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政发〔2018〕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朔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将我市建设成为北方农牧交错带有机旱作农业的核心区,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指出:“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山西少雨缺水,保护生态、节水发展是农业的必由之路。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阐释了新时期加快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重大意义,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基本遵循。
朔州位于晋北黄土高原、毛乌素沙漠边缘,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以全国草牧业试验试点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北方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的先行区,全市三元种植结构基本形成,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业可持续发展遇到的瓶颈亟待破解。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走农牧并举、种养循环的路子。
在我市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是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环境友好绿色发展,建设京津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响特色农业品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是针对与旱作农业区高度重叠的贫困区实施产业精准扶贫,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农牧结合、种养循环为路径,不断强化地力提升、节本增效、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生态保护、融合发展、集约循环、品牌创建、典型示范、政策支持等措施落实,逐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着力构建富有朔州特色、充满活力的有机旱作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走出一条生产生态和谐相融、特色产业高效发展的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新路,将我市建成北方农牧交错带有机旱作农业的核心区。
基本原则。
1.顶层设计,分类推进。结合国家、省、市“十三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培养选树各类典型,增强示范辐射,带动全市有机旱作农业整体水平提升。
2.政府推动,社会参与。明确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职能和任务,创新和改革投入、管理及运行机制,建立稳定的投入渠道。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有机旱作农业建设,推进有机旱作农业稳定持续发展。
3.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建立完善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耕作制度、休耕制度和间作套种制度,实现用养结合。坚持农牧并举、种养循环的思路,切实加强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努力提高水、肥、光、热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发展农业生产和保护生态有机结合,提升资源生态与农业生产的匹配度,促进多种形式的产业循环链接和集成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路径、新模式。
主要目标。
1.建设一批稳产田。每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建成节水农田2-3万亩。到2020年,降水利用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6-8个百分点,示范区土壤有机质每年提高0.1%。
2.建设一批有机旱作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以良种为龙头加快有机旱作农业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成果转化,建成一批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市抗旱良种推广普及率达到90%以上,科技贡献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61%以上。
3.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全市“三品一标”产地认定面积达到40%、主要农产品认证率达到90%。
4.培育一批功能食品加工企业。培育一批功能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全市功能食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带动有机旱作农业上档升级。
5.建设一个有机旱作农业研发中心。以省农科院朔州分院为平台,组建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中心,争创全国有机旱作农业技术研发的排头兵。
6.建设一个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整合供销、商务等方面的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建设朔州优质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到2030年,全市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各占到50%。
7.培育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到2030年,形成完善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全市优质特色农产品综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农业与生态和谐互促的局面基本形成,具有朔州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品牌。
三、规划布局
区域布局。
1.西北丘陵沟壑旱作区。该区域气候冷凉,无霜期短,土地瘠薄,旱作耕地面积210万亩。主要包括右玉县、平鲁区所有乡镇,山阴县马营乡、吴马营乡、玉井镇、下喇叭乡,朔城区利民镇,应县白马石乡等。主要作物为燕麦、藜麦、荞麦、豆类、马铃薯、胡麻、油菜、中药材等。
2.东南盆地贫水旱作区。在雁门关以北、洪涛山以东、大同盆地南端的坡耕地和旱平地,面积达150万亩左右。主要作物为玉米、谷子、糜黍、瓜菜、豆类、向日葵等作物。
3.城郊有机旱作农业区。在中心城区、五个县城和朔城区四个街道办、神头镇,平鲁区井坪镇、凤凰城镇,山阴县岱岳镇、北周庄镇、古城镇,应县金城镇、南河种镇、下社镇,怀仁云中镇、金沙滩镇、新家园乡,右玉县新城镇、威远镇、杀虎口、右卫镇等。重点发展以蔬菜、瓜果等高效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打造全市1520型都市有机旱作农业经济圈。
