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眼下,正是百合采挖的时节,云南省祥云县东山乡干海村四组的村民熊喜妹这几天都在自家地里忙着采挖百合。
眼下,正是百合采挖的时节,云南省祥云县东山乡干海村四组的村民熊喜妹这几天都在自家地里忙着采挖百合。“产量不错,按现在的市场价格来算,我家两亩百合能有5万来块的收入。”
熊喜妹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主要种植烤烟、包谷等作物,一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去年9月份,熊喜妹在村里的扶植下种植了两亩百合。今年,两亩成熟的百合能让她家的收入增加不少。
和熊喜妹一样,干海村的大部分群众都种起了百合。如今,小小百合成了干海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干海村是祥云县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户58户198人。“几年前,群众连温饱都难以保证,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块。”干海村党支部书记李红说,为使群众脱贫致富,村委会千方百计找路子,带领群众种植白芸豆、白魔芋、白瓜子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东山乡专门派出工作队深入调研,发现干海村历来有种植百合的习惯,这里的自然条件也非常适合百合生长。“干海村的百合由野生百合培育发展而来,口感微苦,具有药食两用的功效,而且只适合在干海村种植。”李红介绍说。
然而,这一独具特色的资源并没有为群众带来丰厚的收入,在2004年以前,大部分农户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面积种植,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
“我到昆明、曲靖等地考察了一圈,我们干海村的百合市场需求很大,但产量跟不上。”李红说,在乡党委的支持下,干海村决定以百合作为脱贫攻坚突破口,进行产业化发展,推广大面积种植。
“刚开始,群众对大面积种植百合怀有疑虑,积极性不高。”
为了坚定农户信心,李红带头种起了两亩百合,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亩百合带来的收入比一亩粮食高出好几倍,许多群众看得心热眼红。此后,干海村种植百合的群众越来越多。
干海村百合。
种植百合一次投资较大,而且周期较长,部分农户担心市场价格下跌,不敢大面积种植。东山乡乡长周婵媛说,为了打消农户疑虑,东山乡采取措施给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一是连片种植面积达20亩以上,成活率达95%以上,单产较全乡水平高出10公斤/亩的,由乡政府补助1000元;二是及时收集市场信息,让群众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此外,还积极争取资金,协调小额贷款力度,帮助群众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百合栽种对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的要求都非常高,必须全面掌握栽种的各个环节。” 周婵媛介绍,东山乡为此建立健全了科技服务网络,邀请县农业局、科协、专业技术人员和百合种植能手组成技术服务小组,对百合“种植前、种植后、成熟时”三个环节的技术要点进行培训,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到田间地头,提高了农户的种植水平,保障了百合品质。
群众的种植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逐渐增加的百合产量怎样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为此,干海村成立了健民百合种植协会,通过技术培训、收集市场信息、联系商户统一订购等方式,为农户销售百合产品提供服务。
“我们村的百合主要销往下关、丽江、德宏等地,由于品质优良,一直供不应求。”李红说,农户只需把百合采挖出来,由协会联系商家直接到田间地头收购。
如今,干海村百合产业走上了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百合种植面积由2004年的4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200多亩,亩均收入达到2万余元,小小百合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