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攀枝花:挖掘本土特色 优化产业支撑

“十三五”画卷徐徐展开,攀枝花如何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在全省高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此,采访了参加今年“两会”的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聆听他们的真知灼见。

谋篇布局

优化产业支撑大发展

市人大代表、民进攀枝花市委副主委 朱发彬

“十三五”开局之年是一个新的发展起点,攀枝花应该抢先迈步,抓好谋篇布局,推动实现产业大发展。

要按照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四区驱动”发展战略,在制造、创造、创新上做好产业发展的“功课”。要充分利用好攀枝花宝贵的矿产资源,依托现有的优势支柱产业,在“留精去粗”“留优去劣”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做精钒钛产品的深加工,瞄准“高大上”升级传统制造业;要集中和凝聚一批各领域的优秀人才,组建一支具有创造力、能够纳智建言的智囊团队,并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让他们能安下心、静下心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要进一步强化全民创新意识,制定出台鼓励创新的系列政策,建立交流研讨的平台,把创新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产业、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

同时,要以产业大发展来支撑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抓好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着力打造高端的医疗卫生服务和高水平的基础教育体系,注重有计划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营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彰显特色

为康养产业发展作贡献

市人大代表、米易县副县长 胡健康

“十二五”期间,攀枝花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增添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攀枝花机遇和挑战并存,只要找好支点,认准目标,持续发力,一如既往地坚定走转型升级发展的道路,攀枝花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定非常广阔。

未来五年,攀枝花应该继续把打造“阳光花城·康养胜地”作为推动发展的重点工作。作为攀枝花“迎宾厅”和“后花园”的米易县,也将紧紧围绕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把县城建设好、发展好,彰显米易阳光康养目的地的特色,为全市康养产业发展作贡献。当前,米易县委、县政府正按照建设公园县城、打造花园城区的总体思路,致力于将米易县建设成为一座精致优美、具有吸引力的县城,让城区内季季有花、月月有花、天天有花。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并借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阳光康养产业。继续围绕生态特色做好农业发展这篇文章,不断扩大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的种植、生产规模。全力抓好环境保护,持续改善和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全县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

探索阳光康养的

“攀枝花模式”

市政协委员、民进攀枝花市委副主委 汪沛川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政府的主要工作将围绕“三个加快建设”来展开。其中,“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看起来很“虚”,展开来,却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我们目前要做的,主要是与云南方面的协调对接,确保攀枝花经济触角延伸到南亚、东南亚。

建设“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必须做好农业与康养产业的无缝对接。现在攀枝花流行一种“家庭农庄”的康养模式,实践证明,这个创新的模式不仅带来了新的康养理念,也使经营方获得了可观的收入。阳光康养,如果不能形成产业,那就谈不上税收,谈不上对攀枝花作出了贡献。而要形成产业,就要积极创新,探索阳光康养的“攀枝花模式”。

挖掘本土文化符号

形成产业文化依托

市政协委员、民革攀枝花市委主委 魏渠河

很多人不知道,曾经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攀枝花是发源地。在攀枝花向“阳光花城·康养胜地”转型的过程中,这个曾引起生态环境保护热潮的工程,能否当做攀枝花一个文化符号?旅游,说到底就是本土文化的发酵、酝酿过程。攀枝花应该更多地挖掘本土文化符号,形成攀枝花阳光康养产业的文化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