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成都 外资西进的首选地

  对外开放合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成都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围绕提升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开放程度,我市大力实施“全域开放”战略,从全球范围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承接优势产业、引进高端人才、拓展外部市场,塑造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比较优势,在承接产业转移和扩大开放上取得重大突破,开放型经济发展领先中西部,对外经济合作和交流不断扩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外资西进、产业西移的重要承接地和投资首选地。

  开放型经济

  实现跨越式发展

  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我市外商投资实际到位累计117亿美元,年均增长58.6%;实际到位内资累计5781.3亿元,年均增长40.3%;2011年,我市外商投资实际到位和实际到位内资分别为65.5亿美元和2565.2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8.6倍和5.1倍。招大引强成效显著,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累计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29家,位居中西部首位。

  全市按照“引龙头、聚配套、成集群”的思路,大力引进具有引领性、带动性品牌企业、代工企业和配套企业,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先后成功引进戴尔、联想等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和富士康、仁宝、纬创等龙头代工企业,带动一大批核心关键配套企业跟进落户,电子信息产业迅速成长为千亿产业集群,有力带动眉山、遂宁、内江等地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发展;先后成功引进大众、丰田、沃尔沃、中国重汽等整车制造项目和一汽大众发动机、博世汽车底盘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项目,初步建成成都国际汽车城,有力带动绵阳、资阳、德阳等地汽车产业加快聚集。

  各方合力

  形成“四外联动”发展格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内对外充分开放合作,坚定不移地把“全域开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成立“成都市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各区(市)县党委、政府将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交流合作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一把手工程”。在坚持政府推动的同时,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遵循经济规律,把握市场法则,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把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成都资源、市场、人才、综合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在各方合力的作用下,全市通过创新对外开放合作方式,形成了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水平为龙头,积极拓展投资促进、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渠道,以重大活动为平台,外资、外贸、外经、外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四外联动”格局。

  2016年在蓉世界500强

  将超260家

  坐立起行,时不我待。随着“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深入实施,“全域开放”不断深化,天府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成都已成为国内外龙头企业谋划战略新布局的重要选择地,而根据实际,我市也提出了到2016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要达到西部地区比重25%以上,年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达到并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60家以上的发展目标。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路径已经清晰,那就是坚定不移实施“全域开放”战略,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天府新区为重要载体,以强化充分国际化的产业支撑为导向,以提升配套服务的“软实力”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确保开放型经济始终处于西部领先地位,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

  【走基层看变化——在现场】

  综保区双流园区外贸规模

  逐月接近翻番

  双流公兴镇境内,沿着从双黄路一侧延伸出去的新建道路一路行车,便来到了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只见这里正式封关运行不过三个多月时间,但却已是一幅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成都海关副关长倪藻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尽管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逐渐蔓延到西部内陆地区,但就在最近的7、8、9三个月,双流园区的外贸规模却分别达到了0.7、1.2和2.1亿美元,呈现逐月接近翻番的态势。

  【数据】

  外商投资实际到位数量 金额(亿美元)

  2006年 7.6

  2007年 10.9

  2008年 22.5

  2009年 28

  2010年 48.1

  2011年 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