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土豆主粮化战略下的山西布局

一直以来,马铃薯都是我省中北部群众的重要粮食作物。目前,山西已初步形成了雁门关、太行山、吕梁山三大马铃薯产业带,娄烦、左云、岚县、静乐、五寨、临县、方山、蒲县等8个马铃薯生产示范县,近300万亩的种植面积,有效提升了马铃薯种植的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

2015年,我国提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作为传统马铃薯主产区的山西也进一步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扶持,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提出了到2020年,山西马铃薯种植面积将稳定在300万亩以上,要以马铃薯主粮化发展为方向,使马铃薯产业成为我省脱贫致富和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的重要产业。

可以说,在全省脱贫攻坚和特色农业扶贫的大局中,小小土豆不仅是全省产业扶贫的特色产业,还将肩负起全省脱贫致富的希望。

“南有婺源油菜花,北有岚县土豆花。”近两年,山西岚县利用近200年的土豆种植历史,做起了“土豆+旅游”的大文章。中国·岚县“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已成为岚县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岚县的一个窗口。而今,岚县已走上“土豆+旅游+文化+产业+互联网”的脱贫路,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大。普通的土豆,让岚县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直以来,马铃薯都是我省中北部群众的重要粮食作物,“十二五”期间,我省曾提出马铃薯产业振兴计划,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雁门关、太行山、吕梁山三大马铃薯产业带,娄烦、左云、岚县、静乐、五寨、临县、方山、蒲县等8个马铃薯生产示范县,近300万亩的种植面积,有效提升了马铃薯种植的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

2015年,我国提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作为传统马铃薯主产区的山西也进一步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扶持,今年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的指导意见》和《山西省特色农业扶贫行动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将稳定在300万亩以上,要以马铃薯主粮化发展为方向,加强基地建设,抓好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使马铃薯产业成为我省脱贫致富和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的重要产业。

10月中上旬,正是晋西北吕梁山区土豆收获的季节。在岚县河口乡的土豆种植基地,到处都是起好的土豆,一堆堆、一袋袋立在田野里。

土豆,也叫马铃薯、山药蛋、洋芋、荷兰薯等,是吕梁山区主要的口粮和农作物,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广泛种植。

丰收的季节也带来了更多的好消息。在不久前举行的山西(运城·临汾·吕梁)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会上,岚县的马铃薯产业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和企业的关注,经过洽谈协商,岚县分别与山西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城投联盟等企业签订了一系列马铃薯产业项目,涵盖了马铃薯仓储、购销、淀粉深加工等多个环节和产业链条,引资总额高达33.5亿元。

其中,与山西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签订了投资16亿元的岚县马铃薯、小杂粮、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开发项目。与中国生态城市与园区投资联盟签订了总投资15亿元的晋西马铃薯制品集散中心(批发市场)建设项目,该项目具备农产品保鲜、仓储物流、马铃薯制品(含其他农产品)批发、农产品电子商务、双创孵化等功能特色,项目建成后,岚县将以“土豆”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纳入全国供销大系统、打造“晋西马铃薯制品集散中心”,形成农户+合作社+加工企业+制品集散中心+大物流的产业链条。

一揽子马铃薯产业合作项目的成功签约,不仅畅通了岚县马铃薯的外销渠道,还为该县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也大大增强了岚县这个国定贫困县脱贫致富、建成“三晋种薯第一县”和“全国主粮化开发第一县”的目标。

不久前,山西省农业厅召开了全省特色农业扶贫工作推进会,会上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认真落实《山西省特色农业扶贫行动方案(2016—2020年)》和《山西省2016年特色农业扶贫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杂粮产业扶贫、马铃薯产业扶贫、水果产业扶贫、中药材产业扶贫等8个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完成好特色农业带动115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任务。《山西省特色农业扶贫行动方案》更是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省贫困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50万亩以上,亩产达到1350公斤以上,总产鲜薯达到338万吨左右,贫困人口人均马铃薯种植收入达到700元以上。

