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创新”并驾齐飞

12月16日,阳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路施工现场,机声隆隆,一片繁忙,工人师傅在为打通扩区后的园区路紧张冲刺。毗邻施工现场,云谷创业科技园内,施工人员在严寒中开始了项目落地前的勘探。与此同时,在盂县中岚、平定龙川、郊区苇泊,寒风中,这样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让冬日的山城透出春的暖意。

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山西日本能源润滑油有限公司、台湾方大食品添加剂阳泉有限公司落户园区,全省唯一一家获得2015年度B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阳泉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也坐落在此……这些,让人不得不产生疑问和好奇:是什么吸引了李彦宏和他的百度;煤铁独大之地怎么能“跨界”变身云计算、“互联网+”的产业园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园区60位候选者中,阳泉为什么是山西省的唯一代表?如何能连续四届成功举办“海外博士阳泉行”活动?11月30日,在全国首批百度创新中心中,阳泉为何能榜上有名?简言之,阳泉开发区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一带两翼”带着开发区飞起来

在今年发布的《阳泉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阳泉市以红头文件的形式系统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科技等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

其实,早在去年10月,在阳泉市政府常务会上获得通过的《阳泉市开发区东区工业园规划》就已成为了指导开发区东区工业园的宏伟蓝图。《规划》将工业园区分三期进行开发,依据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约发展、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以规划为先导,以基础设施和骨干项目建设为重点,经过3至5年时间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产业示范区。随后,开发区管委会根据《阳泉市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阳泉市工业园区建设指导意见》,确定了“一带两翼”的规划战略,制定了东区工业园用地规划方案、云谷创业科技园规划方案,在委托北京长城战略咨询公司对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详规工作。

什么是“一带两翼”?

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杨全生这样解释:“犹如一只飞翔的大雁,一带现代制造园区便是大雁的身体,两翼信息产业园和庙堰工业园便是大雁的两个翅膀。”

今年12月1日,我省召开了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会议。会议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推进开发区建设。用全新的理念视野谋划定位,用全新的思路办法破解难题,用全新的体制机制增强活力,对开发区进行二次创新创业。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只振翼展翅的凤凰,又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奋力翱翔。全市将在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以上、单个面积50平方公里左右打造“1+N”个(1个国家级至少3个省级)开发区。

“王牌”带动创造发展良机

说到开发区未来发展就不得不提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项目。开发区副主任刘振明从这个话题谈起:“在成立之初,开发区发展的重点是新型能源、新型材料、铝工业、特色服务业和特色农业等产业。百度项目落户后,我们有了更明晰的思路,就是依托百度的品牌效应,围绕应用软件平台建设,吸引相关项目和人才落户阳泉,努力打造华北地区信息产业高地,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这无形中给开发区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良机。

阳泉市世纪金星科贸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7月。该企业抓住阳泉市大力实施“飞地经济”的机遇,从“蜷缩”在城区1700平方米的场地内“飞出”,将项目落入开发区东区科技园标准化厂房内。

“以前厂区场地不够用,既要有来料存储的库房,还要有成品仓库,剩下的车间只能安装一台激光设备。如今企业有了发展的新天地,终于可以甩手大干一番了。”正如公司董事长梁锦林所说,建筑面积增加到了5900平方米,液压闸式剪板机、卷管机、冲床、数控切割机、激光切割机等大型设备进入厂房,拉开了梁锦林这番大事业的序幕。

“飞入”开发区东区科技园后,公司名称由之前的金星物资有限公司变为世纪金星科贸有限公司,由物资公司转向了科研方向。他的许多精力转向对再制造的探索研究,目前他正在探索的便是用航天工艺替代传统的液压支架镀铬工艺。该工艺填补了全省空白,将对阳泉市的机械制造和维修业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此外,结合东区科技园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开发区专门制定招商计划,投入专门力量开展投资研究。如何在市场引领、创新驱动的新时期和新形势下选择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也是其深入谋划的方向之一。通过支持产业转移承接等方式,重点实施资源共享、产业联动、协同招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呈“链”发展,向高端聚集。

正是由于开发区信息经济的集聚效应,越来越多的外地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这里。包括上海前隆金融信息服务公司、上海国凯英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百度外卖、北京哈纳科贸有限公司、IBM研发中心、清控科创等一批客商陆续到开发区考察投资。

