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山西开展五项行动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为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围绕加快构建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山西重要增长极这一目标,重点开展了“五项行动”,迈出率先突破新步伐,一季度全市民营经济完成营业收入346.27亿元,同比增长6.11%;上缴税金15.37亿元,同比增长4.16%,延续了去年后半年稳步向好的态势。

开展政策落地行动,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一是举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宣讲视频培训会”,帮助企业了解政策。详细解读了省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条件、流程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实务操作等内容,帮助企业了解政策、运用政策。二是指导帮扶企业申报项目,帮助企业用足政策。开展了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小升规”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造企业等项目申报工作,具体操作中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完善申报资料,规范申报程序,并进行实地核查,争取获得支持。向省局推荐的长治市华光半岛体科技有限公司等24家“专精特新”企业,已获批500万专项扶持资金。

开展产业清底行动,全力推动转型升级。积极联络天津大学等第三方专业团队对我市产业类别及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摸底,并以此为基础,编制该市产业规划和布局规划,为上项目、招商引资打好基础。一季度,全市民营企业新建、续建、技改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44个。其中,新兴工业项目95个,占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二。

开展创新提质行动,打造创业创新高地。一是推动创业基地建设上水平。初步确定了2017年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培育对象,通过精准指导与帮扶,长治市城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通过2017年山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认定,并推荐城区唯美诺、郊区海鸥申报两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同时,加强对已有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调研指导,通过核查原始申报资料、入驻企业数量、经济社会效益、服务企业等情况,督促创业基地规范运营,服务创业创新。二是支持民营企业技术中心搞研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著名高校和大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技术、人才、项目,建设市级、省级或国家级技术中心。一季度,全市民营企业科技投入1.9亿元,同比增长5.5%。经调研指导,帮助中德型材、古磨面业、三宝药业等5个企业规范技术中心基础建设、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流程等,并向省中小企业局推荐申报省级技术中心。三是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创特色。把专精特新企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对壶化集团、成功汽车、紫团生态农业等专精特新企业进行了实地指导,帮助他们规范提高,创优特色。四是引导民营企业家强素质。持续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高级研修班,着力建设人才培育、交流合作新平台。目前,已与清华大学联系确定2017年培训教师及课程,2017年第一期于4月15-16日开讲,由金海峰教授主讲《国学智慧和现代管理》。

开展服务提升行动,全面创优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市局领导和业务科室负责人联系帮扶制度,设立“小升规”“小巨人”等基础信息库和目标企业培育库,定期调研指导,在政策落实、人才培训、困难协调等方面予以帮扶。二是调研走访听取意见。先后赴潞城市、长治县、襄垣县等县市区调研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实地走访调研了多家企业,并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企业意见建议。

开展融资对接行动,有效缓解融资难题。一是全面启动运行长治市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基金,设立咨询、投资管理、监督三个委员会,建立健全基金管理构架。目前,已向成功汽车、潞宝金和生食品等2户企业发放贷款2亿元。二是鼓励引导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开展了融资模式创新省级奖补资金、省级中小企业担保补助资金、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申报工作,鼓励引导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优化金融服务,向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开展资金需求调研,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荐“红名单”企业,帮助企业获得优先贷款资格。三是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在各县市区优质企业开展调研,对长治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完善规范改制培育目标培训库,初步确定15户股改意向企业。同时,通过政策宣讲、专项培训等方式,向企业普及股改知识,增强企业推进股份制改造、实施规范化经营意识,增强内部发展活力和动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