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双创激励政策多样 人才、资金制约发展

为深入了解企业创新活动中的新动向与新趋势及有关鼓励企业创新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按照国家局《关于开展企业创新活动新动向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陕西省局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对抽取的部门、企业在5月18日至6月9日进行了走访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政府制定多种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双创”,企业重视创新、参与创新的意识明显增强,从多方面享受到政府的扶持,但也面临着优惠政策企业知晓率低、资金匮乏、人才短缺、部分行业未享受到支持政策等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研的政府部门有科技、发改、工信、财政、税务等部门。本次调研连续两年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92家,其中工业企业64家,建筑业企业9家,服务业企业19家;大型企业23家,中型企业25家,小型企业40家,微型企业4家。二、调研基本情况(一)“双创”鼓励政策内容多样,政策体系日臻完善近几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围绕“双创”先后出台了20多项指导性文件,陕西省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并根据省情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方案》、《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试行)》、《关于支持众创空间建设发展,促进科技型创业的行动方案(2016-2020)》、《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初步形成适应省情的“双创”优惠政策体系,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政府创新扶持力度,推动创业创新蓬勃兴起。1、不同成长期的企业均可享受税费减免,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企业初创期,除了普惠式的税收优惠,重点行业的小微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特殊群体创业或者吸纳特殊群体就业还能享受特殊的税收优惠。同时,国家还对扶持企业成长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进行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创投企业、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等给予税收优惠,帮助企业聚集资金。企业成长期,为帮助企业不断增强转型升级的活力,快速健康成长,主要优惠政策有研发费用实施所得税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购买符合条件设备税收优惠、科技成果转化税收优惠、科研机构创新人才税收优惠。企业成熟期,为发展壮大有成长性的企业,帮助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创新型企业加快追赶的步伐,主要优惠政策有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软件、动漫、集成电路企业税收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确实惠及了一部分企业,对促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铜川市2016年共减免企业所得税21.63万元、减免印花税0.35万元,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458万元;2016年至2017年1季度,享受小微企业增值税减免税优惠政策的纳税人73781户次,减免税费1806.65万元,政策落实面达到了100%。榆林市2017年1季度年享受小微企业优惠的企业2356户,共减免所得税税额687万元,户均减免税额0.29万元,无定额征收企业,政策受惠面100%。汉中市对20户工业企业“享受加计扣除金额”8492万元,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纳税人93077户次,免征增值税3123万元。2、财政扶持方式多样,助力企业创新财政资金是很多“双创”项目的初期重要资金来源及社会资本的风向标,目前政府扶持资金的形式有专项基金、补助、奖励、贴息、无偿资助、股权投入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的“双创”资金支持体系。政府扶持资金调动了企业创新积极性,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助力企业快速成长,达到了预期扶持效果。西安市先后增资2亿元作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增资1亿元作为科创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技术交易支持资金3510万元,并通过西安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第一批计划项目向65家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补贴资金6340万元。安康高新区设立2000万元的科技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开辟人才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绿色通道,2016年兑现企业“双创”政策奖励资金272.2万元。2016年汉中市汉台区通过“拨改投”融资平台政府注资5000万,区经贸局对2016年23户企业表彰奖励106.2万元。宝鸡市每年在市级预算中安排3000万元,设立宝鸡市创新专项资金;择优对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资助;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费用按50%予以补贴奖励。渭南市设立了2000万元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和1000万元人才奖励基金。2016年延安市全年累计向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750笔36866万元,拨付财政贴息资金4718.16万元;向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90万地,拨付财政贴息资金73.19万元。2016年,榆林市共计为2849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0209万元,财政给予利息补贴7728万元,通过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扶持,共计带动近3000人创业,15830人就业,在创业创新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政府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助力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打造一批国内外具有竞争的企业,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金融服务、宣传服务、专利扶持等措施,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优势资源聚集,大力培育壮大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企业产业升级。如咸阳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以股权投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奖励补贴等方式支持1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发展,宝鸡市政府每年用扶持资金支持100家左右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协同创新,安康市政府从2016年起,在全市范围内重点扶持10户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培育30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发展100户科技型小微企业。(二)“双创”政策落实好,成效显著在“双创”政策的激励引导下,社会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创新成果不断增加,创业人数不断增长。铜川市2011年至2015年,全市共申请专利1275件,共获授权专利558件。2016年,全市全市专利申请量达563件,专利授权量达267件,申请增幅达到63.7%,授权增幅达到41.3%。截至2017年1季度,渭南市15家众创空间拥有众创场地5.8万平方米,运营服务人员211人,拥有创业导师359人,提供创新创业工位1154个,举办创新创业活动217次,开展创业教育培训197次,全年累计服务团队636个,服务初创企业359家,新培育注册企业203家,常驻企业和团队拥有专利140件,其中发明专利36件,服务大学生创业463人,创业团队和企业吸纳就业2620人。(三)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情况不一,整体效果较好被调查的92家企业得到优惠政策支持的有65家,占被调查企业的70.7%,政策的普及面较广。