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云南富民探索资产收益脱贫新招 扶贫资金投企业“利息”可观

最近一段时间,富民县畦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畦润公司”)在富民县赤鹫镇的厂房正加紧施工,工厂将把当地种植的万寿菊加工为颗粒,再出售给昆明一家上市企业,提取其中的叶黄素。这种珍稀物质最终将被加工为保健品漂洋过海,销售到欧美市场。整个产业链条的最前端,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富民县赤鹫镇阿纳宰村委会的生产基地。

今年,富民县建立了全新的产业扶贫模式,两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分别与企业签订协议,革命老区产业化项目补助资金集体“入股”。年底,将产生土地流转资金、劳动力报酬、农产品销售以及农村集体资金股本计提资金补贴4大收入,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

种万寿菊

每户增数千元收入

富民县赤鹫镇政府24公里外大山深处的阿纳宰村,这个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的革命老区,如今还“戴”着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帽子,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户64人。86岁的张朝富老大爷是阿纳宰村的村民,年事已高的他难以下地干活。从今年开始,他有望通过村里采取全新模式的扶贫项目脱贫。上个月,畦润公司和镇上签订了产业扶贫项目合作协议,公司进入村里进行产业开发,在去年试种成熟的基础上,今年公司在阿纳宰村的万寿菊种植基地扩大到3400亩,这些土地部分来自于集体土地,还有不少流转自农户家。“这就意味着,即使农户无法参与生产,也能有一笔固定的土地流转收益。”赤鹫镇副镇长马涛告诉记者,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也因为土地资源而保证了一部分收入。

“农户可以参与生产,种植出来的万寿菊每公斤保底售价是1元。”马涛打开的一份《赤鹫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到户名册》显示,阿纳宰村的20户贫困户都种植了万寿菊,面积多在3~5亩,亩产量2~4吨,这样,每亩至少收入2000元。另外,3400亩种植基地,还可以产生劳动力转移的效益。

集体股本

每人年“分红”300多元

在与企业签订的产业扶贫项目合作协议中,从产业发展制度上进行了创新,并对领头企业有所约束。今年,富民县获得革命老区建设项目补助资金共计60万元,平均下拨给赤鹫镇阿纳宰村委会万寿菊和东村镇中民村委会大马士革玫瑰两个项目点。根据两个村和各自带头企业签订的协议,30万元中的30%作为村委会的建设基金,投入给乙方无偿使用,而另外70%的经费则作为集体股本,参与企业的生产,10年后这21万元的经费要原封不动地退回给村委会,用于发展其他产业。

并且,在这10年期间,这21万元集体资金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既要投入到畦润公司参与生产,成为周转资金的一部分,还要在每年年底计提至少10%出来,专门用于20户6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补助。“也就是说,至少每人再新增300多元帮助脱贫。”今后计提出来的扶贫专项补助,还将滚动使用,经过公示等程序拨付给相对较为贫困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