产业布局。
综合考虑产业基础、轮作倒茬等实际,在上述三大区域内集中连片建设四个百万亩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即:100万亩杂粮、100万亩经济作物、100万亩优质牧草、100万亩高蛋白饲用玉米。重点要抓好十个特色产业示范区建设:一是以高蛋白饲料玉米、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高丹草等为主,建设100万亩优质牧草和100万亩高蛋白饲用玉米基地,为全市草食畜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饲料。二是在朔城区、山阴县、应县三个县区沿恒山山系的边坡地带推广果粮、果豆、果草等生态型复合种植模式,大力发展休闲采摘、休闲观光、花海经济等新业态,推动有机旱作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互促并进。三是在平鲁区阻虎乡、双碾乡、高石庄乡和右玉丁家窑乡、杨千河乡、右卫镇等地建设20万亩有机红山荞麦生产基地。在右玉县李达窑乡建设5万亩苦荞生产基地。四是在山阴县玉井镇、吴马营乡、马营乡、下喇叭四个乡镇,平鲁区下面高乡、榆林乡,右玉县高家堡乡、元堡子镇建设30万亩有机燕麦生产基地。五是在怀仁县马辛庄乡、毛皂镇打造10万亩有机绿豆生产基地。六是以朔城区利民镇,平鲁区凤凰城镇、西水界乡、向阳堡乡,右玉县牛心乡、白头里乡等为重点建设30万亩有机马铃薯生产基地。七是在朔城区窑子头乡、北旺庄办事处,应县金城镇、下社镇、南河种镇、大临河乡、下马峪乡,山阴县马营庄乡、后所乡、张庄乡,怀仁县云中镇、新家园乡、金沙滩镇、何家堡乡建设40万亩有机瓜菜生产基地。八是在应县白马石乡,平鲁区下木角乡、下水头乡建设10万亩有机道地黄芪生产基地。九是在山阴县岱岳镇、北周庄镇、安荣乡、马营庄乡、后所乡、张家庄乡建设10万亩有机谷子生产基地。十是在朔城区神头湿地周边村、东榆林村、南榆林青钟村,山阴县安乐庄村、张庄村,应县镇子梁村、白马石三叉村,怀仁县何家堡村、新家园村,右玉县威远村、右卫村、杀虎口,平鲁凤凰城、高石庄等村建设一批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的田园综合体,促进山、水、田、林、路、产、村互促共建,融合发展。
分年度实施计划。
2018年发展100万亩,其中:有机玉米5万亩,有机杂粮40万亩,有机瓜菜20万亩,有机马铃薯10万亩,中药材3万亩,油料15万亩,饲草饲料5万亩,经济林2万亩。
2019年达到300万亩,其中:杂粮80万亩,饲草饲料120万亩,瓜菜35万亩,马铃薯30万亩,中药材15万亩,油料15万亩,经济林5万亩。
2020年达到400万亩,其中:杂粮100万亩,饲草饲料175万亩,瓜菜45万亩,马铃薯30万亩,中药材20万亩,油料20万亩,经济林10万亩。
四、建设重点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开发功能食品。一是结合开发区扩区,每个县区要规划建设功能食品产业园或有机农产品产业园,扩大对外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引导鼓励现有小杂粮、蔬菜等加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或组建产业联盟、产业集团,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化、集群化抱团发展。二是加大研发力度,改进工艺、配方和包装,针对目标消费群体,开发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群体的各类功能保健食品、休闲食品。开发纯度高、营养价值好的功能性保健品,实现农产品的多次加工转化增值和综合利用,下大力气改变我市小杂粮等优质农产品市场狭小、销售不畅、附加值不高的经营困局。三是鼓励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结成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有稳定的原料基地,农户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双赢双增合作格局。四是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全程监管,加快推进“从农田到餐桌”的可追溯体系建设。扩大以蔬菜、水果、中药材、畜禽养殖为主的“三园一场”标准化示范创建规模,强化标准化推广应用,着力打造一批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地理标志、生态原产地保护标识产品。扩大品牌宣传,提高市场占有率。
(五)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一是加快推进配方施肥替代习惯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实施,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三替代两培育”,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二是以县域为单位,根据各自的产业发展实际,示范推广生态型复合种植生产新模式,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休耕制度、间作套种制度,最大限度地促进耕地用养结合。三是支持引导规模化养殖场等发展工厂化堆肥处理、商品化有机肥生产技术,鼓励利用畜禽粪便发展沼气工程,推进沼渣沼液深加工生产适合种植的有机肥。加强生物炭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深入推进农田残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农户参与的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体系。到2020年,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四是大力推广“秸秆-饲料-草食畜-有机肥”、“畜-沼-果菜”、林下经济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培养一批循环农业示范企业、示范园区、示范农场,辐射带动全市循环农业水平整体提升。在全市形成区域大循环、园区小循环、农户微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格局。
(六)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充实人员、健全制度、理顺管理,切实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以代耕代种代收为重点,加快农机作业、植保作业、保鲜贮藏等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培育。三是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体系和展示展销中心建设,以电商为主培养造就一批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四是依托现有农资经销服务组织,加强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农膜等供应。五是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体制机制,引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技术人才,对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指导,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五、保障措施