工业企业得到优惠政策支持的比例远高于建筑业和服务业企业,调查的64家工业企业有52家享受过各种优惠政策,占比为81.3%,调查的9家建筑业企业有5家享受过各种优惠政策,占比为55.6%,调查的19家服务业企业有8家享受过优惠政策,占比为42.1%。从地域看,关中地区的企业享受“双创”优惠政策的比例远高于陕南陕北,42家关中的企业享受双创优惠政策的有35家,比占为83.8%;29家陕南的企业享受“双创”优惠政策的有21家,比占为72.4%;21家陕北的企业享受“双创”优惠政策的仅有9家,比占为42.9%虽然企业得到优惠政策支持的内容不一、资金大小不等、途径不同,但整体上看优惠政策支持所取得效果是好的。企业对政策利好的感受较好,认为“双创”优惠增加了企业研发资金的储备,降低了企业创新研究的成本及风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有效投入研发体系,促进企业不断创新,得到可持续发展;“双创”优惠是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肯定和认可,让企业感受到浓厚的创新氛围,增强了企业的研发热情,促使企业将更多的研发产品面向市场,服务市场。清涧县巨鹰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在2015年起享受了省科技厅技术改造资金23万元、品牌推广补贴35万元,中小企业局给予的财政补贴两次共计90万元,在2016年享受了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贴息25万元,省果业局给予果品品牌形象店建设(20家)80万元,电子商务建设补贴30万元,商贸流通专项资金40万元,以及其他各类扶持资金两年来共计补贴400多万元,这么多优惠政策的支持,一是大大缓解了企业在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的压力,二是为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结构的调整及企业转型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三是为企业的品牌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作用,四是为企业新型市场建设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起到了很大扶持作用。三、调研发现的问题(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高端人才引进难。调研发现企业普遍存在技术人员短缺、专业人才流动大、后续创新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个别企业队伍结构不合理,新进人员技术力量薄弱,甚至出现技术断层现象。国有企业因激励政策不灵活,创新人员的激励政策难以突破国企式的薪酬模式,导致企业研发人员创新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制约了企业创新发展。陕西与北上广及沿海城市等城市相比,从待遇、发展前景还是创业环境等各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导致难以引进高端人才,即使引进也面临留不住的囧境。(二)企业资金短缺,创新投入有限。部分企业产能过剩,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困难,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可用于创新活动的经费有限,严重制约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而企业缺少创新又反过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生产经营进一步困难,进入了创新费用低创新活动少企业经营困难的死循环。部分企业对创新认识不足,企业创新活动费用几乎全靠各级下拨的项目经费,创新活动低水平徘徊。(三)创新项目经费来源较为单一,金融资金参与程度低。目前创新项目资金除了自筹,主要依靠各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的支持。因创新项目都有一定的能否成功的风险,即使成功成果能否顺利转化为产品,产品能否打开市场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金融资金在这一块的参与程度低,很多商业银行不愿贷、不敢贷。(四)部分优惠政策申请程序过于复杂,门槛过高。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部分优惠政策,申报和审批的程序过于繁琐,认定范围、认定程序较复杂,不易操作,且持续时间长,需要准备的材料过多,申报后所能带来的利益与申报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相比较小,企业望而生畏,放弃申报,导致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不理想。(五)创新激励政策发布渠道不畅通,企业知晓率较低。调研发现部分企业对现有的鼓励创新创业的财税政策、激励政策了解不多,不知道从什么渠道获取相关的优惠政策,而且创新优惠政策涉及部门较多,都在各自的平台发布,造成企业对优惠政策知晓不全或不能及时知晓,导致企业不能及时申请享受本应该能够享受到的优惠政策。还有部分政策由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导致申报困难,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由于相关部门要求不一,导致企业在申报时无所适从。(六)传统行业创新难,企业重视程度低。传统行业、低技术水平行业创新比重及水平偏低,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和产品偏少。囿于传统行业难于出创新成果,行业对创新尤其是储备性创新的重视问题,相比没有生产经营那么看重,如建筑企业重视成本节约要远高于技术创新。四、相关建议(一)营造创新氛围,制定创新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首先,政府应积极搭建各类创业创新平台,加强地区创新舆论宣传,用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与氛围吸引人才。其次,创造栓心留人的创业创新环境,制定人才引进、激励政策。一是主动关心引进人才的工作和生活,从创新项目申报立项、项目资金、实验室建设上对其给予倾斜,优先帮助解决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突出问题,以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制定合理的创新人才薪酬方案,设立人才培养基金、项目资助基金,加大创新人才的生活补贴和引进补助,让创新人才能够体面生活。三是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宣传表彰,以强烈的荣誉感加强其归属感。四是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帮助其及时掌握领先技术发展趋势。(二)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创新项目融资体系。要想有踊跃的创新活动,仅依靠政府和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创新投入机制解决创新资金短缺问题。具体要发挥政府创新投入对全社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努力形成以政府资金引导、专项资金扶持、企业资金为主、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创新投入机制。鼓励已立项的创新项目向社会公开征集资金,商业银行、各投资机构、资金富余的企业、个人可以以贷款、入股、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形式投资创新项目,对投资创新项目的单位和个人以减免税费的形式激励其投资创新项目。(三)简化申报审批手续,提高效率。对于企业创新优惠政策的申报审批,尽量做到手续简便,可操作性强,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优惠政策,部门间一定要加强沟通,意见一致,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操作程序,使企业能够便于操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可建立网上申报平台,让企业在网上直接完成优惠政策的申报审批工作。(四)政府搭建专门的创新政策发布平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优惠政策按类集中在一起,方便企业及时了解优惠政策的内容、享受条件、向谁申报、怎么申报等问题。此外,政府部门要借助各种媒体,大力宣扬科技创新各项政策,让企业和社会熟知科技创新各项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和社会科技创新热情,推动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的提升,使企业从科技创新实践中真正得到实惠。(五)加大对传统行业和环保企业的创新激励。对于传统行业,考虑到其创新难度大的现实,可以在行业龙头企业内部资助设立技术研究中心,并及时提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研发动向,鼓励企业从小的项目入手积极创新。对于环保企业,应建立长效的资金激励机制,支持企业研发和生产。政府可从产品研发、项目建设和产品销售全过程给予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提高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对其他企业开发节能环保产品起到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