可以说,在全省脱贫攻坚的和特色农业扶贫的大局中,马铃薯产业已不仅是一县一乡的主导产业,小小的土豆还将成为全省产业扶贫的特色产业,肩负起全省脱贫致富的希望。

山西土豆第一县——岚县

说起土豆产业,首先得说岚县。这里不光产土豆,还有“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节。近年来,岚县因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产业发展政策,马铃薯产业迅速发展,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被誉为“山西土豆第一县”。

岚县马铃薯产业的成功,首先源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岚县地处吕梁山区北端,境内干旱少雨,气候冷凉,与原产地南美洲安第斯山气候极为相似,耕地土层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病虫害少,气候、土壤等与土豆的生物学特性极其吻合,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一直以来,该县农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莜麦、谷子等农作物,是传统的土豆种植大县。据《岚县志》记载,马铃薯早在清道光年间就传入岚县。

岚县马铃薯呈椭圆形,色泽光鲜、个大体匀、薯形整齐、芽眼较浅。整体口感沙、香、甜,蒸煮或烧烤时,香味四溢,风味独特。营养齐全,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2014年,岚县马铃薯还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

早在吕梁煤炭黄金十年之时,岚县就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了马铃薯产业发展上,环环接力,任任紧抓。以建成“三晋马铃薯第一县”“中国马铃薯之乡”为目标精心布局,政府推动、市场牵动、龙头带动、科技驱动。抓种薯繁育、基地建设、精准加工、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完善生产设施建设,增加机械设备配套,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该县马铃薯产业成为岚县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一项支柱性产业。

2011年,岚县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全省马铃薯生产示范县”。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一县一业”马铃薯产业先进县。之后几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总产量、产值、薯农纯收入更是实现连连增长。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繁育体系日趋完善,生产技术逐步提高,品种品质明显优越。相继完成了20万亩无公害产地、30万吨无公害产品和2万吨绿色食品马铃薯产品认证,创建了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到2015年,岚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总产量达到48万吨,产业总产值已达4.8亿元,成为该县农业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并带动实现富民强县的第一支柱产业。

如今,岚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稳定在30万亩左右,约占全县总耕地面积39.5%,马铃薯产业覆盖贫困户17022户,涉及贫困人口54470人,占从业农户的33%。马铃薯成为岚县推进脱贫攻坚,实现富民强县的农业主导产业。

土豆早就是吕梁山区的主粮之一

以前我们总说“别拿土豆不当干粮”。在吕梁山区,这句话的认可度极高。吕梁山人不仅亲切地叫土豆“山药蛋”,文人们还喜欢自称“山药蛋派”。

占我省贫困人口近半数的吕梁山区,地处我省中西偏北部,气候土壤十分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吕梁山的土豆一直以耐饥、抗旱、品质好享誉全国。据了解,目前吕梁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7万亩,年产量42.3万吨,占全省产量近30%。在这里,发展马铃薯产业对脱贫攻坚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2015年初,国家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表示,土豆(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事实上,土豆早就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食物”,在西方发达国家,土豆已经是餐餐离不了的主食。

“其实,马铃薯一直以来都是吕梁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为前些年在发展马铃薯产业中,由于种植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农户种植分散、转化增值能力薄弱等多种因素,致使种植马铃薯效益低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吕梁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要想让农民真正得实惠,必须发展壮大马铃薯产业,把不起眼的小土豆做成大文章,把吕梁打造成马铃薯之乡。”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吕梁市计划新增种植面积60万亩,到2020年,全市优质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总产量达到180万吨,力争打造成全国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市。

