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扩大有效投资需持续用力 调结构补短板仍是关键

今年以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上年末回升态势,高开稳走,各月增速均保持在14%以上,工业投资、民间投资等主要领域投资实现恢复性增长,但月度增势有所放缓。当前我省投资规模、增速在全国处于何种位置?投资运行中还存在哪些短板问题?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一、当前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形势1、从投资规模来看,我省投资总量居全国中游,长期内扩大有效投资仍有一定空间。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9315.2亿元。从全国来看,2016年全省投资规模居全国第12位,今年上半年落后于江西、广西两省居至第14位。如表1,投资规模前13位主要是山东、江苏、河南等东部发达省份和中西部后发地区,特别是前10位省份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的位次基本相当。纵观各省经济发展历程,有效投资始终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我省实现追赶超越,扩大有效投仍是重要手段,长期来看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表1:上半年全国部分地区GDP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投资规模前14位省份)2、从投资增速来看,我省投资增长跃居全国第一方阵,近期内持续提速的压力较大。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2%,高于全国投资5.6个百分点。从全国来看,2016年全省投资增速居全国第10位,今年上半年跃居第7位,前6位主要是中西部后发省份,依次是新疆24.6%、贵州21%、西藏20.9%、云南16%、广东14.6%、福建14.4%。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省投资增速处于较快增长区间,随着去年后半年开始投资逐月回升、基数抬高,下半年全省投资持续提速将面临较大压力。3、从投资结构来看,服务业投资持续壮大,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上半年全省服务业投资6591.27亿元,同比增长18.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0.8%,比2016年提高3.7个百分点。从全国来看,我省服务业投资增速高于全国7.2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于全国11.6个百分点。从主要涉及服务业的产业领域来看,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供给侧“补短板”推动下,交通运输、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持续壮大,上半年同比增长30.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6.6%,比2015年和2016年分别提高9.7和7.2个百分点。二是文化产业投资加快发展。近年来全省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产业投资规模持续壮大,上半年同比增长20.1%,占固定资产投资投资的比重达到7.6%,比2015年和2016年分别提高2.8和0.4个百分点。二、当前投资运行中存在的“短板”1、工业投资筑底回升,但持续个位增速,传统产业和新兴动能支撑均显不足(1)工业投资增速和比重仍然偏低工业投资自2016年底转负为正后,今年以来工业投资延续低位筑底态势,增速始终在个位数徘徊。上半年全省工业投资2150.43亿元,增长0.9%。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2015年的31.9%回落至2016年的27.3%,上半年仅有23.1%。从全国来看,我省工业投资增速低于全国3.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比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2)能源工业投资波动下降,新能源发电投资大幅回落能源工业投资受外部市场及去产能政策影响较大,上半年完成投资616.79亿元,同比下降6.2%,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8个百分点。从内部四大行业来看:(1)煤炭业开采和洗选业投资持续回升,增速由负转正,上半年增长4.7%。(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降幅收窄,上半年下降8.3%。其中,中石油集团在陕投资下降20.9%,延长集团投资增长20%。(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高位趋缓,从一季度的99.8%放缓至上半年的32.1%。(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14.6%,比2016年和一季度分别回落69.5和28.6个百分点,是影响能源工业投资回落的主要因素。由于新能源发电财政补贴金额大幅下调,加之新能源装机高速增长下的弃风限电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导致新能源发电投资下行。上半年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投资占能源工业投资的22%,同比下降29.3%,下拉能源工业投资增速回落8.5个百分点。(3)非能源工业投资低位增长,装备制造业贡献不足上半年非能源工业投资1533.64亿元,增长4.1%,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从内部四大领域来看,电子产品制造业、消费品工业投资分别增长21.2%和10.2%,以有色、冶金、建材为主的原材料工业投资下降5.5%,总体符合当前转型升级发展趋势。但作为我省支柱产业的装备制造业投资仅增长2.1%,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下降5.2%、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下降4.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下降3.2%。从占比情况来看,上半年装备制造业投资占非能源工业投资比重为30%,比2015年和2016年分别回落8和5.9个百分点。(4)新动能支撑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趋缓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是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十二五”期间,我省通过三星电子等一批重大项目带动,布局发展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2.6%。但近两年来项目承接不足,重大项目减少、带动效应不强,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上半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1159.79亿元,增长8.2%,比2016年和一季度分别回落8.5和3.8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2.5%,比2016年回落0.2个百分点。(5)内涵效益型投资不足,工业技改和设备投资下降上半年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312.95亿元,同比下降11.2%,增速较2016年回落12.3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4.6%,与全国42.7%的平均占比水平差距明显。从工业企业设备购置投资情况来看,上半年完成投资594.88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27.7%,同比下降4.9%,增速较2016年回落1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技改和设备投资下降,反映企业在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内生增长动力不足。(6)区域差距明显,宝鸡、榆林等5个市(区)工业投资下降上半年各市工业投资中,西安下降21.2%,铜川下降14.4%,渭南下降15.5%,汉中下降7.8%,榆林下降13.5%,虽然榆林工业经济今年总体有所回升,但从投资层面来仍然不足。