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长治市转型发展迈出铿锵步伐

4月21日,国家五部委印发《关于支持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通知》,长治被列入全国首批12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这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城市,标志着我省区域性产业转型的重大突破。

4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对2016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对2016年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省、市、县予以通报表扬,长治市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受到表扬激励。这是对长治市近年来积极探索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省近年来全力推进转型发展成果的充分肯定。

长治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山西省传统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近年来,长治市按照“旗帜鲜明引领转型、综合施策推动转型、提高标准倒逼转型、创优环境保障转型”的思路,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能源产业创新、传统优势产业提质、现代服务业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双创”孵化新产业新业态“六大工程”为承接,积极探索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路子,转型步伐全面加快,内生动力不断积聚,转型活力逐步显现,初步构建起了具有长治鲜明特色的中高端产业体系。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69.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4.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8.53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4倍、3倍、1.3倍,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第二位。工业内部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传统支柱产业占比有所下降,现代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等新兴产业得到明显提升。2016年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为32.6%,比2010年提升了4.4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3.7%,比2010年提升了2.2个百分点。

在转型升级的进程中,长治市克服“跟着走”的思想,树立“带着闯”的精神,彰显“敢为先”的气魄,敢于担当,先行先试,为老工业基地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和探索。

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厚植发展新优势

资源型城市的最大特点就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依存度高。长治市同我省许多地市一样,长期以来“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局面始终困扰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切中了资源型地区和城市的命门。以此为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坚决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倒逼产业改革和发展,使长治市经济发展走出了长达两年多的困难时期,为打造山西重要增长极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治市一是坚决去产能。成立了化解过剩产能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突出煤炭、钢铁两大行业,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关闭5座煤矿,退出产能300万吨。二是强力去库存。采取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管控、鼓励农民工进城购房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2016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三是多措去杠杆。努力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高杠杆的间接融资比例。10余家企业在上海、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一区一会三平台”金融服务体系成功吸纳11家小贷公司,累计为中小企业放款超过2.5亿元。四是积极降成本。深入开展“干部入企服务”,为企业解决问题,全面落实大工业用电价格政策,2016年直接交易电量32.55亿度,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约2.4亿元。同时,将简政放权作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首要任务,制定了《长治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联审联批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五是全力补短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补齐产业结构短板。2016年,新兴产业投资增速达12.2%,高于固定资产投资7.1个百分点,高于工业投资11.1个百分点。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62.2亿元,同比增长6.8%,高于GDP增速2.2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达44.3%,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2016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8.6%,增速比固定资产投资快13.5个百分点。

以转型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推进过程中,长治市坚持把经济下行压力变为结构调整的动力,一手抓传统产业提升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先后出台了《长治市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管理办法(试行)》《长治市“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长治市煤化工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长治市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和政策,积极谋划和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资源型地区的重要任务。在实施中,长治市不断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加大产业链条延伸,全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全市平均单井规模达150万吨/年;电力行业以建设国家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基地为目标,通过发电企业和煤矿控股或参股,推进4个低热值煤电厂和漳泽电力“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机组建设,实现煤电一体化经营;冶金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改造,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特种钢、精密铸件等冶金产品;焦化行业加快推进整合重组,共整合焦化产能1600万吨,全市5.5米以上大机焦产能占比由20%提高到55%。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是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希望。以现代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等新兴产业板块为积聚,长治市不断引领全市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围绕“煤焦化、煤气化、煤油化、煤电化”,重点推进潞安180万吨煤基合成油、瑞恒60万吨聚氯乙烯、襄矿20万吨乙二醇、潞宝己内酰胺、天脊精蜡等项目建设,煤化工产业实现了多基联产,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57.6%。以襄垣、潞城、郊区、屯留为主体区域,以潞安、潞宝、天脊、三元、襄矿、南耀集团、霍家工业等企业为龙头,初步形成了长治市现代煤化工循环经济集聚区。医药产业以中药现代化为方向,大力发展党参、连翘、黄芪等道地中药材种植和深加工,加快发展生物制药,实施了康宝基因工程疫苗、太行中药制剂、邦仕得制药等重点项目,形成了以振东、康宝、太行药业为龙头的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集群。装备制造业发挥清华、淮海等驻市大型军工企业的技术、人才优势,着力推进军工企业与地方企业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深度融合,重点推进易通低温发电机组和脱硫脱硝设备、成功新能源汽车、数控锻压设备、防爆电机等项目,初步形成了以汽车、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煤机装备、工程机械等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有机化工材料、新型建材等,实现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有效集聚。目前,全市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已达到55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容量的7.8%。农产品加工产业依托小杂粮、绿色蔬菜、道地中药材、干鲜果、肉驴、肉羊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沁县沁州黄、壶关紫团、襄垣林盛果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

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是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中,长治市相继制定了《关于规范工业园区发展的管理办法》《长治市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指导意见》《长治市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各园区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选准主导产业,推动关联产业和要素集聚,完善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形成园区特色品牌,使园区成为带动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市有各类园区30个,园区规划面积392.5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99.63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园区24个,入园企业总数2172个,就业人数20.8万人,创建国家级工业新型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工业新型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省级工业新型化产业培育基地1个,省级低碳示范园区1个。物流园区6个,入园企业总数521个,就业人数10.1万人。2015年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907.18亿元,物流园区交易额达100亿元,园区经济占到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64%。

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是老工业基地实现产业升级的途径之一。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部署要求,长治市成立了承接加工贸易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工作方案、政策措施,梳理出50家重点加工贸易承接目标企业,举办了开放型经济暨加工贸易政策培训班。同时,派出多路小分队前往广东、江苏、浙江、天津等地进行对接洽谈,通过产业承接、园区承接、精准承接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工作。目前,长治市已承接了镁铝等有色金属研发生产项目、中科飞创工业级无人机项目、光伏玻璃深加工项目、石膏设备研发制造项目等5个项目,玻璃科技复材用品项目和电动自行车产业链项目、智能家居项目等3个项目正在积极对接,承接加工贸易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发展动能转换

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提质增效,是长治市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全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全面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内容。为此,长治市先后制定出台了《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实施方案》《长治市低碳创新实施方案》《长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科技创新、金融振兴、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和引导力度,为创新驱动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中,长治市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十二五”期间,全市地方财政科技创新投入7.71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71项,其中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21项,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他们加大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全市拥有了2家国家级、15家省级、4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院士、博士工作站33家,初步建立起48个政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基地。同时,扶持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5家,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活动主体。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市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成果奖励40项,市级科技成果奖励314项,部分技术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

以绿色为“底色”,牢筑持续发展基石

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的进程中,长治市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谋划转型,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着力强化生态建设,牢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以工业约束性指标倒逼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的淘汰,他们着力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工程,全力推进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十大节能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淘汰落后产能1395.5万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44%。2016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2%。以专项整治行动为利剑,他们组建了“减煤、治企、降尘、控车、净烟、碧水”6个专项行动指挥部,出台《长治市加强环境保护联合执法的实施意见》《长治市加强环境保护十二条措施》等近百项工作制度和方案,集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集中打响工业烟尘治理达标排放、重污染企业关闭搬迁等十大攻坚战,全市重点流域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3.3%,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工业减排任务指标全面完成,并通过国家环保部核查。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他们大力实施漳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9%,比“十一五”末提高4.1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2%,比“十一五”末提高1.3个百分点,主城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