今年上半年,吕梁市委书记王清宪在岚县调研时,对马铃薯(土豆)产业给予特别关注,指出:“土豆是土产品、小产品,但往往小产品孕育着大市场。对于吕梁来讲,小土豆不仅仅是一项扶贫产业,还是致富产业,是转型发展的大产业。要抓住联合国粮农组织将马铃薯确定为健康食品和国家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机遇,在如何将土豆加入国际大型快餐企业的采购链上下工夫,在如何使土豆成为国人餐桌主食上做文章,学习沙县小吃、义乌小商品的发展经验,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让岚县土豆早日走出吕梁,走向全国,打响品牌”。

今年7月,国家粮食局发布《国家粮食局关于加快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随后,山西省出台《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将稳定在300万亩以上,要以马铃薯主粮化发展为方向,加强基地建设,抓好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山西是传统的马铃薯优势产区

我省是传统的马铃薯优势产区,马铃薯不仅是高产的主粮作物,也是山区农民重要的高效经济作物,发展马铃薯生产对保证食物安全,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

我省地理、气候条件,尤其是中北部地区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生长。中南部温暖湿润,中北部干燥冷凉,气候有利于马铃薯的多季作生产。特别是北部大同、朔州、忻州等市的一些主产县,马铃薯品质更是优质,马铃薯是该地区农民传统的粮食作物。这些县所产马铃薯块大、整齐、表皮光洁、淀粉含量高,商品性极佳。

国家有关专家曾对我省马铃薯进行认定,山西马铃薯干物质与淀粉含量一般均为22%—2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是中国马铃薯最适宜区之一。由于我省海拔高、气温低、风速大、病害少,繁育脱毒种薯退化慢、产量高,山西还是马铃薯繁育良种的最好基地。而晋南一带,则适合马铃薯反季节生产。

上世纪60年代,我省马铃薯面积一度突破500万亩,也成为全国的优势产区。但由于市场波动、品种退化等因素,2006年全省马铃薯面积出现大面积下滑,最低谷时,我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只有200多万亩。“十二五”期间,我省曾制定了马铃薯产业振兴计划。加大了对马铃薯产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雁门关、太行山、吕梁山三大马铃薯产业带,种植面积已由2010年以前250万亩左右,逐步恢复到将近300万亩。近年来,农业部门探索并推广了多项适合我省实际的马铃薯丰产技术,提升了马铃薯种植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娄烦、左云、岚县、静乐、五寨、临县、方山、蒲县等8个马铃薯“一县一业”生产示范县已形成约30万亩规模化高产示范基地,平均亩产2034.4公斤,全省种薯包衣、高垄栽培等高产技术推广面积约70万亩,马铃薯生产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实施马铃薯品牌战略,“岚县土豆”“娄烦土豆”、五台“台殊”土豆、蒲县“昕源”土豆、河曲“西口源”等土豆品牌已在本省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开拓了市场。

新近出台的《山西省特色农业扶贫行动方案》也明确提出:要在晋北地区、吕梁山、太行山区域的26个贫困县发展马铃薯产业。以商品薯生产品种标准化、种植规范化、施肥定量化、管理科学化、收获适时化等为重点,选择土、肥、水条件较好的10—13个贫困县(市),建设优质商品薯生产示范基地。

要以企业为主体,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社成员与农户以贫困人口为主),建设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支持贫困地区企业、合作社和贫困农户建设马铃薯种薯及鲜薯储藏设施,研究和应用先进的马铃薯保鲜技术。鼓励应用互联网+技术,支持在各重点县和主产区积极培育流通领域的专业营销大户,扶持规模化的营销公司,逐步形成完善的营销网络和销售体系。建设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实施脱毒种薯繁育补贴财政专项,每年生产原原种3500万粒以上,安排原种基地1.2万亩,基本实现贫困地区脱毒种薯自主生产供应,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主粮化背景下的山西土豆

近年来,由于马铃薯的广泛适应性、高产性及其营养丰富的特点逐渐被广泛认知,2015年,我国提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将在近10年内把马铃薯的播种面积由现在的8000万亩,扩大到1.7亿亩,亩产由1吨提高到2吨以上,面积和单产双倍增长。作为马铃薯生产优势区的山西,也在积极应对国家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战略。

