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工业效益持续改善 结构调整稳中有进

——上半年工业经济效益分析今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坚定实施、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措施的贯彻执行,全省工业经济在去年下半年企稳回升的基础上,延续稳中向好增长态势,经济效益持续改善。一、工业效益持续改善1、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平稳增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150.2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个百分点,比1-5月加快0.4个百分点。能源工业增速小幅回落。1-6月,全省能源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172.6亿元,同比增长24.8%,比一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比1-5月回落1.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3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增长77.9%,分别比一季度和1-5月加快6.6和0.2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8.6%,分别比一季度和1-5月回落2.4和2.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6%,分别比一季度和1-5月回落1.2和2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同比下降6.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个百分点,比1-5月扩大3.3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增长加快。1-6月,全省非能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77.8亿元,同比增长14.1%,比一季度回落2个百分点,比1-5月加快1.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9个百分点。除烟草制品业、造纸和纸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分别下降15.3%、3.9%、0.9%外,其余33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24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1-5月增长加快,其中,烟草制品业比1-5月加快4.1个百分点,纺织业加快4.4个百分点,家具制造业加快4.5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加快3.8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加快5.9个百分点,金属制品业加快5.1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加快5.3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加快9.9个百分点。2、工业利润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10.7亿元,为2011年以来上半年利润总额最高值,40个行业大类全部实现盈利。增速同比增长85.4%,延续今年高位增长态势。但随着基数的提升,增速持续向合理区间回落,比一季度回落32.5个百分点,比1-5月回落8.9个百分点。能源工业支撑显著。1-6月,全省能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482.2亿元,同比增长3.4倍。在生产加快、价格上涨等作用下,煤炭行业利润快速增长,石油行业扭转同期亏损转为盈利,有力地支撑能源工业利润恢复性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355.8亿元,同比增长4倍,拉动全省工业利润增长57.9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81.2亿元,较同期净增81.1亿元,拉动利润增长16.5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由同期亏损6.1亿元转为盈利13.5亿元,拉动利润增长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31.7亿元,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2个百分点,比1-5月扩大0.7个百分点,下拉利润2.5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贡献减弱。1-6月,全省非能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428.6亿元,同比增长12.2%,比一季度回落6.3个百分点,与1-5月持平。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9.5个百分点。36个非能源行业中,20个行业利润增速同比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60.4%,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利润增长2.8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增长1.7倍,拉动2.8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6.9%,拉动1.6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68.2%,拉动1.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6倍,拉动1.1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2.5%,拉动1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增长31.6%,拉动0.8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73.2%,拉动0.6个百分点。15个行业同比下降。其中,烟草制品业同比下降60.6%,下拉全省规上工业利润增速1.2个百分点;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21.4%,下拉0.6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4.2%,下拉0.5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5.1%,下拉0.3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下降7.1%,下拉0.3个百分点;纺织业下降12.6%,下拉0.3个百分点;造纸和纸制品业下降25.4%,下拉0.3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下降5.6%,下拉0.3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8.1%,下拉0.3个百分点。3、亏损面持续收窄、亏损增加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亏损企业1090户,同比减少12.1%,降幅比一季度和1-5月扩大3.7和0.7个百分点。亏损面18.6%,分别比一季度和1-5月下降4.2和1个百分点,持续收窄。从行业看,除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其他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外,34个行业亏损面比一季度均有不同程度收窄。亏损企业亏损额117亿元,一改前五个月增长下降趋势,同比增长14.4%。从亏损企业行业分布看,14个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3.9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7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2.9倍,食品制造业增长2倍,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3.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7.8%,医药制造业增长66.7%。14个行业亏损额同比下降显著,达到20%以上。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亏损额降幅超过50%。4、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情况。今年以来,随着经济效益全面改善,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二季度,全省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连续三个月保持在9%,比去年同期上升3.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上升1.5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表现亮眼,利润率增长比去年全年上升11.3、8.1个百分点;开采辅助活动、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行业利润率比去年全年上升1个百分点以上。5、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持续向好上半年,全省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全面好转,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向好。盈利能力同比上升,成本费用利润率10.2%,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9%,比去年同期上升3.3个百分点。