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藏戏艺术家:深入到骨髓的文化精神品质

  措麦藏戏团位于堆龙德庆县马乡,距离拉萨市50公里,属藏戏剧种中的蓝面具派,至今已传承350多年。藏戏团的创建与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措麦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藏戏团自身的努力下,措麦藏戏2012年申报为拉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8月中旬的堆龙德庆县绿草茵茵、瓜果飘香,农牧民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忙碌、喜庆。这个时间段,农牧民忙着欢度一年一度的望果节,同时又要喜迎雪顿节的到来。

  8月7日,采访组来到马乡措麦村,寻访措麦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拉巴次仁。很不巧的是,拉巴次仁因为女儿高考的事情去了拉萨市区,遗憾地没有见到本人。8月14日,听说措麦藏戏团被邀请到邻村——德庆村的望果节去表演藏戏,采访组又风尘仆仆来到德庆村再次寻访拉巴次仁。

  听拉巴次仁唱藏戏8月14日,德庆村的望果节进入了最后一天,主题就是看藏戏。

  远处,堆龙河水在欢腾。空气清新的上午,就在村子河边的一块草地上,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表演藏戏的舞台。一大早,村民们就带着酥油茶、青稞酒和其他的食物,三三两两赶往看藏戏的地方,然后在帐篷里围坐在一起。

  在藏戏表演开始前,演员开始简单地化妆,然后换上戏服。拉巴次仁则是在舞台上,敲着鼓,和其他乐器的演奏者一起,有点小试牛刀的意味,寻找表演前的感觉,提前进入状态。

  “今天我们要表演的藏戏名叫《白玛文巴》,从中午开始,要演上好几个小时。”拉巴次仁说道。

  约定演出的时间快到了,拉巴次仁放下手中的大鼓,急忙来到后台换上戏服。戏服较为复杂,在身旁两位演员的帮助下,拉巴次仁层层将戏服穿戴整齐,与其他演员一道,在铿锵的鼓、钹声中,精神抖擞地登上了表演的舞台。

  村民的目光马上聚拢到舞台上来,津津有味地欣赏起藏戏来。热闹的场面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一个浑然雄厚、高亢质朴的嗓音响起了……这就是拉巴次仁的唱腔,原汁原味、炉火纯青,仿佛把我们带到了跌宕起伏的故事中。

  拉巴次仁今年47岁,是措麦藏戏的第14代传承人。从小从师于西藏颇有名气的雪藏戏团艺术家马伊老师等一大批有名的藏戏艺术家。除了系统学习传统正规的觉木隆派藏戏之外,还四处拜师学艺,在“协庆”、“嘎鲁”、“锅庄舞”、“哲嘎”、“朗玛”、“堆谐”等传统民间艺术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拉巴次仁在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都享有一定的声誉。除了精湛的表演技术之外,更深得群众喜爱的是他平易近人、谦卑和蔼的为人处世原则。正是因为他的造诣深厚、深得群众爱戴,拉巴次仁被选为措麦藏戏团团长。他本人也多次在拉萨雪顿节藏戏表演和藏戏汇演中荣获“一等奖”、“先进个人表演奖”、“藏戏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听拉巴次仁讲历史“看看,最近我们藏戏团的‘档期’很满,很多地方邀请我们藏戏团去演出,过段时间,还要在拉萨的雪顿节进行演出。”措麦村党支部书记丹增拿着一本画了很多圈圈的藏历日历本告诉记者:“再看看,我们还有一套完整的藏戏团运行流程。”

  “措麦村的村民很喜欢藏戏。我们藏戏团深受村里和其他地方群众喜爱的原因就是我们藏戏团保持了藏戏原汁原味的韵味。”拉巴次仁说道。

  关于措麦藏戏的历史,拉巴次仁向我们娓娓道来。

  措麦村在藏语里意为湖下面的村庄。到措麦村,需要从国道旁青藏铁路下的隧道穿过去,再通过一座桥便到了。村庄宁静祥和。

  措麦藏戏团位于堆龙德庆县马乡,距离拉萨市50公里,属藏戏剧种蓝面具派,至今已传承350多年。藏戏团的创建与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措麦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传,公元1750年,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来到措麦寺,并制定寺规戒律,相关内容至今还保存在寺内。根据记载,当时措麦藏戏团为迎接他的到来进行藏戏卓舞和谐忙的表演,格桑嘉措看到十分喜爱。自此每年拉萨雪顿节开幕式展佛仪式的首场表演《扎西雪巴》就一直由措麦藏戏团担任表演。表演结束后,藏戏团成员们还要到措麦哲蚌寺弥参(以前大寺庙中基层喇嘛的组织)去表演藏戏。