尽管近些年我省对马铃薯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小,但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今年山西两会期间,农工党山西省委曾就我省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专门提案,《政策引导助推我省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详细指出了当前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面临的五个主要问题:

生产规模小、水平低。目前,我省马铃薯的生产面积在300万亩左右,而与我省条件相似的甘肃和贵州两省,马铃薯的生产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我省多数农民仍采用传统的栽培模式,喷灌设备、现代农机具应用水平极低,单产水平年际间波动较大,靠天吃饭特征明显。

脱毒种薯供应能力不足。由于投入不足、管理不善,全省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严重不健全,先后建成的18个脱毒中心多数处于瘫痪状态;年产微型薯50万粒以上的企业只有11家,原种、一级种薯繁育基地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种薯质量不稳定,“十二五”末,全省优质脱毒种薯应用率刚达到45%。大量二级、三级种薯在生产上使用,优质合格脱毒种薯少成为制约全省马铃薯发展最突出的问题。

储藏条件差。目前,我省马铃薯冬季储藏大部分是置于简易的地窖和土窑洞中,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难以调控,易发生病害。我省每年在贮藏过程中约有15%以上的马铃薯腐烂变质。

加工转化能力不足。全省马铃薯加工转化率只有35%左右,而且以家庭式小作坊进行粗淀粉、粉条初级加工居多,年加工能力万吨以上的精淀粉、全粉等精加工企业全省只有8家,其中只有2家进入了农业产业化“513”工程,加工增值能力弱,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我省缺乏对马铃薯价格波动和市场风险的保护和调控机制,远不能解决农民卖薯难问题。长期以来,山西没有一个大型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各基地县也只是靠经纪人和小商贩倒卖。这种局面导致农民得不到准确的信息,收购价很低。特别是在省外销售不畅的时候,我省难以调节。

为进一步振兴和发展山西马铃薯产业,提案还针对性提出了多点建议。省农业厅及相关部门积极听取并采纳了相关建议,提出:今后将争取政府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扶持力度;试验并推广马铃薯丰产技术提高产量,激发农户种植热情,增加种植面积;利用《山西省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补贴项目》,继续完善我省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提升种薯繁育能力;争取财政补助,鼓励引导购销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加大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积极同相关部门沟通合作,加快我省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继续提升我省产品知名度,创新营销体制,增强外销能力。

其中,结合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我省已启动实施同山东希森集团合作,引进适合主粮化加工的希森系列品种,在我省进行试验、示范;在娄烦、古交、阳高等地进行丰产技术推广;依托省农科院、山西农大和马铃薯加工企业的技术优势,进行马铃薯主粮产品的试验性生产,完善加工工艺;多种形式宣传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引导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

去年,中国农科院研制的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30%的马铃薯全粉馒头上市销售,就深受消费者欢迎。预计在未来几年,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全面推进,马铃薯的主食化产品将大量投入市场。届时,我省的马铃薯产业也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小土豆将登堂入室,承载起地区脱贫致富的责任,肩负起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相关链接

山西开设政策性马铃薯种植业保险

为支持和服务“三农”发展,保护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经山西省政府批准,2016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始开展政策性马铃薯保险,农户每亩只需负担4.8元。

在保险期内,由于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冻(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病虫草鼠害等直接造成损失时,由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进行赔偿。根据“低费率、低保障、广覆盖”的原则,确定马铃薯保险金额为400元/亩,费率为6%,保费为24元/亩,中央财政补贴40%即9.6元/亩、省级补贴负担40%即9.6元/亩、农户负担20%即4.8元/亩,市县财政不再负担。

农业保险是我国出台的一项农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旨在帮助农民转移灾害风险、实现稳定收入。我省从2007年起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目前已开展小麦、玉米、能繁母猪、奶牛、森林(公益林)、马铃薯等6个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