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西青区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实

西青政发〔 2017 〕 7 号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西青区工业 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西青区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7 年 5 月 22 日 (此件主动公开) 西青区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国制造 2025” ,认真落实天津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实施意见》(津党发〔 2017 〕 13 号)和《西青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方案》(西青政发〔 2016 〕 9 号),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步伐,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结合我区发展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 以创新驱动作为发展高端制造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加快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工业创新体系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全面推动技术、产品、品牌、模式、质量和管理创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有效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推动优势重点产业迈向高端,构建创新型经济发展格局。 (二)主要目标。 通过几年努力,我区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步伐加快,工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市前列。到 2020 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 30% 以上,其中大型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 1.4% 以上;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 70% 和 21% ;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 25 万元 / 人以上;培育创新驱动标杆企业 40 家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 鼓励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按照“有科研人员、有科研场所、有科研经费、有科研仪器、有科研项目”的要求,支持企业加快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打造企业研发创新载体。引导支持已经设立专职研发机构的企业创建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到 2020 年底,实现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主营业务收入 5 亿元以上的中型工业企业普遍设立研发机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 30% ,工业企业区级以上创新平台达 220 家左右,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 110 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升至 1.4% 以上。(责任单位:区工信委、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各街镇和西青开发区) 2. 激发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实施高端制造标杆企业培育计划。遴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优势企业,集中资源,加大在研发平台建设、重大技术攻关应用、高端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在创新政策落实、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力争通过几年的重点培育,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制造标杆企业,形成一批新兴产业的领跑者、转型升级的示范者和大企业大集团的后备军。通过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带动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推动西青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到 2020 年底,高端制造标杆企业达 40 家以上。(责任单位:区工信委、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各街镇和西青开发区) 3. 推进产业链发展协同创新。引导骨干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组建联合产业技术研究院,提高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增强产业协同创新能力。鼓励骨干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前沿先导技术研发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发,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努力在新兴产业的前沿领域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一批产业技术实现新突破,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抓住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鼓励大型骨干企业与国内外技术先进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创新战略联盟,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海外特别是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的发达国家,通过自建、并购、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建立研发机构或科技企业孵化器,面向海外配置科技资源,跟踪国际科技发展前沿,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到 2020 年,实现大型工业骨干企业联合产业技术研究院 3 家左右,新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责任单位:区科委、区工信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各街镇和西青开发区) 4. 促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聚焦制造业 1-2 个特定细分产品市场,专注发展核心业务,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巩固在专门业务领域的技术水平,提升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份额,夺取细分行业的“单项冠军”。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到 2020 年,培育 10 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遴选和扶持 50 家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责任单位:区工信委、区科委、各街镇和西青开发区) (二)构建产业创新体系 5. 促进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新模式,在电子信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和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创建产业创新中心,提升创新型产业发展新优势。支持产业创新中心在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方面的研发,促进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产业化应用,为行业提供技术委托研发、测试认证、标准制定、专利运用、成果评估、转化应用、企业孵化、人才培训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带动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到 2020 年,在重点领域创建 4 个产业创新中心。(责任单位:区科委、区工信委、区发展改革委、各街镇和西青开发区) 6. 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加强基础研究,继续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攻关,结合国际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突破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科技创新产品和成果标准化,组织制定前沿性产业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加强战略性新技术的前瞻部署,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业、新能源车、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等具有颠覆性创新领域实施重大技术创新专项,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掌握新兴产业发展主动权。 2017 至 2020 年,每年组织实施区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约 10 项,在相关重点领域新增发明专利约 20 件,突破一批核心重大技术瓶颈,累计实现新增产值约 20 亿元。(责任单位:区科委、区工信委、区发展改革委、各街镇和西青开发区) 7. 支持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专项,加快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形成联网协同、智能管控、大数据服务的制造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鼓励装备制造企业采用高精度复合型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对用工量大、工作强度高、内容重复度高的工序全面采用机械手替代,在部分环节推进冲压、注塑、搬运等自动化改造。鼓励医药及新材料企业将物料、生产运行和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到系统,提高 MES (制造执行系统)、 ERP (企业资源计划)和机器设备网络的互联互通集成能力。鼓励电子信息企业全面推进单台(套)设备由半自动化向全自动化改造,在关键工序连接节点上采用专用经济型机器人。实施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工程,开展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对照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指导试点企业开展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创新。到 2020 年,以 “ 互联网 +” 为代表的高增长新产业新业态产值快速增长,其中物联网产业规模达 10 亿元、大数据及相关产业规模达 100 亿元;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达 5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50% 。(责任单位:区工信委、区科委、区财政局、各街镇和西青开发区) 8. 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鼓励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为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价值链两端延伸,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区工信委、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 9. 支持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加速军民两用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推动军民科技双向转移。加强与军队院校、研究机构合作,支持液压设备和北斗卫星导航等军用技术产业化应用。支持民营实体参与国防科技和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孵化一批军民结合的新兴产业。到 2020 年,推动 30 项军民重大技术创新转化应用,民参军企业 10 家左右。(责任单位:区工信委、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 (三)创新传统产业发展模式 10. 促进新技术创新应用。引导企业对产业链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等进行整体技术改造,推进优势传统工业企业购置先进适用设备,实施机器人应用,推进设备更新和绿色改造。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推广过程控制、资源计划、生产运行系统等,普及设计过程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推动我区两化融合管理规范化、应用深入化。到 2020 年,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达 400 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60% 以上。(责任单位:区工信委、区财政局、各街镇和西青开发区) 11. 