  “措麦藏戏最初属于白面具藏戏,在历史的进程中,措麦藏戏不断地吸收其他藏戏的精髓,特别是受觉木隆藏戏的影响,不知道具体在什么时候变成了蓝面具藏戏。”老演员普穷说道:“城关区的雪藏戏队是一支古老的藏戏队,每年雪顿节都作为压轴出场。措麦的老艺人们也特别喜欢雪藏戏队的演出风格,将其吸收到措麦藏戏团的演绎中。”

  在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老一辈藏戏表演家所保存下来的珍贵表演资源基础上,为了使堆龙德庆县这支最古老、历史最悠久、表演最纯粹原始的藏戏表演队伍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光大,避免出现断层和青黄不接的现象,在上级有关部门和一些着名藏戏表演艺术家的鼎力相助下,1964年正式成立了以措麦村本地青年男女为重要力量的藏戏团,经过几十年始终如一的学习、钻研、交流和刻苦排练,形成了今天这支初具规模、表演独具特色,以传统藏戏为主,同时融入其他派系精髓,整合藏族传统民间舞蹈,吸收现代舞、小品、独唱等形式多样、表演种类丰富、深受各地群众喜爱追捧的藏戏团。现固定演职人员30人,下设藏戏表演队、演唱队、舞蹈队、语言类表演队等。

  措麦村藏戏团创立至今,一直延续不断地参加雪顿节和各大寺庙重大佛事活动期间的藏戏表演活动,以及“三下乡”和望果节等重要节日里的表演。随着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进一步延伸到基层各个角落,一批批牧区基础设施的不断落成,现在藏戏团也有了自身固定的表演场地和完备的服装、道具、音响等配套设施。

  听拉巴次仁谈心声“藏戏队的唱腔保持了古老的发声方式,服装和配饰也是演员们按照传统一针一线做的,每场藏戏的服装都不一样,所以我也不知道团里具体有多少套衣服了。”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一代代措麦藏戏团艺术家的智慧结晶,也是深入到藏戏团每个成员骨髓的文化精神品质,正是这样的文化品质换来了藏戏团今天的成绩和各地群众的喜爱。”拉巴次仁总结道。

  作为一支自力更生的民间农民艺术团,措麦藏戏团每年的演出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堆龙德庆县境内。随着藏戏团艺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成员艺术素质的提高、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日益增强,除了在堆龙德庆县各乡镇参加“三下乡”活动和节日演出,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之外,还被邀请到山南、日喀则、那曲等地参加重要节日演出和商业演出,年均演出场次103场,年均观看人数达9.5万人,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

  目前,措麦藏戏团除了进行日常演出排练之外,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基层特色文化,丰富演出内容,创新演出载体,通过自编自演、与专业文艺队伍交流学习,创作了大量贴近群众生活、切合国家政策、融入民俗风情的节目,受到各地群众的欢迎和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

  随着藏戏团队伍的不断壮大、结构的不断完善、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措麦藏戏团的名气不断增大,除了着力于培养发展本地艺术人才之外,藏戏团还被邀请到各乡镇和各县进行授课带徒,为拉萨市基层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农牧民群众演员。

  与此同时,也有更大的藏戏团向拉巴次仁抛出了“橄榄枝”,给他更高的待遇和工资,每次他都是婉言拒绝。“我是措麦藏戏的传承人,如果我走了,影响到了措麦藏戏的传承,那我就成了罪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措麦人,我的根就在这里,我的梦想就是做一个有作为的民间艺人。”拉巴次仁说道。

  活到老学到老。如今的拉巴次仁在藏戏演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他每天还在不停地练习和四处学习。“只有把自己的水平提升了、精通了,才会让更多的老百姓理解藏戏、喜爱藏戏。”拉巴次仁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现在,藏戏团每年演出的收入有20余万元,演员每次演出只有50元的收入。我们希望成立一个手工艺品合作社,让演员们在没有演出时,可以靠这个增加收入,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提升藏戏表演的质量上来”

  如今,在拉巴次仁言传身教下,旦巴曲达、西热、达瓦扎西3位弟子的技艺日益娴熟,让拉巴次仁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