仅2015年,管委会先后与中国招商引资研究院、铂泉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签订了代理招商合作协议。在上海成功举办了阳泉开发区电子信息及云计算产业招商座谈会,共邀请上海客商48家,有6家企业确定了投资意向,项目总投资23亿元。成功举办了“云计算产业对接洽谈会暨第四届海外博士阳泉行活动”,共有来自海内外的23名高层次人才参加了会议,签订合作意向9项,管委会分别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铂泉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开发区凭借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许多科技型企业在孵化器里从“出生”到“长成”,标准化厂房则是科技企业成长的加速器,众多企业在这里“羽翼渐丰”。

栽好梧桐树招来金凤凰

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入驻开发区后,开发区在发展相关产业上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的引进打下了人才创新创业的基础。可以说,随着阳泉开发区发展信息产业的氛围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企业自然而然地集聚在了一起。

2014年,在高层次人才项目阳泉推介会上,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留学博士张卫珂与开发区签订人才引进协议,煤层气催化裂解制备纳米碳材料项目正式落户开发区科技园。同年10月,山西中兴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项目落地和推进过程中,公司得到了阳泉市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开发区坚持“保姆式服务”,为企业提供场地及资金,组织专家论证项目,帮助办理各种手续。阳泉市科技局主动介入、精心服务,引导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帮助争取重大专项,指导申报发明专利,推荐国家火炬计划。在多方支持下,2015年4月中旬公司纳米碳材料实验室及催化剂实验室顺利建成,5月公司成功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Q板挂牌。

去年10月,该公司分别与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产学研基地”正式挂牌,并与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共建碳材料联合实验室。依靠高校学科平台和人才优势,为公司提供技术创新,推动公司发展壮大。

领先的自主技术、良好的产品性能,吸引了许多企业纷纷上门,希望能与中兴环能公司开展合作。日本三菱集团表示将在量产后与企业开展合作;中科院物理所、高压所达成意向订单;西安工程大学订购了纳米洋葱碳用于研究;电子科技大学柔性传感器项目组将公司生产的纳米碳材料用于柔性屏的研究,经测试达到预期效果,并与该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为纳米碳材料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方向。该公司还正在与中国(绵阳)科技城积极对接。

不仅如此,为方便企业入区发展,开发区投资2.3亿元建设标准厂房,山西伯纳德科技有限公司、阳泉市世纪金星科贸有限公司、山西中兴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鼎坤源药业有限公司、欧德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和阳泉三度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已经入驻。成立了众盈企业服务中心,完善了扶持政策,设立了3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470万元的科技扶持资金。积极开展了精准帮扶,协调解决兆丰氧化铝料场问题以及铝矾土矿职工就业安置和归属问题。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贵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澳丽丝科技涂料有限公司、麟豪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中兴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三度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Q板挂牌,山西云泉岩土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于今年12月初申请新三板挂牌。

如今,阳泉市三和伟业孵化器有限公司、阳泉市众创电子商务产业园有限公司、阳泉市创客空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度)电商物流园等本地企业纷纷聚集在开发区,为开发区“转型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成长欣欣向荣,展现了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生机。面对新常态、新任务,开发区把精力聚集到了今年阳泉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开发区转型创新升级行动,要把开发区打造成体制机制改革示范区,对内、对外开放先行区,创业创新创造引领区”上来,这使得开发区“转型”“创新”并驾齐飞的局面正在形成。

人物

李彦军:乘着“互联网+”东风快速成长

作为阳泉市著名的资深网络互动服务提供商,李彦军的三度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是获得国家工信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集成资质的一家高科技创新企业。

大学毕业后,李彦军便在广州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2009年,李彦军回家乡开办三度软件公司。几年间,这个只有十几人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了三年收入三连翻。不仅如此,李彦军于2010年开发并成功运营了山西黄土地电子商务网;2014年,依托百度云计算数据存储中心,成立了三度大数据交易平台,明确了大数据产业为公司3到5年重点发展方向。2015年5月,建设了“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商物流园”项目;2015年7月23日,三度公司在上交所Q板正式挂牌上市。

李彦军说:“青年人思维开阔、富有激情、敢想敢干,这些都是创业不可或缺的精神因素。而突破心理障碍,选定合适创业目标,则是成功创业的第一步,而我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李彦军认为,阳泉市要把信息化城市建设这一发展思路提到战略高度上来,要充分利用好百度云计算的龙头带动和云存储业务的影响作用,打造以六大产业为基础的“互联网+”龙头项目,把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电子商务等产业做出明确定位与发展方向,从而吸引和聚集人才、资金,真正形成互联网产业“聚集地”。

王建明:阳泉创客空间“第一人”

