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昆明经开区瞄准“双超”目标 打造“千亿”园区

  作为昆明市重要的产业聚集地和云南省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经过20年发展积累的经开区,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骄人成绩。面对新的征程,经开区瞄准了更高目标,将通过打造“千亿”园区,为全省工业跨越贡献新的力量。

  2012年,在云南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实施园区“千百亿元工程”的机遇下,经开区提出了实现“双超”的目标,即到2014年,确保实现全区销售收入超千亿;到2016年再上一个新台阶,力争实现出口加工区销售收入超千亿,全区销售收入超两千亿元的“双超”目标。

  累计实现1292亿元

  20年发展中,经开区逐步形成了以省烟叶公司、昆岭薄膜、万鸿彩印等为代表的烟草加工及配套产业;以昆船集团、CY 集团、昆钢重装等为代表的机械设备制造产业;以康师傅、统一、云南红、雪兰、上好佳等为代表的食品饮料加工业;以昆船、北方红外、天达光伏、南天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圣火、康恩贝、盟生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等支柱产业。

  随着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经开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得到凸显。截至2011年10月,经开区产值超亿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47户,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6户。亿元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94.8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88.88%。47户亿元以上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有13户,占亿元以上企业数的27.66%,实现产值65.28亿元,占亿元以上企业产值的33.55%,占全区高新技术工业企业产值的91.85%。

  在产值方面,建区20年来,经开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92亿元,年均增长23.77%。其中,2006年至2010年累计实现生产总值337.6亿元、工业增加值206.9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1亿元、出口总额12.74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89倍、2.82倍、3.6倍和11.58倍。

  2011年,云南省迎来“桥头堡”建设的新机遇,经开区适时提出了“提升建设新经开、再造改造创一流”的“十二五”战略目标。全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1.4亿元,增长2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亿元,增长3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增长37.1%。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2012年以来,经开区以“一核七园”的空间发展格局为依托,着力打造聚集一流创新要素、一流投资环境、一流体制机制和一流发展绩效的产业平台,力争创建成为“国内先进、西部一流”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提出了“双超”目标。

  六个方面寻求突破

  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张宁指出,要实现“双超”目标,应该在六个方面有所作为和突破。

  一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产业发展原则,把产业结构调整与招商引资项目相联系,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联系,把产业结构调整与盘活土地存量相联系,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相联系,切实推动产业结构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确保产业结构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坚持转变招商引资模式,促进招商引资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粗放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深入挖掘桥头堡建设潜在项目,更加注重重大项目招商,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企业500强,招大商、招好商。

  三是坚持“突出建设重点、再造改造结合”的总体开发原则,以老区功能提升、新区组团开发为手段,合理规划总体布局,加快信息产业基地、清水片区等各专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基础配套能力,使开发区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四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创新方针,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创新服务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意识,整合园区创新资源,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五是坚持以全域城市化为统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保障和改善国计民生,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积极推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共同进步,实现城市功能的大跨越。

  六是坚持发挥国家级开发区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继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为突破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托管街道改革,全面提升开发区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