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柔性制造、大规模个性定制等制造模式创新,发展基于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工艺提升、能耗优化、过程控制优化等智能决策与控制应用。推进个性化设计、在线监测、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促进企业向研究开发、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技术集成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交易便捷性。(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工信委、区科委、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镇和西青开发区) 12. 促进企业产品创新。支持企业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满足消费升级需要的新产品。大力发展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智能产品及应用,强化智能化产品的在线监测、跟踪和管理,延伸产品的售后服务功能。鼓励传统消费类电子产品及生产企业加快转型。支持工业设计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方面的研发应用,推动制定设计行业标准。推动工业设计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创意产业、生态设计、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等融合发展,推动设计成果与企业对接。(责任单位:区工信委、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镇和西青开发区) 13. 促进品牌培育和创新。开展“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标准化提升工程,主持或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打造“标准化 + 先进制造”模式。开展质量精准化管理提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产质量体系,推进消费品工业“品质革命”。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品牌经营管理机构,提高企业品牌运营能力。开展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建立品牌培育工作机制,完善品牌管理体系,提高品牌管理效率。培育一批集团品牌,打造一批产品品牌,提升一批区域品牌,增强“西青制造”的品牌优势。到 2020 年,中国驰名商标达到 22 件左右,著名商标 240 件左右。(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工信委、区科委) 14. 促进质量管理创新。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引导企业应用卓越绩效管理、精益生产、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促进企业参与 ISO9000 产品质量管理认证、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 ISO10012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推进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计量保证体系确认,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到 2020 年,全区将有 1200 家以上工业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400 家以上制造业企业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0 家以上工业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 (四)完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 15. 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收集重点企业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需求,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我区先进关键核心技术的转化应用,支持骨干企业牵头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加强全区各类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数据统计分析,建设应用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库,打造共性技术研发支撑和交易平台,组织科技成果产业对接活动。 2017 至 2020 年,每年成功对接 5 项以上科技成果。(责任单位:区科委、各街镇和开发区) 16. 提升新型创业创新平台水平。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骨干企业发展创业创新平台,围绕自身产业链上下游支持企业内外部创业创新活动。推广创客空间、知识产权众创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创客实验室等新型孵化模式,利用科技企业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专利技术创业孵化器,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模式,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培育一批创客群体,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利用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逆向创新、交叉创新等方式,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到 2020 年,全区支持培育 10 个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载体。(责任单位:区科委、区工信委、区发展改革委、各街镇和西青开发区) 17. 加快公共服务与科研设备共享平台建设。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 电子信息 ) 为载体,瞄准重点产业领域的共性需求,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工业试验检测技术机构整合,培育一批具备权威性、基础性、公益性、前瞻性的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试验检测、计量检测、技术认证、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全方位、全过程创新服务,保障产业创新发展和质量品牌提升。加快科研基础设施面向企业共享共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纳入全区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开放共享水平,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到 2020 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区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标准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和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区科委、区工信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镇和西青开发区) (五)集聚创新创业的优质资源 18. 优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支持普通高校、职业学校与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建设重点专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本科应用型人才。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围绕电子信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建设优势突出、支撑能力强的学科。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建设,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平台,大力引进培养创新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加快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优化提升“西青区创新创业英才 113 计划”。到 2020 年,企业新引进领军人才 100 人及 30 个创新团队;工业领域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超过 100 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 30% 。(责任单位:区人力社保社局、区科委、各街镇和开发区) 19. 创新产业与金融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推动一批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支持资产规模大、盈利水平高的企业到主板和中小板上市;扶持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到创业板上市;鼓励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到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支持实力雄厚、管理能力强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实现借壳上市;鼓励成长性好、具备一定竞争实力的中小企业规范自身经营管理,积极上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合作,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赢。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应收账款、订单、动产、专利权、商标权质押等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积极引导各类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租赁、担保、小贷等金融及金融服务机构参与,扩大融资合作面。支持保险机构开展科技保险产品创新,探索研究科技企业创业的新途径。建立西青区产业发展基金。以子母基金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基金管理机构,成立西青区重点企业发展引导基金。(责任单位:区金融办) 20.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能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推广运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引导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掌握一批重点产业核心专利技术,应用专利导航技术,保证专利合理合法性。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知识产权引进等多种途径,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识产权资产组合。在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开展专利优势产品布局和专利优势企业培育,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以版权创造为目标,发展创意产业。至 2020 年底,企业专利授权量达 7000 件,年均增长 20% ;拥有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 300 家。责任单位:区科委、各街镇和西青开发区)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区工信委、科委、发展改革委、建委、财政局、金融办、商务委、西青国土资源分局、西青规划分局、人力社保局为成员单位的西青区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工信委。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组织协作,密切配合,积极推动工作开展。 (二)狠抓任务落实。 各街镇、西青开发区及各有关部门要对照本方案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和措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实施清单管理,列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三)加大政策扶持。 用好用足现有政策,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需求与“双万双服”平台,实施政策导航,瞄准企业发展“痛点”,出台针对性政策办法,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四)强化考核督查。 将推进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纳入区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组织涵盖产业专家、投资专家、管理专家在内的专家评议团,对企业创新驱动相关可量化指标进行定向评价。加强对各街镇和西青开发区、各部门行动计划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对落实目标任务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督查。 (五)加强宣传引导。 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活动,营造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大力推广企业自主创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增强创新的文化理念,增进公众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