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太原市妇女发展状况监测统计报告

2016年是《太原市妇女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妇女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在“十二五”成果基础上,一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工作,努力促进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太原市妇女健康素质不断提升,受教育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逐步增强,妇女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一、《妇女规划》实施各项目标推进情况(一)妇女与健康1.女性医疗保健水平得到保障。太原市继续加大卫生经费投入,加强妇女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卫生医疗基础事业进一步巩固,妇幼健康服务进一步提高。2016年,太原市一般公共预算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2.83亿元;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3724个,床位3.79万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8.72张;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为2.08万人、2.62万人。妇女常见病筛查率为41.93%,农村妇女“两癌”筛查1.85万人;太原市宫颈癌死亡率3.17/10万,乳腺癌死亡率7.04/10万。2.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太原市共有妇幼保健机构13家,床位440张,卫生技术人员112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42人,注册护士454人;太原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7.82%,住院分娩率为99.98%;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率均达到了99.98%,孕妇保健工作成效显著。3.妇女生殖健康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建成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3个(国家级:古交;省级:尖草坪、娄烦),创建规范化基层妇女儿童保健门诊11个,有2家医院通过爱婴医院评审;不断深入开展“百姓生殖健康促进工程”,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精准服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84万人;怀孕妇女增补叶酸3.45万人份,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二)妇女与教育1.女性平等接受基础教育。2016年,太原市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建设力度,拥有幼儿园709所,小学433所,普通中学(包括初中、高中)218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40.45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其中女生98.25%,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女童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4.57%,女性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7.35%。2.女性接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太原市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提高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让妇女平等享受高等教育资源。2016年,太原市拥有高等教育学校52所,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的女性人数规模呈现增长态势,女性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三)妇女与经济1.女性就业人数保持平稳增长。2016年,太原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为45.4%,城镇妇女登记失业率3.55%,城镇登记失业妇女就业率41.83%,这三个指标均提前达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要求,女性就业形势越来越好;城镇登记失业女性2.52万人,占到太原市登记失业人员的51.27%。2.女性就业环境不断优化。太原市出台了相关就业政策,从法律层面保护妇女公平就业的合法权益,女性就业环境更加优越,女职工的权益得到了较好保护。同时,通过开展培训、扶持和援助等,积极扩大女性就业渠道,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2016年,太原市高级技能劳动者中女性比例4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57%。(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1.公务员队伍中女性人数不断增多。2016年末,太原市公务员人数为1.83万人,其中女性0.54万人,当年新增近50人,占公务员总人数的比重为29.37%,比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女干部5.54万人,占到太原市干部总数的55%,比男性多1.01万人;市级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36.57%,比上年提高0.63个百分点。2.各级女性领导干部配备率较高。太原市始终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放在组织工作的重要位置,一些德才兼备的女性干部逐步走上各个重要岗位,女性干部队伍得到锻炼,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在推动太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太原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均达到了100%;县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分别为90%、100%、60%、70%;市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生、体育、民政、司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为12.5%;市、县两级政府领导班子后备女干部比例分别为21.43%、24.02%。3.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能力有效提升。太原市积极为女性民主参与决策和管理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妇女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的能力明显增强。2016年,太原市市、县两级人大代表中女性人数分别为51人、369人,分别占到代表总人数的14.37%、21.43%;市、县两级政协委员中女性人数为126人、495人,分别占到委员总人数的28%、28.8%;市级党代会代表中女性比例为29.22%;国有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中女性比例分别为6.5%、7.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五)妇女与社会保障1.妇女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16年,太原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中女性所占比例49.95%,城镇、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中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53.83%、51.1%,比上年分别提高4.28个百分点、0.15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中女性所占比例55%;有劳动关系的女性劳动者工伤保险参保率39.78%,比上年提高0.78个百分点;实现稳定就业的妇女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34.14万人,比上年增长4.09%;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中女性所占比例45.42%。2.社会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不断加大社会救助机构建设和投入,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2016年,太原市共有收养类单位40个,床位7193张;城镇以社区为单位养老服务覆盖率达100%,农村以村为单位养老服务覆盖率达27.86%,比上年提高5.52个百分点;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2.96万人、4.03万人;农村集中、分散五保供养人数分别达到了0.3万人、0.1万人。(六)妇女与法律太原市花大力气改进保障妇女权益的的法制环境。2016年,太原市获得法律援助的女性1.04万人,比上年提高42.09%;占到全部获得法律援助人数的33.39%;破获强奸案件73件;破获拐卖妇女案件12件,解救被拐卖妇女14人;破获组织、引诱、容留、介绍等妇女卖淫案件6件。(七)妇女与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太原市妇女居住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2016年,太原市建成区绿地率36.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8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1.88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9.3标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4.09%;市区环境空气二级以上232天,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7.68%;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5%。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为太原市妇女生活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妇女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统计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太原市妇女事业的发展在各领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妇女规划》部分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1.妇幼健康服务面临挑战不容忽视。两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后,累积生育需求集中释放,出生人口数量增加,孕产妇特别是高龄孕产妇增加,发生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的风险增大,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有可能出现反弹,妇幼健康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服务资源都面临新挑战。2.妇女“两癌”普查普治力度需加强。2016年,妇女常见病筛查率41.93%,比上年降低8.7个百分点,离规划目标的不低于80%还有很大差距;宫颈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目前统计数据也为空缺;宫颈癌死亡率较上年降低16.58%;但乳腺癌死亡率达到7.04/10万,比上年反而上升1.56倍,需引起重视关注。3.妇女就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2016年,太原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45.4%,明显低于男性,而且还比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女性2.52万人,比男性多0.13万人;妇女就业机会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4.妇女参与基层民主作用有待提高。2016年,太原市村委会成员中女性0.11万人,比上年减少4人;女村委会主任比例3.1%,比上年减少0.1个百分点;职工代表大会中女性比例25.5%,比上年降低1.9个百分点。5.个别规划目标缺乏基础数据。一是部分指标部门统计口径与《规划》指标口径有差别,制定的目标值也有不同;二是个别指标部门根本不进行统计,尤其是分性别统计数据缺失较多,导致对相关领域目标的完成情况无法监测。三、《妇女规划》实施中的对策建议2016年是《妇女规划》实施的第一年,领域目标完成情况直接反映着此项指标工作推进状况,太原市上下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在巩固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找准发展薄弱环节,加快补足现实短板,扎实有序推进《规划》实施进程和太原市妇女事业全面发展。1.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强力推进“两癌”筛查。加大对妇幼卫生保健的投入,提高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和质量,改善加强妇产科设施和条件,着力提高妇产儿科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加强高龄孕产妇健康检查和优生优育知识普及。持续不断加大力度推进妇女“两癌”筛查、早诊早治工作。2.完善利于妇女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妇女基层队伍建设。拓宽就业渠道,消除就业、创业中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依法查处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强化妇女基层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参政意识。3.广泛深入宣传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加大普法力度和维护妇女权益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推动基层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增强全社会维护妇女权益的意识。面向广大妇女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专项普法活动,提高妇女法律知识的知晓率。4.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妇女事业健康发展。要积极调动各部门、社会各界参与实施两规监测的积极性,部门尽可能建立性别统计,完善两规监测指标体系,以便于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两规发展状况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动态反应规划目标进展情况和趋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