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逆势而为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尽管下行压力持续加大,2014年晋城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放慢,压力可谓巨大、困难可谓重重,这份“年末成绩单”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省里一揽子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决策部署,得益于我市积极应对、迅速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得益于全市上下砥砺前行、攻坚克难的决心和行动。

增速换挡是阵痛更是机遇

市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前11个月经济运行统计数据显示,我市主要经济数据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增速比前10个月回落0.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6.1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前10个月回落0.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位……

透过这份统计数据,既能看到发展亮点,亦能看到增速放缓的现实,更能清晰感知到在新常态下,晋城经济划出的增速换挡的线条,所走过的路程,给人深刻的启示。

从大环境看,经济增速尽管有所回落,但运行态势基本符合全国、全省大势,也符合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反映出我市经济长期累积“一煤独大”的结构性矛盾和短期内大项目不多、增量不足相互叠加的客观现实。

形势明,则信心足、办法多。回溯2014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就对全年经济发展有准确的研判和预期,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有利于今后长期发展的一揽子举措,更加重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新常态下,不少企业主说,“对企业来说,这既是阵痛更是机遇,应该少一些忧虑、多一些信心。虽说眼下面临的困难不小,但新常态正倒逼我们转型,让企业变得更好变得更强。”

增速换挡是“调整的阵痛”。增长放缓的背后,是主导产业煤炭价格下滑,是生产行业需求乏力,是工业领域通货紧缩压力增大的叠加效应。

从去年前11个月的统计数据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但趋于稳定,煤炭、电力、化工、煤层气、冶铸、装备制造等工业行业有升有降,其中煤炭、冶铸、装备制造、煤层气行业分别增长5.3%、11.3%、26.1%和31.5%,煤化工和电力行业,分别下降4.5%和1.1%。

再看一组数字,去年1—11月,全市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09.8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比前10个月回落1.4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批发业同比增长六成,住宿业、餐饮业则下降明显,分别仅完成1.4亿元、2.5亿元,同比下降30.9%、18.5%。

有经济业内人士认为,多年来,凭着资源优势和投资规模,晋城市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但也积淀了资源依赖等问题。2014年,尽管遇到严峻形势、巨大困难,但晋城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增速换挡亦是“发展机遇”,倒逼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查阅资料可了解到,经济新常态主要表征为,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对晋城而言,当前还处在投资拉动阶段,转型发展的第一支撑力仍然是投资,但产业投资结构在不断优化,创新驱动效力在不断增强。去年前11个月,我市第三产业投资403.7亿元,增长30.3%,成为支撑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同期的9.0:46.6:44.5调整为6.1:45.0:48.9。

市场冷暖,企业感受最深最直接。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如何在创新中求变,部分企业给出了答案:化危为机,变挑战为动力,用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金鼎煤机公司是我省最大的煤机制造基地。2014年共申报专利52项,累计授权专利29项,近5年来累计申报专利超过200项,成为该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和战略性资源。

清慧机械制造公司凭借雄厚的研发力量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为1个月,成功进入轨道交通、大型船舶、飞机等高端、精密部件的生产范围,经营业绩全面飘红。

破茧成蝶,必然要经历阵痛的考验。而考验往往能“倒逼”一个地区经济走向“蝶变”并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在“三期叠加”的重重压力下,2014年稳中有进的确来之不易。

科学研判积极应对逆势而上

非常之事、关键之时,须用非常之力、当尽非常之责。

2014年是一个充满变数、困难重重的年份,全市上下稳妥应对,科学施措,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保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去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对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早有预期,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以“只争朝夕、一抓到底”的总要求,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

做好“加减”法,为企业减负添动力。去年,我市出台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措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奖励办法》、《关于减轻煤炭企业负担提高煤炭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十条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新举措,一方面从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降相关费用、分期缴纳相关费用、规范涉企检查等方面入手,为企业减负;另一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企业开展新技术研发、增加出口贸易等,给予更多的资金奖励,为企业提供帮助,做好“加”法。

针对经济结构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我市出台了《加快金融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的金融措施,确保金融机构不抽贷、不压贷、不限贷,并综合运用税收、担保、贴息等财政手段,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帮扶企业脱困,助力经济平稳发展。

促改革释放红利激发动力。2014年,市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力度格外大、步伐格外快。全年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46项,还将5000万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事项,由原先只下放至扩权强县试点县(市),扩大下放至城区、泽州县、陵川县、沁水县,进一步改善了创业环境,惠及众多企业。

令人欣喜的是,一系列政策措施已发挥出重要作用,极大提升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推动了经济平稳运行。

数字无声却最有说服力。据统计,到去年11月底,煤炭行业增长5.3%,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2.4%,拉动规模工业增长3.6个百分点;非煤行业增长10.2%,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7.6%,拉动规模工业增长3.3个百分点;特别是除煤焦冶电外的新兴接替行业增长14.9%,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8.0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3.2个百分点。

全市重点工程“六位一体”任务稳步推进,到去年11月,项目储备、重点工程建设已完成全年任务,项目开工完成率在全省排名第一,项目落地完成率在全省排名第三。

旅游、外贸等行业领域发展较快,成为一大亮点。仅去年前11个月,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439.41万人次,同比增长25.19%;旅游总收入221.8亿元,同比增长21.98%。预测全年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将增长18%到20%。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9.82亿美元,同比增长32.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一位。

稳增长背后的惠民生

只有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速度,才有就业的稳定、收入的提高、民生的改善。那么,我们再看看2014年经济增速背后这些方面的情况。

看就业,去年1—10月份,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口3.96万人,占省年度目标的113.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59万人,占省厅下达年度目标0.55万人的106.4%;创业培训完成5220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248.6%,创业带动就业4700人。

看收入,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与民生直接或密切相关的支出142.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88.8%。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始终跑在GDP和财政收入增速前头。

看社保,城乡低保提标任务完成,提高幅度分别达8.4%、16%。同时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看环境,我市从总量控制、水污染治理、执法监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方面着手,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两高一资”项目环境准入关设置了严格门槛,淘汰了9283辆黄标老旧车,市区全年二级以上天数达209天,比上年增加67天,重污染天数减少31天。

看城建,2014年启动实施了36项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着力打通市民便捷生活的“ 最后一公里”,目前部分道路已经完工……

从这一组组亮点数据中,不难看出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保障不断改善。

展望2015年,仍将处于“三期叠加”,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面临挑战和压力,我们要有负重爬坡的勇气,个个出力敢于担当,科学施措化解隐忧,放大优势冲出重围,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