(一)将有机旱作农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指示精神,切实将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二)建立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稳定和拓宽投融资渠道,整合项目和资金,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启动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工程项目,加强旱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有机旱作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建设、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的支持力度,促进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积极制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有机旱作农业和功能农业建设领域,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稳定投入机制。
(三)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逐步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规范的有机旱作农业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有机旱作农业的标准体系建设,市级农业部门、质监部门要指导各地制定有机旱作农业技术规范和有机旱作农业标准体系等,逐步将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纳入法制化、标准化轨道。
(四)创新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有机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机制,扶持引导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把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与农民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形成长效机制。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工程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采取产权转让、承包租赁、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完善运行管护机制,发挥工程建设长久效能。
(五)加强宣传与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有机旱作农业在保障国家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为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和推广经济实用、操作简便、效益明显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不断提高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水平。
附件:朔州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2018年行动计划
朔州市人民政府
2018年1月23日
朔州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2018年行动计划
根据《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实施意见》,现制定朔州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2018年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2018年,力争实现全市耕地地力提高0.1个等级,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全市抗旱节水良种普及率达到85%以上,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2%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33%以上,示范区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力争增加30%以上,有机旱作农业扎实起步。
二、重点任务
大力提升耕地质量。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从严管控核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严守575.6万亩耕地红线。
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平田整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田间道路与土壤改良等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
强化地力培肥。在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00万亩,在果菜优势县建设以增施有机肥为主要内容的有机无机配合施用示范区0.6万亩,在水果、中药材优势区实施园地沃土示范工程0.6万亩。
集约利用农水资源。
积极推进集雨补灌设施建设。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通过适地筑坝,建设完善旱井、旱窖、蓄水池、人字闸等小型集雨、蓄水设施,集蓄降水,旱季提水灌溉农田,有效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以地表水为灌溉水源的,重点发展末级渠系、田间管道工程;以地下水为灌溉水源的,积极发展田间管道及喷微灌工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
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为核心,因地制宜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0.3万亩。
加强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示范。
引进试验各类农作物优良品种200个左右,筛选抗旱节水品种30个左右。在全市6个县区均衡布点开展抗旱节水新品种展示,每个县区展示面积100亩,共600亩。建设抗旱节水新品种示范基地6000亩,每个县区1000亩。
集成推广有机旱作技术。
制定实施2018年旱作技术推广计划,力争示范推广面积10万亩次。在粮食作物上,重点推广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杂豆地膜覆盖、高粱密植精播、燕麦“一早三改”、马铃薯起垄种植、玉米割苗等有机旱作技术;在经济作物上,重点推广胡麻垄膜沟播集雨、盐碱地向日葵高产栽培、油菜机播机收、果园起垄覆膜集雨保墒等技术。实施地膜覆盖项目,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面积100万亩,其中示范可降解膜、渗水膜等新型地膜覆盖面积1万亩。
开展有机旱作机械化作业。
实施农机深松整地47万亩,积极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机械植保防治等有机旱作机械化生产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机化“综合示范市建设活动”,开展创建农机化综合示范县2个、示范乡2个、示范村6个。
扎实推进绿色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争取建设1-2个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县。鼓励养殖密集区建设集中处理中心。2018年,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60%以上。继续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地膜回收利用试点。积极争取秸秆综合利用和地膜回收利用试点各1-2个,试点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
