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改革促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将其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推进力度,着力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引领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在稳步提高城镇化率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城镇化发展方向,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全面提升城镇化内在质量,积极、稳妥、扎实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稳步发展。 一、人口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与全国的差距逐步缩小(一)全省城镇发展日新月异,城镇化进入加速推进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城镇化水平继续快速提高。2016年末,山西省常住人口3681.61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区域的常住人口2069.63万人,较上年末增加53.26万人;城镇化率达56.21%,居全国第16位,比2015年提高1.18个百分点。与2012年相比,城镇化率提高了4.95个百分点,高于这一时期全国平均增幅0.17个百分点。与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的差距由2012年的1.31个百分点缩小为1.14个百分点。(二)培育壮大城市群,区域间城镇化水平均衡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区城镇化也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区域城镇化过50%的覆盖面扩大,差距缩小。2016年,全省11个市中城镇人口超过50%的市由2012的5个(太原、阳泉、大同、晋城、朔州)增加为8个(太原、阳泉、大同、晋城、朔州、晋中、长治、临汾)。城镇化水平较低的运城市、吕梁市、忻州市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56、1.62和1.53个百分点,区域间城镇化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全省城镇化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二、改革效应逐步显现,城镇化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党的十八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紧扣提速、提质主题,按照“一核一圈三群”布局,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区域中心城市为节点、大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形成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中小城市落户限制,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宽城乡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推动城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管理市场化,有效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等,为加快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16年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9.14%,比2012年提高5.6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42个百分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三、县域城镇化发展卓有成效,主体地位逐步确立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空间单元,县域(县、县级市)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主体地位逐步确立。2016年,全省县域城镇人口1128.08万人,占全省城镇人口的54.51%,城镇化率44.27%。其中,县级市城镇人口240.95万人,城镇化率57.56%;县887.13万人,城镇化率41.65%。64个县(市)城镇化率超过40%,较2012年增加了32个;17个县(市)城镇化率超过50%,较2012年增加了9个;6个县(市)城镇化率超过了60%,比2012年增加了2个。全省县域呈现出强县率先发展、欠发达县跨越式追赶的局面,县域在城镇化格局中的基础地位日益突出。四、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十八大以来,山西城镇化发展逐步由以往的粗放式转向集约式发展,以人为本的导向更加鲜明,民生保障成果显著,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2016年,全省城市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分别达到99.29%、97.92%、93%,分别比2012年提高了1.65、2.74、4.9个百分点;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77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了2.98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94.6%、89.87%、40.52%,分别比2012年提高了14.35、5.02、1.92个百分点。 2016年,全省县城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5.74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了2.81平方米。污水处理率、用水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89.4%、98.18%、83.1%、37.82%、75.53%、79.23%,分别比2012年提高了7.85、2.75、22.8、3.72、13.73个百分点。在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民生保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16年,全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549.6万人,增加9.3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211.1万人,增加7.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15.2万人,增加3.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576.0万人,增加2.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458.5万人,增加2.0万人。全省115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2116.2万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五、“一圈三群”人口集聚作用显现,区域发展格局优化“十八”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城镇群崛起作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按照规划引领、重点突破,“四化一体”、统筹推进的路子,在规划统筹、机制创新、人口集中、产业集聚、生态环境共建、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以太原都市区、长治上党城镇群、临汾汾河百里城镇带、大同都市区为支点的“一核一圈三群”发展态势。围绕“一核一圈三群”总体布局,太原晋中同城化速度明显加快,太原都市区对阳泉、忻州、吕梁的辐射能力明显增加,晋北、晋南和晋东南三大城镇群快速推进。2016年, “一圈三群”常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达到73.54%,其中居住在城镇区域的人口占全省城镇人口比重达到80.82%,城镇化率为61.7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57个百分点。六、城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2012年以来,全省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局,煤炭价格下跌,工业增加值增幅下滑。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省上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各项政策措施,全省城镇化建设呈现出推进力度明显增强、科学导向更加鲜明、一体化发展格局凸显,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的良好局面。2016年全省11个设区市市辖区、11个县级市生产总值达到了6791.2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382.8亿元,增长5.97%。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1292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4.6亿元,增长2.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6.1%;第二产业增加值4926.4亿元,增长1.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38.1%;第三产业增加值7217.4亿元,增长7.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55.8%。这一时期,全省经济发展实现了服务经济化,作为城镇化“推进器”的第二产业让位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城镇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4.10%。服务业成为了城镇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阵地。围绕促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金融、交通运输、商务、工程咨询、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家庭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城镇化质量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