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全年粮食减产 畜牧业生产稳定

今年以来,我省紧紧围绕追赶超越主题,夯实“五个扎实”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和市场供给,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健康发展。全省夏粮再获丰收,秋粮因灾减产,畜禽生产形势趋好,果、菜提质增效步伐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生产形势稳中向好、市场供给总体平稳的良好局面。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92.36亿元,同比增长4.5%。一、夏粮再获丰收,秋粮因灾减产今年全省粮食面积基本稳定,夏粮丰收,秋粮呈减产趋势。(一)粮食播种面积略降。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调查显示,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567.9万亩,较上年下降0.8%,其中:夏粮面积1798.9万亩,下降1.8%;秋粮面积2769.0万亩,下降0.1%。(二)夏粮再获丰收。全省夏粮总产482.5万吨,较上年增0.7%,其中小麦总产448.6万吨,较上年增0.8%。(三)秋粮呈现减产态势。全省秋粮预计产量723.7万吨,下降3.4%,其中玉米总产518.65万吨,较上年下降4.9%。受长时间高温干旱气候影响,今年全省秋粮呈现减产态势,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陕北呈现稳中有增(占全省秋粮面积36%),关中减产幅度较大(占全省秋粮面积40%),陕南持平。影响秋粮生产因素分析如下:有利因素:一是秋粮播种期墒情好。今年夏粮收获较为集中,播前雨量充沛,墒情基础好,秋粮大部播在了高产期。二是前期苗情好。秋粮生产前期气候条件较为适宜,墒情好,出苗整齐,春玉米大喇叭口期、夏玉米幼苗期的苗情较好。三是示范带动,技术措施得力。各地结合实际,选择适宜品种,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秸秆还田等实用增产技术,效果比较明显。四是及时应对灾害,减灾有一定成效。面对7月的持续高温天气和陕北洪涝灾害,我省紧急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加强与水利、气象等部门协作,合力抗灾救灾,全省开展“防灾救灾保粮行动”,部分地区农作物旱情得到控制。不利因素:一是影响秋粮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持续大范围的干旱,玉米主要生育期降水少。6月下旬至8月上旬,我省玉米主产区有效降雨偏少,全省平均降雨量172mm,较常年平均降雨量240mm偏少29%,较去年同期227mm减少55mm,偏少24%,相当于少了两次中到大雨过程,为近20年以来同期降水最少年份。二是高温加剧旱情。7月,全省35℃以上的高温日数为23天,有19个市县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其中关中地区出现40℃以上高温日数达7~11天。高温加剧了农田失墒,促进了干旱的发生和蔓延,对玉米生产影响较大,渭北旱腰带春玉米出现“卡脖旱”和“晒花”现象,致使部分田块绝收,玉米“花粒棒”现象比较明显。农业厅农情调度显示,全省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730.4万亩,绝收面积35.7万亩。三是玉米灌浆期持续阴雨,光照不足。8月中旬秋淋天气,低温寡照,影响玉米的灌浆及成熟,也严重影响秋粮的正常收获。四是玉米价格低迷,农户种植积极性降低。去年以来,玉米价格持续低迷,玉米生产成本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下降,在遇到干旱情况,农户考虑成本即放弃抗旱灌溉,农田管理有所松懈,也是秋粮减产原因之一。二、油料喜获丰收,棉花面积下降今年陕北气候条件良好,油料播种面积增幅较大,是推动全省油料面积增长的主要因素。全省油料播种面积496.7万亩,同比增长2.8%,预计全年油料产量66.85万吨,增长4.8%,其中陕南油料播种面积达到261.90万亩,增长1.5%;陕北油料面积100.1万亩,增长10.5%。全省夏油料总产增长1.1%,秋收油料预计24.00万吨,增长12.1%。受结构性调整影响,棉花播种面积25.5万亩,下降29.4%。受不利气候因素影响,今年夏季棉花主产区持续高温导致棉花植株偏小,蕾花铃脱落,棉桃生长相对较小,后期阴雨寡照不利于棉花干物质的积累,预计棉花产量2.33万吨,同比下降31.2%。三、蔬菜瓜果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下降前三季度全省蔬菜播种面积705.23万亩,较上年同期增长2.6%,累计产量1543.63万吨,增长3.9%,当季产量713.70万吨,增长4.7%。果用瓜播种面积123.37万亩,下降0.8%,累计产量280.05万吨,增长0.8%,当季产量199.22万吨,增长0.2%。在蔬菜、果用瓜产量提高的同时,各地蔬菜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果用瓜价格明显低于去年。