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配方施肥替代习惯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的“三替代”措施,2018年农作物化肥用量增幅降到0.4%以下。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6个,推广新型静电喷雾施药器械和低毒生物农药,有效利用天敌防治,推广粘虫板、枯草芽孢杆菌、频振式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到2018年农药使用量增幅控制在2%以内。
实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争取在杂粮、马铃薯、油料或蔬菜等作物上实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努力实现集成一批绿色模式,打造一批绿色高效典型,创建一批优质特色品牌,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的“四个一批”目标。
大力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引导现代农业种植、养殖园区率先实现循环发展,带动形成一批种养结合的典型模式,要充分发挥金沙滩农牧场等农垦企业土地集中连片的优势,建设高标准循环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结合草牧业发展,实施旱地种草20万亩。(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
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
2018年率先发展100万亩有机旱作农业基地,主要包括有机玉米5万亩,有机杂粮40万亩,有机瓜菜20万亩,有机马铃薯10万亩,中药材3万亩,油料15万亩,饲草饲料5万亩,经济林2万亩。
着力培育有机旱作品牌。
大力推进有机旱作标准化。围绕我市有机旱作农业要求,组织专家和科研力量修订和新制订农业地方标准,加快形成以国家、行业标准为主体,以地方标准为配套、以市县规范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标准体系框架。
着力打造优质品牌。加快“三品一标”发展。新认证“三品”30个,新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个,新认定产地面积5万亩,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33%以上。着力打造朔州有机旱作农业优质品牌,创响怀仁羔羊、平鲁红山荞麦、应州绿蔬菜、山阴乳品等区域品牌,擦靓古城、金沙滩羔羊、朔美羊、臣丰苦荞、山老汉、帅林农牧、稼琪藜麦、中大科技、塞上绿洲等企业品牌。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积极推进经营体制改革。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运行规则。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积极培育家庭农场,深入开展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建设。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托管、专业服务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加快培育各种专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018年培育壮大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组织3个,扶持14个植物保护区域联合防控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新增农机合作社2个、农机大户3个。加强与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的技术交流合作,主要农作物聘请以首席专家牵头的技术团队,开展技术承包、技术培训指导服务。
打造有机旱作农业产业园。
突出当地特色农作物,兼顾其他作物,以产业化龙头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以规模化种植为基础,通过建设十亩攻关田、百亩展示田、千亩示范片、万亩高产创建片,全力打造“生产+加工+科技+品牌”的六个有机旱作农业产业园:
朔城区有机旱作农业产业园。以设施果蔬、玫瑰、胡麻、藜麦、枸杞、香瓜、花生等产业为重点创建产业园。(1)以晟源蔬菜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设施果蔬示范片1000亩,带动农户种植8000亩,已注册商标“晟源”;(2)以朔州市朔城区福茂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玫瑰示范片3400亩,带动农户种植50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商标“雅莉达”;(3)以朔州市绿源粮油有限公司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胡麻示范片300亩,带动农户发展70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商标“儿女山”;(4)以晋西北农副产品开发公司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藜麦示范片700亩,订单种植5000亩,已注册商标“芮康”;(5)以朔州市红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枸杞示范片1000亩,带动农户种植20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商标“雁北红”;(6)以朔州市朔城区绿田园瓜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香瓜示范片100亩,带动农户种植300亩,已注册商标“一半村”;以朔州市朔城区立军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花生示范片200亩,带动农户种植1000亩。
平鲁区有机旱作农业产业园。以红山荞麦、藜麦、胡麻、燕麦、葵花、中药材等产业为重点创建产业园。(1)以帅林绿色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红山荞麦示范片5000亩,带动周边种植100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商标“帅林”,并且红山荞麦登记了地理标志产品;(2)以稼祺藜麦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藜麦示范片500亩,带动周边种植100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商标“稼祺”;(3)以山西源生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胡麻示范片4000亩,带动农户种植10000亩,已注册商标“山农浓源”;(4)以朔州市木森农牧有限公司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葵花示范片5000亩,带动周边农民发展50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商标“单麦”;(5)以平鲁区烨明农牧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中药材3000亩,订单种植3500亩,统一加工销售。(6)以山西天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燕麦、胡萝卜等杂粮、蔬菜示范片4000亩,带动农户种植10000亩。
