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特写:新疆农牧民出行实现“三级跳”

酷暑难耐的中午时分,位于中哈边境的新疆霍城县清水河镇二道河村突然热闹起来。62岁的马文祥听到屋外吵闹声后,情不自禁地打开大门,只见男女老少骑着“电驴”朝着一个方向奔去。

按捺不住好奇的马文祥,顶着烈日,也骑着自家的“电驴”去追赶“大部队”。原来村民都聚集在村子最后一段砂石巷道旁,眼睛紧盯着机器铺设沥青的全过程,着急地等待着全村实现整体通油路的重要时刻到来。

村里笔直宽敞的黑色油路两边是一排排新栽的海棠树,远远望去条条巷道干净整洁,绿树掩映下粉墙红瓦犹如一幅清新的水粉画。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二道河村真变了样,“电驴”又开始在道路上称霸。

其实,在新疆被广大农牧民称为“电驴”的出行工具,还真跟驴有点关系,只不过现在已经被需要加油的三轮摩托车或充电的电瓶车取代。

“那时候路上全是尘土,别说坐在门口喝茶了,就算坐在屋里也得关紧门窗。”52岁的马文利在二道河村生活了30多年,在他印象中,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刮大风时房屋和村民都被尘土遮盖,连人都看不清楚,出行基本全得靠毛驴和自行车。

马文祥还清楚记得村里筹资修建砂石路的那段往事。2012年,为改善村民出行难问题,村民每户出资200元,共筹资近6万元,修建了8公里的砂石路。然而没过几年,道路出现严重损毁,部分村民买的“电驴”也只能“下岗”。

在距离二道河子村不远的霍城县三道河乡大柳树村,去年油路就修到了家门口。干净整洁的巷道两边,绿墙红瓦的农舍在一排排绿树掩映下格外醒目,入村主路口的商店前坐满了喝着饮料的村民。

“以前路不好,光轮胎一年就得换3次,有时候我也不愿意多跑。现在路好了,一年换一次就行了,我不仅收本村的土特产,还收购其他的村的土特产。”村民亚力·买买提骑着三轮车摩托车,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从四条腿的毛驴,到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再到三个轮子的“电驴”——天山南北农牧民出行实现了“三级跳”。如今,一条条农村公路通到家门口,不仅改善了农牧民居住和出行环境,还拓宽了农牧民的致富思路和门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新疆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200多亿元,完成建设里程3.8万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11.7万公里,天山南北175个乡、2920个建制村的通行条件得到改善,受益农牧民达5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