从资源之城向创客之城转型,是阳泉的必由之路。今年5月,阳泉市首家创客空间总经理王建明,在由阳泉市科技局主办的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的众创论坛上作了精彩演讲,他说:“这是一个创业的风口,从国家到地方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以想帮助更多有梦想的人扬帆起航。”

经过各方努力,2015年9月10日,阳泉市首家创客空间正式揭牌,一家集创客培育、众创孵化、电子商务于一身的综合性管理、高科技引领、保姆式服务的科技创新基地成立了。

“我们一期工程面积2689平方米,包括综合服务大厅、特惠工位孵化区及独立孵化办公区、多功能会议室、创客咖啡吧、创客餐厅等。我们还为创业者们提供企业注册、商标注册、创业辅导、管理咨询、创业培训、技术创新、法律维权、财务咨询、展览展销、信用建设、体系认证、项目路演、融资对接、政府对接、上市辅导等创业孵化服务,力图构建成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王建明说。

现如今,阳泉市创客空间已建成二期工程“创客空间青创基地”,面积达3600平方米,2016年5月开放运营,同样配置办公家具、免费WIFI及创客休息室,让创客直接拎包入驻,创业无忧。

据介绍,阳泉市创客空间一、二期工程总体可容纳80余家企业入驻,现已入驻40余家企业,解决约500人的就业问题,预计年创造产值在6000万元以上。截至目前,入驻企业涉及智能机器人、互联网、文化教育、医疗器械、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其中大学生创业项目占到60%以上,带动就业人员200多人。

点睛

阳泉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型创业孵化体系助“雏鸟展翅”

阳泉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位于经济开发区大连路61号,规划占地面积60.79亩,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目前运营的一期工程2.7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孵化大楼、众创空间、标准厂房、专家公寓及其他配套设施。

据了解,该中心先后有100余家企业在这里孵化。重点培育了高新技术企业6家,拟申报企业4家;Q板挂牌上市企业2家,拟挂牌企业2家;拟新三板上市企业2家;引进“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工作站”1家;列入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1人,省级“百人计划”创业企业1家;京晋科技合作企业1家;国际技术合作交流企业2家;省认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1家;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6家。在孵企业涉及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材料应用、软件开发、中介服务等领域,先后有380多名大学生在园区创业就业。累计申报科研项目48项,产生科研成果16项,申请专利技术300余项,先后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超过1000万元,企业实现年产值过亿元。

面对未来,中心将打造以众创空间为主的创业基地(苗圃)、以孵化办公大楼为主的孵化基地(孵化器)、以标准化车间为主的中试转化基地(加速器),通过创新管理服务平台、公共资源共享平台、技术共享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为重点企业和优势项目提供全链条服务,从根本上提升孵化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尽可能吸纳有意愿的中小科技企业、创业者入驻孵化,扩大孵化器在阳泉乃至全省、全国的影响,体现孵化器的价值。

山西中兴环能:让“阳泉制造”走向世界

11月中旬,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深圳开幕,阳泉市选送的富勒烯润滑油项目受到国内外商家青睐,开幕当天公司已成功签订意向协议3项。

富勒烯润滑油项目来自山西中兴环能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6月,阳泉市组织“高层次人才项目”推介会,以张卫珂为依托的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技术团队的研究项目吸引了阳泉市政府的目光。为了将其引进,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阳泉市人才办主动出击,积极对接。最终张卫珂在开发区东区科技创业园,注册成立了山西中兴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去年7月,山西中兴环能科技有限公司“煤层气催化裂解制备纳米洋葱碳”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日产从克到公斤的飞跃,打通了煤层气清洁利用创新价值链。待公司实现规模化生产后,将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可以实现纳米洋葱碳材料量产的企业。目前公司握有5000万元的产品订单。

张卫珂介绍,“煤层气催化裂解零排放制备纳米碳材料”项目,主要利用阳泉市丰富、廉价的煤层气资源,通过煤层气能源科学、表面科学、催化化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科学手段,达到对煤层气催化裂解制碳—产氢—发电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同时,通过该公司技术将纳米洋葱碳电极材料原位合成于不锈钢集流体上,便可以制备出新型纳米洋葱碳超级电容器,作为电动车及其他领域的动力能源。

但张卫珂还不满足于现阶段的成就,他说,公司的总体目标是建成我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纳米洋葱碳材料、超级电容器及其应用研发基地,尽快将学术价值转化为产业价值,实现产品到产业的跃升,让“阳泉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