作为我省工业重地的宝鸡市,上半年工业投资仅增长5.5%,比一季度略有回升但较2016年仍回落10.3个百分点。2、民间投资转负为正,但增速逐月放缓,“脱实向虚”势头明显(1)民间投资增速和比重仍然偏低我省民间投资在经历了2016年的持续负增长后,今年步入恢复性增长通道,但月度回升势头有所放缓。上半年民间投资3626.35亿元,同比增长3.4%,比一季度回落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2015年的45.7%回落至2016年的42.7%,上半年仅有38.9%,是“十二五”以来首次跌落40%以下。从全国来看,我省民间投资总量居全国第17位。民间投资增速低于全国3.8个百分点,居26位,仅高于青海、吉林、西藏、辽宁、甘肃5省。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低于全国21.7个百分点,而相近省份民间投资占比较高,如四川48.2%、安徽67.5%、辽宁63%、河南77.9%,山西63.9%,内蒙古47.5%。(2)房地产业仍是影响我省民间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3626.35亿元,其中房地产业民间投资1114.8亿元,占全部民间投资的比重为30.7%,比2016年提高2.1个百分点。如图1,“十二五”以来,我省房地产业民间投资与总体民间投资的波动趋同,房地产业民间投资的每一次高涨和回落,都随之影响着总体民间投资的起落走向。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民间投资先升后降,主要是受到年初楼市火热房地产业投资大幅增长(18.4%)、而近期调控政策持续加码房地产业投资回落(1.7%)的影响。图1:“十二五”以来全省民间投资与房地产业民间投资增长情况(%)(3)实体民间投资在经济筑底回升期的走向值得关注上半年全省制造业民间投资902.58亿元,同比下降5.1%,占全部民间投资的比重为24.9%,比2016年回落4.6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民间投资在煤炭业投资降幅有所收窄,石化、冶金、有色、纺织、轻工等传统领域投资仍持续下降,其他降幅较大的行业主要有: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汽车制造业下降19.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制造业下降3.5%。如图2,“十二五”以来,随着民间投资增速总体回落,制造业民间投资也随之回落,但周期略有滞后,波幅相对较小。但是在2012年和2017年这两个触底回升时期,制造业与民间投资的走向相反。特别是今年以来,民间投资由负转正、总体回升,但制造业民间经济增速却由正转负、持续下降。说明当前民间投资回暖并未带来实体经济的提升,房地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稳定房地产市场,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向已经十分必要。图2:“十二五”以来全省民间投资与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情况(%)(4)区域差距明显,西安、榆林等7个市(区)民间投资下降上半年各市民间投资中,西安同比下降3.9%,铜川下降20.1%,咸阳下降9%,渭南下降2.4%,杨凌示范区下降2.8%。作为全省经济发展新高地的西咸新区,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同比下降13.7%。作为全省民间资本规模较大的榆林市,民间投资下降0.1%,从榆林市5月末金融机构数据来看,住户存款实现17.3%的快速增长,其中定期存款余额增量占比提升至77.9%,新增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反映当前榆林煤炭能化市场回升形势下,企业和住户存款增加,但投资意愿仍然不强。3、新开工项目支撑增长不足,项目储备结构有待优化(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下降,建设进度放缓上半年新开工项目个数增长24.8%,但由于单体投资规模下降,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8.9%,低于去年同期46.6个百分点,是继2011年之后出现的首次负增长。其中,工业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下降13.6%,民间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下降22.7%,这些指标将对后期相关领域持续增长带来严重制约。从建设进度来看,上半年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3552.15亿元,同比下降0.4%,占全省项目投资的比重为44.7%,比上年同期回落6.4个百分点,反映当前全省投资主要依靠存量项目带动增长,新开工增量项目贡献乏力。(2)招商引资中的工业增速和占比明显偏低储备项目是反映未来投资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关键因素。根据商务厅有关统计数据显示,1-6月我省引进内资省际合作项目中,第三产业签订合同数、总投资额分别增长20.7%、49.7%,而工业签订合同数虽然增长23.4%,但总投资额仅增长9.8%。从占比来看,第三产业项目签订合同数、总投资额占总体的比重分别为46.7%和53.5%,而工业类项目占比较低,分别为36.9%和39.2%。4、到位资金保障不足,国内贷款和预算内资金双双回落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9013.89亿元,同比增长7.6%,低于当前投资增速6.6个百分点,增速差距达到2012年以来的最高点。当前主要问题:一是国内贷款增速回落,从上年同期的54%回落至2.5%。分领域来看,民间投资项目的国内贷款下降14.1%,工业投资项目的国内贷款下降14%,而房地产投资项目的国内贷款增长4.8%,反差明显。二是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速回落,从上年同期增长31.8%转为下降9.6%。分领域来看,民间投资项目的预算内资金下降13.3%,工业投资项目的预算内资金下降59.2%,降幅明显。三、扩大有效投资的有关建议1、抓源头,优化项目储备,推进项目落地开工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顶层设计出发,优化细化招商引资产业目录,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实施全产业链招商,实现以投资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进而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二是推进京东三大中心、海航现代物流等重大签约项目尽快落地,督促协调已成熟项目尽快开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排查未开工项目具体原因并制定具体措施,切实提高签约项目落地率和开工建设速度,确保项目不断档、投资不减速。2、抓产业,培育产业、园区、企业协同发展一是做大工业、做强产业。积极落实工业稳增长促投资21条措施,加快资源深度转化,布局“军民融合”制造业产业项目,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大企业技改投资补贴力度,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二是打造集聚、集约、集群化产业园区,从主导产业、融资筹资、标准厂房、路网建设、招商引资、土地利用、职业教育、专业服务、技术创新和生态环境等要素入手,全面提升产业园区建设服务水平。三是点面结合,引进和培育企业齐头并进。要重视引进大中型龙头企业,也要重视扶持本土小微企业发展,加强对重点项目产业链条上伴生的中小项目的关注,加快培育“四上”规模企业。3、抓短板,破解民间投资、贷款融资、投资环境等发展瓶颈一是密切监测民营实体经济投资运行态势,加强项目运行调度和服务,深入企业实地调研,解决企业投资中遇到的各项难题。二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发挥产业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杠杆作用,积极搭建中小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融资平台,畅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三是筑巢引凤,优化营商及投资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营造“亲商、重商、安商、扶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