单位成本同比下降,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0.04元,同比下降2.91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8.23元,同比下降0.5元。企业生产景气度提高,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18天,比去年同期加快0.9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38.2天,比上年同期加快3.3天。二、供给侧改革有序推进1、补短板发挥作用,增长结构稳中有变上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良好增势,同时,利润增长结构也发生了可喜变化。二季度,全省规上企业新增利润中,采矿业所占比重比一季度下降4.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3个百分点,而制造业提高了6.8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制造业所占比重比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下降1.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提高7.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提高4.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回稳。截止6月底,全省高技术制造业487户,比一季度增加9户,企业亏损面比一季度下降7.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86.5亿元,由一季度的下降8.6%转为增长3%。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0.4元,比一季度下降0.7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0.4%,比一季度上升2.1个百分点。2、资产负债率“高开走低”,“去杠杆”特征明显上半年以来,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呈现“高开低走”趋势。6月末,工业资产负债率55.4%,与去年年底持平,比3月末下降1.2个百分点。分门类看,采矿业资产负债率比去年年底下降1.6个百分点,比3月末下降1.9个百分点;制造业比去年底上升1.1个百分点,比3月末下降0.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去年底下降1.5个百分点,比3月末下降2.2个百分点。27个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比去年年底增加了7个行业。从去年12月份以来的行业数据看,煤炭开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资产负债率呈逐月下降趋势。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呈上升趋势。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资产负债率始终超过70%的警戒线,处于较高水平。3、上游行业去库存显著,存货产成品增长加快6月末,全省规上工业存货2040.7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比去年同期增加12.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增加4个百分点;产成品838.8亿元,增长8.3%,比去年同期增加11.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增加2.1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18天,比去年同期加快0.9天,比一季度加快0.9天。上游行业去库存效果显著,采矿业存货同比下降3.9%,产成品下降17%。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存货和产成品增速分别下降6.1%和5.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存货和产成品分别下降6.7%和29.3%。中下游行业生产明显加快,制造业存货同比上升10.7%,产成品上升12%。原材料制造业存货和产成品分别增长8%和13.2%,消费品制造业存货和产成品分别增长12%和12.8%,装备制造业存货和产成品分别增长11.8%和10.1%。4、单位成本明显下降,行业覆盖仍需扩大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全省降成本行动计划及时出台,工业企业成本有效降低。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0.04元,同比下降2.91元,比去年全年下降1.5元,比一季度上升0.7元。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行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开采辅助活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每百元收入中的成本比去年全年下降超过2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全省单位成本下降主要是得益于能源行业产品价格回升、效益上升带来的相对成本下降,从行业看,成本下降的行业覆盖率偏低。全省40个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成本比去年全年有所上升,一半行业单位成本持续上升,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纺织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和纸制品业较为突出。三、需要关注的问题去年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速出现过短暂的超预期下滑,经济效益指标持续低迷,工业利润大幅下挫,形成较低的基数,抬高了今年上半年的增速。下半年,伴随着去年同期工业经济增速的企稳回升和企业利润增速转正,基数逐渐上升,低基数的效应将逐渐减弱,工业利润增速将逐月回落,回归平稳增长态势。后期,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两大问题还需关注。1、利息支出推动财务费用增长,资金压力凸显今年以来,我国货币供给总体偏紧,M2增速持续创纪录新低,货币市场各类同业拆借利率持续上升,资金价格上升,加大了企业资金成本。上半年,全省工业财务费用167.9元,同比增长9.2%,比去年全年上升5.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上升6.1个百分点。利息支出150.6亿元,同比增长9.5%,比去年全年上升6.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上升1.9个百分点。利息支出增速高于财务费用,推高财务费用增长。从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息支出占财务费用的比重超过百分之百。其中,汽车制造业利息支出增长20.7%,占财务费用的比重达到2.7倍;食品制造业利息支出增长42.9%,占比达到100%。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32.8%的企业认为本季度资金周转“资金紧张”,比一季度上升2.2个百分点。企业普遍反映存在流动资金不足问题,融资难且融资贵。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难以从国有和大中型银行获得贷款,即使获得贷款,金融担保利息较高,进一步抬升了资金价格,加大了企业资金成本和资金需求量,造成企业财务负担加重。随着当前金融体系去杠杆工作展开,从长期看,金融工作回归本源,服务于实体经济,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必将改善,但在短期,可能无法抵消信贷控制给实体企业造成的流动性压力。2、债务率成硬约束,债务风险需提前防范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密切关注企业债务,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未来负债率会成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面临的硬约束。因此,在关注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同时,还需关注企业的真实偿付能力。通常情况下,债务偿付的主要来源是未来的现金流,用“债务/增加值”来测算杠杆率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杠杆情况。2016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杠杆率为220.9%,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8个百分点,其中16个大类行业杠杆率超过了2倍以上。可见,企业整体的杠杆率偏高。一旦企业的盈利水平下滑,或出现不可预见的政策风险时,企业的财务负担必将加重,还本付息压力加大,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危机。下半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有望延续。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宏观货币政策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全力稳增长促发展、奋力追赶超越的同时,谨慎乐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提前预判做足防范工作,准备好应对和化解措施。一是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增动力。二是加速周期性行业出清,加快过剩产能去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是继续加大降成本措施和力度,多手段为企业降税费减负担,切实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四是健全金融监管体制,去杠杆和防风险两手抓,加强风险管控提高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