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努力实现文化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结合安康实际,特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 重要意义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省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既定目标,也是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安康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对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作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抓住文化产业,就抓住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是改善文化民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要加快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让文化生产要素在市场中高效流通和配置,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合力。

(三)发展文化产业是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必然选择。安康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和引汉济渭的核心水源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始终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发展文化产业是安康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战略需要。在发展空间和产业选择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生态、绿色的理念,大力发展低消耗、无污染的文化产业,使生态资源优势与生态保护责任高度统一。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紧紧抓住陕西省建设“三强一富一美”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安康文化资源优势,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领域,建设重大项目工程,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优势文化产品,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创意突出、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现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以构建地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总体实力较强、业态结构合理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着力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品,建成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力争到2015 年,实现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5 亿元,占全市GDP 的2%以上;到2020 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0 亿元,占全市GDP的5%以上,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安康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规划引领。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规划先行。在突出解决规划缺位、理念不一、资源利用无序、整合程度不高等问题,立足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从顶层设计入手,明确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实施路径。全市紧扣“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以“秦巴汉水 、休闲安康”为总体定位,按照“文化为本、生态先行、旅游带动、特色提升”的基本思路,结合《安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安康旅游发展整合提升规划》制定具体实施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有重点、分阶段推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二)实施项目带动。项目带动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最基本的载体和最有效的切入点。坚持“园区承载、项目支撑、集群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一批成熟度高、成长性好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依托文化资源,开发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产业项目,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以打造瀛湖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中心城区一江两岸休闲文化产业带、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等项目为重点,从项目储备论证、招商引资、落地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项目动态管理机制,抓好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实施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特别是要聚集资本、整合资源、提升特色、凝聚力量,强力推动全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三)打造特色品牌。强化品牌意识,推出一批有特色优势、品牌价值高、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文化产业品牌。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以亲水、休闲、养生为核心,以“一山一湖一城”和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休闲文化旅游品牌;加强地校合作,建设安康方志馆,构建馆藏地方志、文史、地情资料学术研究成果展示、文化传承和繁荣地域文化服务平台。利用陕甘茶马古道文化遗存和丰富的硒资源,挖掘茶艺、茶礼、茶俗、茶歌、茶诗、茶联、茶经、茶书、茶具以及茶文化建筑、庙寺茶事等资源特色,着力打造富硒茶文化品牌;大力整合国家级非遗汉调二黄、紫阳民歌、弦子腔等特色民俗资源,结合汉江龙舟节节庆活动,着力打造民俗演艺文化品牌;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式,深度开发野山核桃工艺、旬阳鸡血石、秦巴玉石系列产品、以及竹艺、布艺、木雕、藤编、奇石、十字绣、丝绸工艺等面向旅游市场的特色产品,大力培养民间工艺大师和领军人物,着力打造民间工艺品牌;以内容产业为中心,扩大影视制作、城市影院、广告传媒产业,促进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着力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实现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业态双轮驱动,着力打造广电传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