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德阳晒出2017经济年中成绩单 呈现“两个好“三个升””“四个稳”

新闻发布

7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17年上半年德阳市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对我市经济运行半年报盘: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在一季度“开门红”的基础上,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经济增长快于去年同期、好于年初预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顺利实现了“双过半”。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83.7亿元,继续保持全省第3位,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持平,居全省第2位。

市统计局副局长邓昌荣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良好,超额实现了预期目标,全市经济特点可以用“两个好”“三个升”“四个稳”来概括。“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各市州第2位,增速排位创德阳建市以来最高。”

亮点一:

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优两高’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邓昌荣说。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一是种植业结构优化。上半年,全市小春粮食播种面积同比下降0.9%、油料下降1.6%,具有较高效益的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中草药材种植面积、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二是畜禽规模化程度提高。6月末,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户2.9万户,畜禽规模养殖比重为69.0%,较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三是水产品综合养殖扩大。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000亩以上。全市水产品总产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27吨,增长4.8%。

农业供给动能拓展现代农业产业。一是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今年我市新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10个,农业主题公园5个,打造现代经济作物产业标准化基地10万亩,在贫困区域新建和改造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0万亩。二是推进现代畜牧业园区建设。计划创建部级示范场1个、省级示范场9个;旌阳区畜牧业重点县3个重点项目共10个养殖场已动工修建。旌阳区原野奶牛场成为全国首批、四川第一家观光牧场。

农业新业态、新主体、新动能不断增加。一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互联网营销,电子商务发展,上半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全市村级信息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45%。二是加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截至6月底,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3091家,比上年末增加15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数量达到21家。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734家,比上年末增加83家。

亮点二:

工业经济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

市统计局总统计师陈洪建表示,上半年,德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4位,增速比全国、全省分别高3.6、1.9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支撑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传统行业平稳发展。上半年,全市主要传统行业加快调结构促生产步伐,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食品和医药行业快速增长,机械和建材行业平稳增长。全市机械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食品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快4.9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2.9个百分点。建材行业增长稳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好。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230户,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物产业分别同比增长22.1%和14.4%,保持较快发展。

工业“三去一降一补”不断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德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实体经济趋好,产业优化升级,强化了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是去产能效果明显。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过剩产能的产品产量持续下降。二是去库存势头良好。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471.1亿元,同比下降3.6%。三是去杠杆稳妥化解。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2.9%,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四是降成本初见成效。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6元,同比减少0.7元。五是补短板立竿见影。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90.9亿元,同比增长17.2%,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95.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5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43.7%和31.6%,与一季度比,分别提高1.7、7.4和4.9个百分点。

亮点三: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1.3亿元——

增速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

市统计局总经济师梁萍指出,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1.3亿元,同比增长16.0%。投资总量居全省第9位,比上年同期提高2位;投资增速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呈中高速发展态势。

民间投资活力持续增强。上半年,德阳市完成民间投资399.8亿元,同比增长8.0%。民间投资总量居全省第6位,比1—5月上升1位;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比1-5月上升4位。基础设施投资显著加快。上半年,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7.3亿元,同比增长28.3%;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26.8%,比去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9个百分点。

工业和技改投资持续发力。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90.9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比去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33.6亿元,同比增长28.7%;制造业投资243.8亿元,同比增长1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3.4亿元,同比增长103.6%。上半年,全市完成技改投资264.0亿元,同比增长33.4%。

房地产去库存效果明显。今年,德阳房地产市场坚持“增刚需、扩销量,控存量”,鼓励居民合理住房消费,全面推行棚改和保障性住房货币化安置,房地产库存得到了有效化解。上半年,全市销售商品房建筑面积12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4%,比去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4%。待售面积153.0万平方米,比年初减少15.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比同期下滑27.5个百分点。

亮点四:

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

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5亿元

“上半年,德阳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5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高于全省(12.4%)1.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0.4%)3.0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总量居全省5位,增速居全省第6位。”市统计局副局长尹顺清分析,全市消费市场主要有四个特点:

乡村市场发展快于城镇市场。上半年,德阳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8.2亿元,同比增长1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9.3亿元,同比增长13.8%,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消费增速0.6个百分点。

餐饮收入增速快于商品零售。上半年,德阳累计实现餐饮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14.7%;商品零售328.7亿元,同比增长13.2%,餐饮收入增速快于商品零售增速1.5个百分点。

消费升级类增速领先。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加快转变,品质消费、改善型消费渐成消费品市场的新宠。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53.6%、44.4%、26.7%、19.4%,增速分别比消费品市场快40.2、31.0、13.3和6.0个百分点。

新服务带动新消费。一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带动实体零售回暖。实体零售通过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体验、线上推广营销、不打烊等大力度促销活动,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景优势吸引消费者,以支付方式便利化拉动商超销售回暖。上半年,全市限上超市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6%,高于全市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商品零售额增速5.3个百分点。二是分享经济盛行成为新消费模式。共享单车、滴滴快车等为代表的分享消费快速进入市场,成为都市一景,也带动了消费的增长。(德阳日报记者 曾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