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昆明积极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招才引智 以才兴业

本报美编张维麟画

本报记者茶志福

今日观察

30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来昆参加创新创业活动,7位专家作专题报告带来新材料、新技术、环境修复及生物医药大健康等领域的头脑风暴,5位专家与昆明市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签约,国家“千人计划”杂志引才服务中心与昆明北理孵化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招才引智,筑巢引凤。12月10日,“创新昆明智造未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昆明行”交流会成果丰硕。

优势好基础好信心足

昆明聚集了全省67%的研发经费、90%以上的创新平台、67%的高新企业、80%以上的院士工作站、90%以上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生物疫苗、生物医药、铁路养护装备、柴油机制造领域、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光电子领域、新材料技术领域、有色金属冶炼提取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提出了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科技创新为昆明提供经济发展新动能、产业发展新模式、创新发展新生态的工作思路,不断提高昆明的综合竞争力,先后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城市”等多项殊荣。同时,制定了《“千人计划专家落地昆明”工作方案》,采用“人才+产业”、“人才+项目+平台”等方式,积极开展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引进工作,助力自身发展。

截至11月,昆明市共与17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签订了合作协议。专家们先后在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卫生、大健康、生物技术、环保技术等领域,或自主开展研究,创办“亮风台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昆明云大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企业;或与市内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合作,为“云南沃森宫颈癌疫苗”“云南瑞沃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型智能储能材料”等提供研发和产业化助力,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昆明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企业、科研院所均成功引进了相关专家。

“我们非常赞同昆明发展的许多新理念新思路,愿尽最大努力与昆明市、云南省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孵化器、开发区等密切合作,为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作出应有贡献。”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首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李向阳表示,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昆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专家团队各自的技术优势,相信这些合作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见到实效。

回应期待加强创新创业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昆明市把人力资本积累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大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此次受邀来昆的30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在医疗大健康、新材料、新技术等多个领域拥有关键技术,科研成果处于行业顶尖水平。会上,李向阳等5位专家与官渡区科技创新创业园、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昆明市卫计委等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签约,国家“千人计划”杂志引才服务中心与昆明北理孵化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加上会前已签协议的17位专家,目前昆明已成功与22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签约,引进了1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服务平台。

作为本土研究员,昆明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唐利斌对此次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昆明行充满期待。他说,北京大学量子材料中心研究员孙栋、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锴、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刘玉菲等专家,在新材料、新技术以及生物医药大健康方面的研究非常出色,和企业产业化的合作非常紧密。

“各位专家是我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希望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到昆施展才华、成就事业,为昆明的发展倾情倾智、倾囊相授。”昆明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说,昆明对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迫切,人才创新创业的机会比任何时候都要多。下一步,昆明将重点引进大健康、大数据、高新制造业等产业紧缺人才,重点引进科技、教育、卫生、金融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切实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昆明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昆明行可以算作是昆明“引进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行动的起点,昆明将积极打造有利环境,提供政策便利,加快专家和企业的融合与发展,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对昆明市委、市政府的热切期待,来昆专家表示,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介绍昆明的好政策、好做法,希望能带动更多的“千人计划”专家、省外各领域专家来昆明创新创业,寻求合作,谋求发展,创新昆明,智造未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崔旭东在作题为《面向光学自由曲面的零测技术》的专题报告时,更是直接为昆明做起了推介:“昆明的蓝天、白云和空气让我神往,这里仍然是一片待开发的沃土,还有什么理由不来昆明创新创业呢?”

促进新业态催生新产品

李向阳认为,昆明的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大,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可以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中提供助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衍生出新技术、新品种,实现“有中出新”。而“无中生有”更是这些从海外归来的专家们的强项,他们能够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促进产生新业态和全新的技术、产品。

鉴于此,李向阳说,今后在昆明将主要致力于智能制造技术开发、系统集成和成果转化,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手段,推动钢铁、有色金属、重型机械加工、化工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化、高端化,助力昆明传统行业全面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力争使企业的综合效益提高5%以上,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实现。

昆明正着力打造“中国健康之城”。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首席运动健康官陈凯认为,昆明有非常好的基础,发展大健康产业非常合适。关于大健康,最核心的是健康数据。一方面可以通过医疗体检得到数据,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可穿戴的科技革命,把个人的日常居家行为与环境进行量化,精准管理个人健康。“精准医学时代个性化的科学精准量化体系,使个性化的慢病与抗衰老等健康管理成为可能。”陈凯说。

此次陈凯与昆明市卫计委签订了合作协议。他建议,区域健康体系的顶层设计与建设,应从每个个体的角度出发,通过体医设施建设,建立基于量化的科学体系。

“这一点现在还是非常新的,如果昆明做得好,完全可以成为全国的样板,并把成功经验复制到全国。”陈凯说,昆明首先要做好服务老百姓的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建设要把绿化、跑道、公园等尽量结合起来。此外,国家体育总局推的“天行健”云平台已落户盈江医疗,要做的就是体医结合,把每个人的运动健康状况打通;从国外引进的首批医学健身中心已落地山东,也是地方体医结合建设的一部分,昆明应该加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