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1-11月朔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7年以来,朔州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转型各项举措,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主要指标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发展质效大幅提升,稳的基础不断巩固,好的态势持续延续。但面对当前经济领域内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部分重点领域和行业面临诸多困难,忧的因素依然存在,较好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仍需加力。 一、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投资降幅逐月收窄,稳的基础持续巩固(一)工业经济始终运行在合理增长区间2017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市工业品价格总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1—11月份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5.8%。其中,煤炭行业价格上涨24.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上涨16%,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价格上涨34.7%。前11个月全市233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64.1亿元,同比增长5.5%,增幅较去年同期回升3.7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2亿元,增长3.5%;重工业完成增长值252.1亿元,增长5.6%。11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4.1亿元,同比增长2.3%,增幅较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1、煤炭行业平稳运行。1—11月份全市共产原煤13832万吨,同比下降0.8%,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4.8个百分点;完成洗煤11685万吨,同比增长9.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8.2个百分点。11月份全市原煤产量1237万吨,同比下降5.9%,比10月份回落7.6个百分点;洗煤产量892万吨,同比下降0.2%,比10月份回落11.4个百分点。前11个月全市煤炭行业完成增加值192亿元,同比增长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完成增加值16.3亿元,同比下降3%,比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2、电力行业增势强劲。1—11月份全市电力生产企业共完成发电量28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6%,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16.5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量247.4亿千瓦时,增长14.9%;风力发电量35.8亿千瓦时,增长10.4%;光伏发电量3.8亿千瓦时,增长39.2%。全市电力生产供应行业共完成增加值42.7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11月份当月完成增加值5.1亿元,增长8.5%,增幅比10月份回落5个百分点。3、非煤电行业较快增长。1—11月份,全市非煤电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9.9亿元,同比增长8.3%,增幅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当月完成增加值2.9亿元,同比下降4.3%,比9月份提高6.3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市非煤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2.1亿元,同比增长8.8%,增幅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当月完成增加值7.9亿元,同比增长14.2%,比10月份下降1.6个百分点。在21个非煤行业中有14个行业增加值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行业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5.4%,皮革毛皮制品业增长36.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倍,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0.1%,医药制造业增长18.3%,有色金属行业增长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4.8%。(二)投资增幅由“负”转“正”1-11月份,全市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1%(去年同期数按过渡性新口径计算,下同),增幅比10月末回升15个百分点。分县区看,朔城区完成投资35.5亿元,同比下降14.2%;平鲁区完成55.2亿元,下降 9.8%;山阴县完成17.2亿元,下降17.1%;怀仁县完成68.8亿元,增长30.9%;应县完成11.3亿元,下降12%;右玉县完成17.7亿元,增长28%。1、大项目数量有所增加。截止11月底,全市5000万元以上在库项目22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个;在库项目计划总投资1300.2亿元,增长0.9%。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数167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个,计划总投资1257.2亿元,增长0.7%。2、第三产业投资增势较好。1-11月份,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完成24.5亿元、95.3亿元、89.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7.2%、-20.3%、19.8%,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超过全市投资19.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13.1:57.4:29.6转变为11.7:45.5:42.7,第三产业投资占比上升13.1个百分点。3、工业投资降幅逐月缩小。1-11月份,全市工业完成投资95.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4.6亿元,下降20.5%,降幅比前10个月收窄5.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煤炭行业完成投资21.9亿元,下降16.6%,降幅比上月收窄9.3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完成1.5亿元,下降37.5%,降幅比上月收窄4.9个百分点;建材行业完成投资2.3亿元,下降4.4%,降幅比上月收窄4.2个百分点;电力行业完成31.2亿元,下降13.8%,降幅比上月收窄4.2个百分点。4、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快速增长。1-11月份,全市工业技改完成投资1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6亿元,增长122.1%。二、财政形势明显好转,工业效益大幅提升,好的趋势不断延续(一)财政收入大幅增长。1—11月份,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2亿元,同比增长45.6%,增幅比去年同期回升53.9个百分点。从征收渠道看,国税系统完成29.1亿元,增长82.9%;地税系统完成24.3亿元,增长32.2%;财政系统完成13.8亿元,增长16.5%。分县区看,收入增长的县区明显多于下降的县区,除朔城区、应县外,其余5个县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1—11月份全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127.6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5亿元,增长35.2%。(二)工业效益明显改善。1—11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0.3亿元,同比增长30.5%,实现利税161.6亿元,增长69%,实现利润79.3亿元,增长1.04倍。亏损企业由去年同期的68家减少为59家,亏损企业亏损额由去26.5亿元下降为23.3亿元,下降了11.9%。三、金融规模继续扩大,消费市场稳步增长(一)存、贷款规模持续扩大。截止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400.8亿元,比年初净增104.8亿元,增长8.1%。其中,单位存款397.5亿元,增加42.1亿元,增长11.9%;个人存款976.7亿元,增加62.2亿元,增长6.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626.8亿元,较年初净增49.4亿元,增长8.6%。其中,中长期贷款328.7亿元,增加30亿元,增长10%;短期贷款226.4亿元,增加22.6亿元,增长11.1%;票据融资71.7亿元,减少3亿元,下降4.2%。存贷比由上半年的2.26:1转变为2.23:1,缩小了0.03点,金融机构对地区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二)对外贸易平稳增长。据海关统计,1—11月份,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50201万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4408万元,增长5.7%;进口257933万元,增长1.3%。(三)消费市场价格稳定。1—11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1%,涨幅比去年同期回升0.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6%,涨幅较去年同期回升0.7个百分点,物价涨幅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消费种类看,八大类消费价格总体呈现“七升一平”,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2%;衣着类上涨1.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 交通通信类上涨0.2%;教育文化及娱乐类上涨0.7%;医疗保健类上涨5.1%;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4%,居住类价格总水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转的态势正在形成(一)煤、电行业去产能效应持续显现。在去产能政策作用下,全市煤、电行业投资大幅下降。1-11月份,全市煤炭行业完成投资21.9亿元,同比下降16.6%;电力行业完成投资31.2亿元,下降13.8%。(二)商品房去库存加速推进。1-11月份,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20.7亿元,同比下降24.3%;商品房销售面积115万平方米,增长72.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8.7万平方米,增长120.6%;商品房待售面积1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5%,其中住宅待售面积116.7万平方米,下降57.3%。商品房去库存周期由10月份的17个月缩短为14个月。(三)企业杠杆率有所下降。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达到2403.9亿元和1696.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8%和5.2%,资产增速快于负债增速0.6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负债率由去年同期的71%下降为70.6%,降低了0.4个百分点。(四)企业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低。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利润率为10.1%,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66.1元,同比减少1.3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三项费用20.5元,同比下降3.4%。(五)补短板投入持续加大。1—11月份全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2亿元,增长51.5%;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13.3亿元,增长19%;农林水事务支出18.4亿元,增长5.3%。(六)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成倍增长。1-11月份,全市三大主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亿元,增长2.3倍。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2亿元,增加1亿元,增长近1倍;新能源产业完成投资25.5亿元,增加18.2亿元,增长2.5倍;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投资1.1亿元,增加0. 8亿元,增长2.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