原料基地进行提质增效,稳步推进新植原料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辣木、中草药等其他生物产业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建设一批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物特色产业生产基地,打造一批综合效益好的种养型、加工型、流通型和综合型生物特色产业小巨人企业,形成一批优势特色突出、精深加工水平高、上中下游产业配套、带动能力强的生物特色产业龙头企业集群,培育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消费口碑好的生物特色产业品牌。到2020年,全州生物特色产业规模种植面积达到166万亩,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以上。其中:咖啡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投产面积达到25万亩,鲜果产量达到25万吨,产值突破15亿元;坚果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投产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达到14万吨,产值突破16亿元;柠檬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投产面积达到2万亩,鲜果产量达到2万吨,产值突破2亿元;核桃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10万亩进入丰产期,产值突破16亿元;油茶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投产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茶籽2万吨,生产茶油0.5万吨,产值突破5亿元。培育一批有规模、有潜力、市场竞争力强,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使其尽快做强做大。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3户,州级龙头企业2户。

三、着力优化生物特色产业区域布局

(一)巩固提升产业基地。始终高度重视全州现有生物特色产业种植原料基地的提质增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地中耕管理,加快提高投产面积所占比例,让现有生物特色产业种植原料基地尽快见到成效,为龙头企业增加加工原料,从而提高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发展生物特色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二)加大企业培育力度。以咖啡、坚果、柠檬、油茶、核桃为重点,确保每个产业至少培育和引进2至3家龙头企业,其中,咖啡、坚果龙头企业布局在芒市和盈江;油茶龙头企业布局在陇川、盈江、梁河;柠檬龙头企业布局在瑞丽和盈江;核桃龙头企业布局在芒市、陇川和盈江。

(三)抓实新植基地建设。持续发展生物特色产业原料种植基地面积,重点发展咖啡、坚果、柠檬三个产业,稳步发展油茶、核桃两个产业。“十三五”期间,全州新发展生物特色产业面积30万亩。其中:新植咖啡7万亩(芒市3万亩、盈江4万亩);新植坚果10万亩(芒市3万亩、盈江5万亩、陇川2万亩);新植柠檬3万亩(瑞丽1万亩,盈江2万亩);新植核桃5万亩(芒市1万亩、盈江2万亩、陇川1万亩、梁河1万亩);新植油茶5万亩(芒市1万亩、盈江2万亩、陇川1万亩、梁河1万亩)。

(四)强化科技示范推广。各县市要以咖啡、坚果、柠檬、油茶、核桃等产业为重点,加大示范样板基地建设力度,确保各县市每个主导产业建设不少于3个高标准示范样板基地,充分发挥示范样板带动作用,提高全州生物特色产业种植成效。同时,加大所发展生物特色产业的良种研发、丰产优质栽培、试验示范、科技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保障生物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对新兴产业辣木,要加大试验示范、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待条件成熟后再加大基地发展规模和速度。

四、加快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着力建设优质专用原料基地。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和龙头企业,加强原料基地水利、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物产业开发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建设与加工能力相配套的集约化、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优质原料基地,促进原料生产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

(二)培植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带动作用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加工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对生物特色产业重点龙头企业,优先给予贷款贴息资金支持,所需非农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战略,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方式做强做大,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

(三)构建市场营销体系。充分发挥有形市场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引导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生物特色产业主产地、集散地、兴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以大型批发市场为节点,以中小型市场和城乡集贸市场为基础,多层次、多形式的有形市场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大中城市建立展销、批发和配送中心,发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代理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构建新型网络营销体系,推进电子商务,搞好州生物特色产业开发信息网络平台和“数字乡村”工程的互联互通,使现有生物特色产业信息网络覆盖州、县、乡三级,及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交易市场,发挥市场开拓、企业宣传和产品信息发布等服务功能,推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

(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以名牌产品带动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名、特、优、新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增强产业竞争力。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被列为国家外贸出口重点支持的生物特色产业企业,州人民政府给予一定奖励;对获得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称号的生物企业,由企业所在县市人民政府给予适当奖励。

(五)创新资金扶持新机制。加大对生物特色产业的精准扶持,扶持生物特色产业的方式将下达任务调整为项目申报制,实行先建后补,每年投入生物特色产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其中:整合农业、科技、工信、林业等产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州财政每年预算专项安排1000万元。主要用于:已发展生物产业基地的巩固、提质增效和新发展的生物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培育、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招商引资等贷款贴息补助;良种研发、试验示范、科技培训;项目管理和工作经费。金融机构要把扶持生物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信贷投放的重点,根据自身业务范围,创新信贷品种,改进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生物特色产业发展项目,采取小额贷款、统贷、转贷等方式,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建立和完善生物特色产业发展贷款信用担保体系,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以林权、土地、房产抵押向银行贷款。

(六)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实现全州跨越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州级组织协调、县市贯彻落实、乡(镇、农场)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发展生物特色产业领导小组,成立由州委书记任组长、州政府州长任常务副组长、州委分管副书记和州政府分管副州长任副组长,各县市党委、政府及州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德宏州发展生物特色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州农业局,牵头推进生物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负责生物特色产业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明确工作任务、落实部门责任、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组建发展德宏生物特色产业指导督查组,围绕发展目标负责对全州生物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跟踪督查,主要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相关产业的组织指导。县市党委、政府都要建立由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牵头部门协调落实、相关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推进生物特色产业发展上,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七)创新奖惩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德宏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统计调查制度,按照统一的指标口径、统一的计算方法、统一的统计调查渠道,准确、及时、全面、客观地反映生物特色产业发展动态。建立和完善生物特色产业部门领导责任制,对生物特色产业的主要指标实行目标管理,纳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年终考核内容。科学制定生物特色产业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每年对推进生物特色产业工作进行考核排序,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对工作抓得紧、成效明显的给予表彰奖励,有关部门也要在项目资金安排上“以奖代补”实施倾斜;对工作不到位、进度慢或成效不明显的,要通报批评,并在扶持资金、项目安排上予以扣减。各级组织部门要把生物特色产业发展成效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对班子成员年度考核和干部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

推进生物特色产业发展,是新时期我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形势、明确要求,落实责任,抓实措施,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解决生物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