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德昌:产业支撑助推经济转型跨越

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日前深入德昌县调研,进企业、看项目、谋发展,要求德昌县干部群众聚焦聚力转型发展“第一要务”,撸起袖子抓发展,集中精力抓落实,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林书成指出,德昌县要围绕全州“两线作战”总体布局,抓住用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西昌德昌冕宁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放大优势,创新跨越,错位崛起,创造性开展工作,要持续抓好“项目年”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联系重大建设项目责任制,要大力推进现代工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强化产业支撑,做大东电凉山风电装备制造示范基地,做强建筑业房地产业,实现产品结构高端化和资源就地转化。要推进特色农业提质提效,做强旅游首位产业,打造安宁河谷特色小镇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阳光康养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进特色景区旅游产品上档升级,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过去一年稳步发展

重点工作取得新成就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近年来,德昌县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三期叠加”影响加剧、资源环境约束增加等不利因素,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主动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常态,深入践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改革创新、投资拉动、工业转型、农业提升、旅游突破、城乡统筹、精准脱贫、民生改善、环境创优”等九大重点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70亿元台阶,达到72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下同)9.8%;人均GDP达到28717元;民营经济增加值44.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9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2%、25.2%、12.6%、8.0%;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6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5元,年均分别增长13.9%、8.4%。

德昌先后荣获“中国果桑之乡”称号,“大凉山核桃产业园区”成功申报国家级种质资源收集库,“德昌桑椹”“建昌板鸭”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吉日蜂蜜”“童耳朵”“建昌板鸭”“庄稼园”被认定为四川省著名商标,获批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四川省第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傈僳水寨正式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助农增收成效显著。开展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深入实施“1+X”战略,建成核桃、枇杷、草莓产业园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户、农民专合组织201个、家庭农场444个,累计实现农业总产值127.5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43.6亿元。产粮46.7万吨,农户烤烟、蚕桑、蔬菜、林果、劳务产业收入,分别达到17.4亿元、5.7亿元、19.7亿元、20.2亿元、41.1亿元。

工业转型步伐加快,产业集群初步成型。编制完成“两个规划”,推进“园政合一”改革试点,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3户,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5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2.7亿元,工业技改投资41亿元,工业性投资138.4亿元;收储工业用地4400亩,建成园区净水厂、220千伏变电站;风电装备制造、稀土精深加工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投产,实现凉山制造业“零”的突破,“凉山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初步成型。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旅游消费拉动明显。完成《德昌县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累计新建冷链物流仓储企业41户,培育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9户、出口实绩企业4户;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19.6亿元,年均增长14.8%;累计外贸出口4045万美元。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围绕“桑椹樱桃、傈僳风情、森林阳光”办好花卉果类等节会,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81.6万人次、年均增长29.7%,旅游总收入32亿元,年均增长38.8%。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县个私协获评全国先进单位。

未来5年乘势而上

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未来5年,是德昌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期,是德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必须实现思想进一步解放,作风进一步转变,发展进一步提速,抢抓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3+6”西昌经济圈、西昌德昌冕宁“同城化”、安宁河谷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生态走廊建设等重大机遇,依托德昌区位交通、自然条件、人文历史、物产资源等独特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德昌发展新局面,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

未来5年,德昌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州、县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速推动“四个转型”,全力实施“1135”发展战略,以解放思想转型跨越,以保持定力加快发展,以苦干实干攻坚破难,以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加快建设国家级装备制造示范基地、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稀土新材料加工基地,建成攀西现代物流集散地、新能源发展基地、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基地,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活力安宁新德昌,在全州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2017年,是城乡基础全面提升的“突破之年”,也是全面小康的“攻坚之年”。德昌将持续抓好“项目年”建设,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比2016年增长(下同)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0亿元,增长1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亿元,增长10.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3421万元,增长8.0%;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6025元,增长10.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8140元,增长8.0%。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省、州目标范围内。

创新机制提质增效

勇攀经济发展新高峰

为顺利完成2017年全面小康“攻坚之年”的各项工作,德昌以突出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创新理念、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力争形成“以一带二、接二连三、三产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制定完善现代农业和分区域特色产业规划,扶持推进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工业化、品牌化发展。围绕安宁河谷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生态走廊战略部署,以设施农业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集“研发培育、设施基地、产品加工、品牌包装、物流配送、观光旅游、康养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农副产品集散地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农特产品和食品安全示范县,做强“德昌农业”,创造“德昌模式”。通过提升农业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粮食总产稳定在9.5万吨以上;稳定烤烟产业,产烟22.5万担,收入3亿元;积极推进蚕桑(果桑)产业优化发展,产茧2.5万担、桑椹3.0万吨,收入2.65亿元;建成万亩大棚、5万亩早市蔬菜基地,提高蔬菜复种指数,蔬菜收入4.0亿元;深入推进“1+X”战略,完善大凉山核桃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成100万亩经济林果基地,配套发展林下经济,林果业收入5.0亿元;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特色养殖业,肉类总产量2.8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0亿元;转移输出劳动力6.5万人,劳务收入11亿元。

