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我省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宝鸡市、商洛部分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甘肃省天水市所辖行政区域;在空间布局上,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到2020年,经济区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领先地位 近日,国务院批准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该规划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编制,规划期为2009—2020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准与实施,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的重大举措,对于发挥该地区的优势和引领作用,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深入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该区规划范围包括我省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宝鸡市、商洛部分县(商州、洛南、丹凤、柞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甘肃省天水市所辖行政区域,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包括发展基础、总体要求、空间布局、构建创新型区域、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改革开放、政策措施等11个部分。在空间布局上,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一核”即西安(咸阳)大都市,是经济区的核心。“一轴”即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等次核心城市作为节点,依托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形成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三辐射”即以包茂高速公路、福银高速公路、西康铁路等为轴线,向北、西北、南辐射,加强与辐射区域的经济合作。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20年,都市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支持宝鸡等条件较好的城市率先发展,将宝鸡建成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在构建创新型区域上,支持西安在统筹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区等,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产业发展上,依托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大型运输机、涡桨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等主干产业,航空发动机及配套产业、机载系统等分支产业,航空关键部件、专用设备、维修业务等配套产业。以西安、咸阳、宝鸡、天水为集中布局区域,加强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强化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全面提升重大装备制造水平。以西安为中心,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空港产业园、宝鸡陈仓、商洛等重点物流园区项目建设。积极研究设立西安陆港型综合保税区。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会展经济圈。在新农村建设上,加快发展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宝鸡—蔡家坡、铜川—富平、渭南—华阴、杨凌—武功—扶风、彬县—长武—旬邑、韩城—蒲城、天水—秦安、礼泉—乾县、商州—丹凤等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在基础设施上,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发达的铁路网络。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两环三横四纵六辐射”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强化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枢纽功能,建设好西安灞桥热电厂、渭河发电厂改扩建,秦岭电厂“上大压小”扩建、韩城二电厂二期、蒲城电厂三期。有序开发旬(邑)耀(州)、彬(县)长(武)、麟(游)陇(县)等地煤炭资源。加快实施渭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积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加快西安(咸阳)地铁建设。在生态环境上,建设秦岭北麓、渭北山地生态屏障。加快推进渭北、天水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西安、宝鸡、商洛、天水等秦岭山地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推进韩城等城市和蒲白、澄合等矿区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搞好铜川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抓好杨凌、韩城以及商丹等循环经济园区试点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为: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到2020年,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创新能力有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领先地位,基本建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交通、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覆盖经济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建成;城镇化水平有新提高。实现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形成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城镇化率达到60%;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47%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以上。渭河干流达到Ⅲ类水质,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