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昌吉回族自治州持续发力提升百姓获得感

“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这是第一次体检。”今年5月,昌吉市三工镇下营盘村村民姚思安来到镇卫生院,参加全民免费健康体检。这是66岁的老姚人生中第一次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17日,昌吉回族自治州共有48.89万群众享受了这份医疗政策福利。

药品取消加成、扶贫成效显著、就业稳中有升、教育更加公平、住房不断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昌吉州坚持把本级财政支出和对口援疆资金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虽然这段发展历程只是正常时间刻度,却因为厚重的民生底色,让它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民生改善,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昌吉州一系列民生项目相继“落地开花”,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强。

医疗惠民 社保利民

9月1日,72岁的昌吉市民张庆生在昌吉州人民医院门诊开药时发现,常年服用的降压药便宜了不少。这缘于该院在今年8月31日起取消药品加成,正式执行药品零差率。

目前,全州529家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各级医疗机构医药费结算实行新药价。

2015年,昌吉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在各县市逐步开展,昌吉市建国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全州第一家安装家庭医生签约APP系统的试点单位,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保健服务,进一步促进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格局。目前,全州7个县市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525个,签约服务33.6万人,APP签约1268人。

今年,昌吉州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员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在全州七县(市)全面启动,首批社会保障卡已发放到位,涉及全州约56.3万名原新农合参保人员,发放的新卡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支持社会保险费缴纳、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及银

行借记卡业务,参保人员持新卡可直接就医结算,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发放完毕。

自2013年起,昌吉州就制定了《昌吉州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鉴定标准》,依照规定对10多种慢性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补助。每年昌吉州财政在特殊慢性病(群众普遍称作“十慢”)方面的医疗救助补助支出超过10亿元,帮助了一大批因病致贫的家庭。

常年在昌吉州医院就诊的慢性肾衰患者李先生说,他已经患病6年,如果要自己承担每年15万元以上的医疗费,家里早就支撑不下去了。“党和政府的医疗救助政策,给了我莫大的关爱。我从内心很感激!”他说。

与此同时,昌吉州启动实施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在全疆率先实施工伤预防试点,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中特殊慢性病、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工伤住院伙食补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社会保险政策不断完善。

教育民生 点亮未来

奇台县乔仁乡宽沟双语幼儿园距离县城50公里,这所深藏于大山里的幼儿园是今年昌吉州建设的78所双语幼儿园之一。

“这里曾是三间小平房,30名孩子挤在一间教室,只有一名老师上课。”宽沟双语幼儿园园长努尔孜亚·叶斯卡森介绍说,如今,宽沟村及周边牧区的46名幼儿在家门口就能上学,新建成的幼儿园里教室、多功能室、休息室和保健室一应俱全,配备了10名工作人员。

今年3月起,昌吉州除昌吉市城区的幼儿园外,均实行学前三年免费教育;9月1日,全州建立了农村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保障机制,重点保障在园幼儿伙食费、保教费、采暖费、读本费,补助标准为每个孩子一年2800元。

近年来,全州教育设施全面改善,优质教育逐步普及。2012年至2016年,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73.9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经费22.52亿元,新建校舍面积187.55万平方米。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吉州积极构建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校企深度融合的大职教格局,组建州域内中、高职一体化大职教联盟和大职教集团,有效推进了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改革,“3+2”“4+0”等职业教育模式有机衔接。职业教育结构向中、高、本协同发展调整,培养专业涉及煤电煤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旅游、医药、养老服务等多个领域,逐步形成了覆盖昌吉州主要产业链的专业人群。

广促就业 扶持创业

“我有工作了!”近日,在昌吉市绿洲路街道艺园社区的帮助下,失业近两年的艺园阳光小区居民努尔艾山走上小区保安的工作岗位。虽然收入不高,但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一份工作,就让这个“零就业”家庭看到了希望。

为了扩大就业与再就业,昌吉州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开就业渠道,并针对不同的就业困难群体,开出不同的“药方”:针对“4050”人员、残疾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难,累计购买5501个公益性岗位,实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就业专项政策措施。5年来,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9313人,为就业困难人员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落实社会保险补贴8627万元。

昌吉州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创业引领计划、赴对口援疆省市培养计划等基层成长计划。5年来,为1262名家庭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75.93万元,28667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昌吉州在全疆率先成立州、县(市)农村劳务合作组织联盟,全州注册成立劳务合作组织577家,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人,实现创收14.4亿元;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1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115亿元。

有的放矢的就业扶持政策,有效促进了就业再就业,越来越多的昌吉居民端上了新“饭碗”。2012年至2016年,全州累计落实就业补贴资金11.49亿元,享受政策47.1万人次,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5万人。

精准扶贫 力拔穷根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白杨河乡西泉村村民巴合沙自两年前丈夫去世后,一家人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她带着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靠养几头牛维持生活。去年,白杨河乡党委、政府帮助巴合沙筹集20多万元资金,支持她开办起奶制品合作社。如今巴合沙做的奶疙瘩供不应求,一家人的生活也得到极大改善。

巴合沙所在的西泉村是自治区确定的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去年10月,在西泉村脱贫工作民主评议会上,20户脱贫户代表在脱贫册上郑重地按下了手印,这是西泉村125户贫困户中的最后一批脱贫者。经过三年努力,西泉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今年3月,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斯坦乡阿克卓勒村成立了金桥劳务派遣有限责任公司。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组织输送了约80名牧民前往昌吉州的公路管理局养护站、收费站、服务区从事公路养护、卫生保洁、厨师等工作。

5年来,昌吉州不断深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四位一体”扶贫机制,创新“精准滴灌”扶贫路径,全州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61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1180个。全州1468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0个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全部脱贫退出,扶贫开发工作走在全疆前列。

住有所居 居有所安

今年春节前夕,昌吉市硫磺沟煤矿退休工人任鸿章住进了华洋上城小区的公租房,全家人过了个好年。任鸿章的儿子患病在身,老伴没有工作,全家人仅靠他1700元的退休金生活。3年前,任鸿章全家搬到了昌吉市区,一年房租需要8000元,而现在公租房每年只需1600元。他感动地说:“感谢政府帮我解决了生活中的大事。”

今年1月,昌吉市庙尔沟乡牧民叶斯布力一家四口,从原来的简陋小平房搬进了安居富民楼房。叶斯布力感慨地说,越来越多的牧民如今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安居才能乐业。5年来,昌吉州新建各类城镇保障性安居住房67198套,累计完成投资134.94亿元,受益群众67498户;安居富民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73.7亿元,建设安居富民住房57600户,约有23万农牧民喜迁新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自治区和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昌吉州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通过集中定居与分散定居相结合、进城定居与农村就地定居相结合等多种定居模式,累计建设定居点106个,工程总投资12.5亿元,建设平房9546套、楼房2088套,搬迁定居牧民2.1万户,定居率达80%以上。为了确保定居牧民能够定得下、有产业、能增收致富,自治州着力在定居牧民后续产业发展上持续用力,基本实现了“三通四有五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