加快工业转型跨越。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为平台,建好园区,筑巢引凤;探索“园政合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污水处理厂、渣场、园区环线道路、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装备制造、钒钛稀土新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盐化工、现代物流等产业,延伸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加快建设山地风电场、光伏发电场、鑫盛源化工、轻质建材生产、石墨烯研发等重点工业项目,新增规上企业3家,积极争创省级工业园区,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抓住国家实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的重大机遇,持续推进“旅游+”战略,修订完善《旅游县城总体规划》,加快螺髻山旅游开发,积极发展康养度假和乡村旅游;保护开发傈僳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族风情旅游。制定完善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推进“互联网+”发展战略,将服务业与脱贫攻坚精准对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通信、金融保险、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一批服务业企业,新增限额以上企业2户,实现增加值22亿元,外贸出口300万美元以上。

扩大开放强化合作

增强跨越发展新动能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开放合作为重点,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加快项目落地,努力增添德昌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继续深入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优势产业,努力助农增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促进全民医保体系健康发展;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做好撤乡建镇工作;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继续深化开放合作。主动融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3+6”西昌经济圈和“同城化”发展战略,采取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精准招商等方式,重点对接城市建设、新兴产业、清洁能源、旅游开发等项目,科学包装,加强推介,全力招商选优、招大引强;积极参与国家、省、州组织的招商活动,全力引进好项目、大项目;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切实解决项目审批手续办理难等问题,大力营造“清(廉)”“亲(近)”的政商关系,努力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紧抓项目投资拉动

全面提升城市新形象

坚持把投资拉动作为德昌加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尽快成立农业、水利等投资公司,完善并规范国资公司和交投公司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以项目推进为抓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全面小康夯实基础。

启动“凤凰古城”建设。修订《德昌县城市总体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强化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引领作用。率先启动建设以凤凰文化为核心、凤凰嘴公园为重点的“凤凰古镇”,加快建设滨河路景观带、安宁河“两桥两坝”美化;启动“凤凰古城”风貌改造,完成城市人行道改造、道路黑化,建设停车场,夯实城市基础,补足城市短板,全面提升德昌城市新形象,增强全县人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严格规划刚性,进一步规范规划建设审批程序,严厉打击乱占滥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房地产去库存,盘活存量土地,搞活城市经济。

提升城乡通达能力。坚持铁路、国省干线、城市道路、农村公路齐头并进,坚决打响新一轮“交通大会战”。配合做好成昆铁路复线建设;加快推进德茨路升级改造及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启动德冕路、打中路、德雅路、德南路前期工作;结合脱贫攻坚,全力提升村组和入户道路质量。

夯实农业农村基础。围绕脱贫攻坚基础提升,以土地综合整治为载体,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全面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理,优化土地格局,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推进和平水库、菜地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烟基工程、沟渠塘库整治、安全饮水等工程;全面推进新村新寨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能源信息网络建设。继续加强城乡电网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供电质量;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配合实施“气化凉山”战略,服务好中缅天然气管道项目;继续加强通信基础建设,实现4G网络全覆盖。

目标明确蓝图绘就

建设美丽富裕活力安宁新德昌

建设美丽德昌。坚持生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建成蓝天白云、碧水青山、鸟语花香“生态德昌”;坚持“以水为魂、以山作魄、以凤传情、以文强韵、以城促商,以德弘昌”,建成“凤凰古镇”,打造“凤凰古城”,拓展“凤凰新区”,初步建成以凤凰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德昌”。城乡基础全面升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农民新村新房入住率80%以上。

建设富裕德昌。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力争到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亿元以上,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亿元以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保持8%和10%以上,精准脱贫成果全面巩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建设活力德昌。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西昌经济圈等区域合作中取得新成效,开放型、创新型经济初具规模;探索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以设施农业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以装备制造、新能源、稀土材料为引领的工业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以旅游和电子商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建设安宁德昌。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机制更加完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