据省物价局价格监测分局9月29日价格监测显示,今年9月监测的23种蔬菜零售均价同比下降8.92%,监测的23种蔬菜价格同比以降为主,其中白萝卜、莲菜、蒜苔价格同比降幅相对较大,分别为23.39%、22.59%、35.69%;大葱价格涨幅相对较大,为25.25%;其他蔬菜同比涨跌幅均在20%以下。四、果农信心不减,水果产量增加(一)果业地位提升,果园投入增加。随着陕西果品市场地位的提升,有力促进了果品主产区、果品销售企业和销售市场供求链的形成,果业龙头企业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贮藏和营销能力不断提升,广大果农对果业生产充满信心,果园投入增加。据监测,前三季度全省果业生产亩均生产投入1050.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分品种看,苹果亩均直接生产投入增长6.1%,梨增长9.8%,猕猴桃增长5.5%。(二)气候条件有利,水果产量呈增长态势。今年我省果业主产区春季气温回升后没有出现倒春寒及严重雹灾等极端天气,果树花期授粉充分,果品坐果期和成果后雨量充沛,土壤墒情较好,坐果率优于往年。苹果、梨、猕猴桃等大宗水果长势良好,水果产量呈增长态势。在水果产量增加的同时,除苹果价格好于去年,其他各类水果价格与上年基本相当。省果业局水果价格监测显示,9月14日70mm洛川套袋富士市场价格为3.1-3.4元/斤,比上年的同期上涨10%左右。前三季度,园林水果产量581.1万吨,增长5.1%,其中苹果产量302.2万吨,增长4.8%,猕猴桃产量282.1万吨,增长5.5%。五、畜禽生产稳定,鲜蛋价格触底回升继去年生猪养殖利润大幅上升后,今年以来全省仔猪、猪肉价格回落,生猪养殖利润空间缩小,猪粮比价下降。禽蛋价格触底回升,牛羊肉价格基本平稳,畜禽存出栏相对平稳。(一)畜禽存出栏稳定。截止9月底,全省生猪存栏797.3万头,出栏700.3万头,猪肉产量54.7万吨,同比分别下降0.3%、0.8%和0.7%;牛存栏147.8万头,下降0.6%,出栏43.0万头,增长2.3%,牛肉产量6.3万吨,增长2.3%;羊存栏653.2万只,出栏362.6万只,羊肉产量4.8万吨,分别下降0.8%、2.6%和2.7%;家禽存栏6745.2万只,下降2.0%,出栏3648.9万只,增长2.2%,禽蛋产量42.2万吨,下降1.7%。(二)生猪价格回落,其他畜产品价格上涨。据省畜牧局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截止9月29日全省仔猪平均价格41.4元/公斤,相对今年最高点下降近20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下降28.4%;猪肉平均价格25.0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下降14.8%。猪粮比价由上年同期的10.08﹕1下降到7.56﹕1,生猪养殖利润空间大幅缩小。鸡蛋价格5月份触底反弹,随后呈大幅上涨态势。截止9月29日,全省鸡蛋平均价格9.8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涨9.5%,比今年5月中旬最低时的5.1元/公斤,上涨近一倍。全省活鸡平均价格17.6元/公斤,同比上涨9.8%;牛羊肉市场价格持续稳定。去骨牛肉平均价格58.2元/公斤,同比上涨0.9%;带骨山羊肉平均价格55.1元/公斤,同比上涨6.3%。六、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有序做好秋收秋播。全省秋粮逐步进入收获期,各地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预防秋淋天气,做好秋粮的收获和晾晒。同时,做好秋收后的土地整理工作,加大农技指导力度,引导农民合理的种植和适期播种,在保证来年小麦越冬的同时,将小麦播种在高产期。(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降低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今年的极端气候,充分暴露出了我省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粮食安全。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水利设施的修复和建设,降低农业灌溉成本,解决“水中旱”问题。各农业科研单位要积极加大旱作农业研究,培育旱作农业新品种,探索旱作农业新技术,培育旱作农业新种子,加大旱作农业的推广力度,加大财政扶持,降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成本,彻底扭转农业靠天吃饭局面。(三)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化市场信息引导。针对目前农产品价格现状,建议各级政府应尽力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引导农户合理化种、养,防止增产不增收问题的发生。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畅通销售渠道,进一步解决销售难、价格低的现状,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