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供给侧改革助力节能降耗 能化产业仍需升级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我省煤炭、钢铁等高耗能行业效益提升、平稳发展;汽车、计算机等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及消费品制造等非高耗能行业快速发展,工业结构呈优化态势,带动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前三季度,我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787.82万吨标准煤,较上年同期增长1.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占综合能源消费量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一、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能耗增速回落(一)非高耗能行业发展对规上工业单耗下降影响显著今年以来我省部分非高耗能行业快速发展,工业结构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节能降耗的积极影响显现。前三季度,我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1.12吨标准煤/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4%,在统计的40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同期下降,33个行业对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有所贡献。汽车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9个非高耗能行业影响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行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带来的结构性影响达3.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汽车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2%,影响规上工业单耗下降1.2个百分点;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占比提高0.3%,影响规上工业单耗下降0.5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提高0.2%,影响规上工业单耗下降0.3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占比提高0.1%,影响规上工业单耗下降0.3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占比提高0.1%,影响规上工业单耗下降0.3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比提高0.1%,影响规上工业单耗下降0.3个百分点。非高耗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我省规上工业单耗下降贡献显著。(二)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速回落前三季度,我省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514.13万吨标准煤,能耗较上年同期增长0.3%,增速较1-8月回落2.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焦炭当月产量持续四个月下降,受此影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1.7%,增速回落4.1个百分点;精甲醇产量同比下降4.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能耗下降5.3%,降幅扩大0.4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4.5%,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7.8%,增速回落3.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电力行业分别拉动规上工业能耗增长1.1、0.8和0.5个百分点,是本期影响规上工业能耗增长的主要行业。(三)关中地区煤炭消费增速回落前三季度,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12489.45万吨,较同期增加501.33万吨,增速4.2%。关中地区煤炭消费量5229.85万吨,较同期增加23.67万吨,增速0.5%,较上半年回落4.8个百分点。关中五市一区中,西安、铜川、渭南规上工业煤炭消费较同期实现削减:西安削减27.87万吨(化工行业削减11万吨,电力行业削减10万吨),铜川削减1.41万吨,渭南削减49.65万吨(炼焦行业削减56万吨,电力行业增加15万吨)。宝鸡规上工业煤炭消费较同期增加47.94万吨(电力行业增加58万吨),咸阳增加36.26万吨(电力行业增加30万吨),杨凌增加18.39万吨(电力行业增加18万吨)。陕北煤炭消费量6956.40万吨,较同期增加481.71万吨。其中,延安较同期削减37.71万吨,榆林增加519.42万吨;陕南煤炭消费量303.20万吨,较同期削减4.05万吨,其中,汉中削减9.14万吨,安康增加2.78万吨,商洛增加2.32万吨。二、主要能源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1293.47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2.2%,增速较1-8月加快1.7个百分点;原油产量2609.94万吨,下降0.6%,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天然气产量308.60亿立方米,增长2.2%,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1323.31万吨,增长1.6%,增速加快2.4个百分点;发电量1309.05亿千瓦时,增长5.8%,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焦炭产量2988.05万吨,增长5.1%,增速回落3.1个百分点。三、全社会用电量较快增长,增速有所回落前三季度,中电联统计陕西省全社会累计用电量1104.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增速较1-8月回落0.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累计用电34.28亿千瓦时,增长4.4%;第二产业用电697.50亿千瓦时,增长11.4%;其中,工业用电676.14亿千瓦时,增长11.6%;建筑业用电21.37亿千瓦时,增长6.8%。第三产业用电189.84亿千瓦时,增长9.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83.12亿千瓦时,增长8.7%。四、存在的问题(一)高耗能行业占比较高前三季度,我省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规上工业比重为8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煤炭消费占规上工业的97%,电力消费占69.3%,是我省规上工业能源消费主力。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2.9吨标准煤/万元,是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的2.6倍,是非高耗能行业单耗的6.7倍,对规上工业单耗的拉高作用显著。六大高耗能行业中,能耗总量排第一位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规上工业能耗的比重为32.3%,第二位的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比22.9%。2013-2016年间,我省4个火电项目(包括新投产企业和已有企业新增大型机组),8个现代煤化工项目在关中和陕北陆续投产。随着市场行情好转,企业产能释放,前三季度这些项目能耗合计980.6万吨标准煤,占规上工能耗的14.3%,提高了我省规上工业能耗总量水平。(二)关中地区用煤削减工作压力较大由于我省工业高耗能、高耗煤的产业结构,上半年经济回暖背景下,我省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9.8%,其中,重点用能企业集聚的关中地区增长5.3%,完成全年用煤削减420万吨目标任务的压力骤增。前三季度,尽管关中部分地市实现了用煤削减,但关中地区用煤总量较同期仍有所增长。(三)能化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资源利用不充分我省已建成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停留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上,15户现代煤化工企业中10户生产甲醇,5户生产烯烃,烯烃企业中除延长榆林能化已经开始生产PPR管材等专用料外,其余4户主要生产聚乙烯、聚丙烯通用料,产品结构单一,呈现初级化、同质化特点。烯烃聚合物下游塑料制品的价格数倍于原材料,但陕西缺乏烯烃聚合物下游产品深加工技术和配套项目,生产的聚乙烯、聚丙烯产品只能销往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C4利用不足。在煤制烯烃生产过程中,副产的C4馏分是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主要含异丁烯、正丁烯和正丁烷等,其产量约为甲醇用量的5%,但受装置及工艺限制等因素影响,目前这部分资源未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尚未形成稳定的高附加值、精细化、小批次专用料生产条件。五、对策建议(一)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业及信息产业;响应供给侧改革消费升级需求,发展消费品制造业,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社会经济和民生事业;在经济转型、国内价值链重构过程中提升我省分工位次,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二)依托我省能源化工基地企业资源,在煤化工、煤制油产业领域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在产品、工艺、技术创新、过程控制等方面实现精细化、高端化;以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估结果为约束,市场需求为导向,从煤化工产业的全生命周期统筹考虑,科学规划能化产业进一步的发展布局;瞄准省内高端装备行业,大力发展烯烃聚合物下游制品加工,力争形成数个稳定的主打产品,对高端装备产业形成有效延链配套,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三)借力国家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查,结合关中地区治污降霾工作推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督促重点耗能企业实施生产工艺技术改造,采取有效的节能环保技术。在治理散煤的同时,加快配套的管网铺设,推动大型热电厂为周边生活区供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四)紧追“优先发电、优先购电”改革政策红利,开发电力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增进发电企业效益,促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消纳,加强对基础产业、新兴产业及公益性用电的保障,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五)建立健全各部门密切配合的节能降耗监管、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长效机制和突发情况响应机制,形成上下贯通、权责明确的工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