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解读《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

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云发〔2016〕20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帮助有关单位和个人准确理解《实施意见》的相关内容,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现就《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纲要》的贯彻落实,由省科技厅牵头,以《纲要》为主要依据,充分运用我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工作形成的大量调查研究、专家咨询论证成果,认真分析了我省科技创新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和要求以及相关领域科技创新的实际,形成了《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全面贯彻了《纲要》的总体要求,同时突出我省创新工作的新导向和新举措,反复征求省级有关部门意见建议,数易其稿,经九届省委第156次常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印发实施,作为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二、主要内容

(一)关于《实施意见》与《纲要》的衔接

《实施意见》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纲要》提出的战略要求、战略部署、战略任务和战略保障基础上,密切联系我省实际,提出了具体实施的总体要求、重大部署、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及组织实施要求。

基本原则方面,《实施意见》提出了“以开放谋发展、以改革促创新,以人才为优先、以重点求突破”四项基本原则,与《纲要》提出的“紧扣发展、深化改革、强化激励、扩大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既一脉相承,又结合我省实际强调了开放促进发展、破除人才短板制约、突出自身重点和优势的要求。

战略任务方面,《纲要》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提出了八大战略任务,《实施意见》总体贯彻了这八大战略任务,并结合云南特色和发展需求,进行了部分优化调整,提出了我省的七大主要任务。其中,《纲要》的第一项任务即“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中提出的重点方向和技术领域,《实施意见》充分结合了云南在这些产业和技术领域上所具备的基础、条件、优势、特色,从10个方面明确了具体实施内容,既主动对接国家任务,又符合云南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纲要》的第八项任务即“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实施意见》结合实际补充增加了“组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大平台”、“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和“强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等具体任务,将该任务进一步修改为“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支撑服务全社会创新创造”。

(二)关于“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纲要》中设定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2050年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结合云南实际,《实施意见》提出了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即: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省份中上水平,基本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全国科技创新强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强大的区域辐射力。

《实施意见》总体服从于国家目标,但由于我省科技创新存在投入不足、人才不足、成果不足等问题,在与国家发展保持同步的基础上,一些具体指标设定略低于国家同期水平。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指标,考虑到我省2014年仅为0.67%,而国家同期为2.05%,短期很难迎头赶上,因此《实施意见》提出2020年的目标是超过1.5%,比《纲要》提出的2.5%低一个百分点,但为了加快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快车道,我省提出“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 203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确保达到2.8%的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指标,《实施意见》提出2020年的目标是15%以上,比《纲要》提出的20%低五个百分点,这也符合我省科技服务业基础薄弱、总体滞后的实际。

(三)关于主要任务

在主要任务方面,针对云南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原始创新、区域创新、军民融合、创新主体、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人才队伍7个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和重点任务安排。

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方面。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面对当前,立足长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产业发展新方向和新路径。《实施意见》从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出发,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创造发展新优势,围绕增强信息化基础、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两型社会建设、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人口健康、商业模式创新等重点领域,具体明确了9个技术发展方向,包括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林、现代能源、生态环保、新材料制备、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生物医药大健康、现代服务业等,既要通过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来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又要通过一些超前部署,推动一批新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应用,培育新兴产业,为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强化原始创新方面。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科技创新的先导,我省基础研究紧紧围绕产业技术体系持续创新和社会进步积累原创资源,在生物多样性、农业、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材料与矿冶等重点领域部署重大基础研究及前沿技术攻关。同时,大力支持自由探索,强化优秀中青年人才和团队培养,推进生态学、植物分类学、动物遗传学等优势学科和新性学科、特色学科发展。另外,提出布局建设一批支撑高水平创新的基础设施和平台,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建设、科学大数据中心、自然科技资源库和科学研究实验设施,为提升我省基础源头供给能力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方面。区域创新是全省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和载体,建设创新型云南必须有一批创新型区域为依托。聚焦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以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流动促进产业合理分工,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实施意见》从三个区域层面进行了总体布局:一是以滇中城市群为核心,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区域创新中心,实现一核带动,多头并进的区域创新示范和辐射格局,把滇中城市群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滇西、滇东南、滇东北、滇西南、滇西北等城镇群建设若干省级区域创新中心。二是充分发挥园区作为创新创业核心载体的功能,重点支持各类科技园区完善创新创业服务支撑体系,尤其鲜明提出要推动昆明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争取一批新政策新机制先行先试。三是对于县域经济的科技创新支撑,重点放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能力建设上,全覆盖建设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有重点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提升基层创新能力,打通科技创新到实践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使创新的成果能够惠及社会大众。

壮大创新主体方面。创新主体强不强,决定着创新型云南建设的成效。要增强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动力和能力,形成协同高效的创新格局。重点突出四类创新主体:一是要壮大科技型企业,力争有一批企业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百强工程试点企业,培育大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商业模式创新。二是建设一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创新能力评估基础上的绩效拨款制度,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国家一流行列或前列。三是建设一批一流科研院所,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实施分类管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依托其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科学研究中心。四是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多种形式的先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

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方面。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列文件精神,结合云南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从六个方面提出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对共性技术供给的需求,组建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增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二是优化调整现有研发和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网络,提高使用效率,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创新服务需求。三是强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建设数据平台,培育一批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发展技术成果交易市场,为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和服务。四是加强双创平台建设,鼓励模式创新,提升服务功能,提供便利化、全方位、高质量的创业服务,发展创客经济。五是鼓励人人创新,推动创客文化进校园,支持企业员工参加企业创新活动,鼓励将一切奇思妙想和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六是创新科普工作,按照《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要求,加强考核,打造民族科普特色品牌,实施科普惠民活动,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构建现代科技馆体系。

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方面。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的意见》,培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创新人才队伍,补上云南人才不足的短板。一是强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水平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造就一批科技型企业家,培养一批高层次技能应用型人才为重点,构建我省金字塔型科技人才队伍。二是加快创新创业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重点培养一批科研支撑人员、高素质科技特派员,创业导师、商业模式创新人才、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形成一支复合型、专业化、职业化科技管理人才队伍。三是完善人才发展和激励机制,建立适应不同创新活动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人员分类评价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创业人才激励和吸引政策,推行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让创新人才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得到合理回报,最大限度释放人的活力和创新潜力。

  • 获取方案
  • 扫码联系
    扫一扫关注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400-6666-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