山阴县有机旱作农业产业园。以谷子、燕麦、设施果蔬、枸杞、食用菌等产业为重点创建产业园。(1)以山西鑫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旱地谷子示范片1000亩,带动农户种植80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商标“雁门香”;(2)以华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设施果蔬240亩,带动农户种植果蔬10000多亩,已注册商标“千源千绿”;(3)以山西鑫邦燕麦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订单种植建设燕麦示范片30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商标“健康”;(4)以朔州市朔煤古城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订单种植建设燕麦示范片6000亩,统一管理,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品牌“醇善”;(5)以百瑞源枸杞销售有限公司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枸杞示范片2000亩,带动农户种植50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商标“百瑞小柴棚”;(6)以山西宇昊蘑菇种植有限公司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食用菌示范片10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品牌“宇菇”和“宇蘑”。
怀仁县有机旱作农业产业园,以绿豆、香瓜、设施水果等产业为重点创建产业园。(1)以怀仁县龙首山粮油贸易有限公司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绿豆示范片2000亩,带动农户种植1000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商标“龙首山”;(2)以天丰农牧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香瓜示范片600亩,带动农户种植2000亩;(3)以怀仁仁丰农副产品合作社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水果示范片200亩,带动农户种植500亩,统一销售,已注册商标“仁丰”。
应县有机旱作农业产业园。以小石口大蒜、黄芪、胡萝卜、青尖椒等产业为重点创建产业园。(1)以姚义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大蒜示范片50亩,带动农户种植10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商标“半亩地”;(2)以应县乾宝黄芪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黄芪示范片20000亩,带动农户种植500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商标“仲秀”和“乾宝”;(3)以应县绿通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胡萝卜示范片400亩,带动农户种植500亩,统一加工销售;(4)以丽英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青尖椒示范片200亩,带动农户种植3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有品牌“应洲绿”。
右玉县有机旱作农业产业园。以苦荞、小香葱、胡麻、马铃薯、沙棘、燕麦草等产业为重点创建产业园。(1)以臣丰食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苦荞示范片500亩,带动农户种植80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商标“古道三清”和“爱硒力”;(2)以右玉图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小香葱示范片35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商标“图远”;(3)以山西中大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订单种植建设胡麻示范片300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商标“天下康生”;(4)以右玉县农业农丰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马铃薯示范片2000亩,已注册商标“西口老农”;(5)以塞上绿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沙棘示范片60000亩,带动农户种植2000亩,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品牌“塞上绿洲”;(6)以山西祥和岭上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自有土地建设燕麦草示范片5000亩,带动农户种植5000亩,统一管理,统一加工销售,已注册品牌“祥和岭上”。
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建设示范片的龙头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要在选用抗旱节水良种、施用有机肥、绿色防控、地膜覆盖、实施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等环节给予资金扶持。
扶持“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对建设示范片的龙头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新认证登记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对认证登记主体进行资金奖补。
要强化技术支撑。根据全市产业园发展实际,每种作物都要聘请一个专家技术团队开展技术承包服务,做好农作物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和技术培训指导工作。给予每个技术团队适当的技术指导服务费。
三、强化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区各部门要紧密协作,推动工作落实。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强化措施落实,确保任务完成。各县区均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对有机旱作农业统一组织,搞好服务,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强化政策支持。
在现有预算基础上统筹安排资金支持有机旱作农业,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新增设立有机旱作农业任务清单,将有机旱作农业产业园建设列入任务清单。加大金融支持有机旱作农业力度。
加强宣传培训。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12316平台等各种传媒,广泛宣传有机旱作农业政策、理念、技术和模式。针对县乡各层级政府部门、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等开展专题培训。把有机旱作农业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专项培训的重要内容,努力形成各级政府重视、全社会积极参与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