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自由贸易带动外贸新动能 结构调整蓄力外经新引擎

——前三季度全省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运行分析今年前三季度,全球经济温和增长,国内经济稳中有进,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正式挂牌成立,推动全省外贸进出口继续走高。同时,对外承包工程表现亮眼,外商投资增长放缓,旅游市场形势良好。一、外贸出口增速创新高今年以来,陕西外贸进出口增速始终表现强劲,更是持续两月实现走高。据西安海关统计,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956.15亿元,同比增长35.7%,较1-8月增长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1171.0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5.9%,创2017年以来新高;进口总值785.08亿元,增长13.7%,实现贸易顺差385.99亿元,贸易顺差额较上月扩大56.25亿元。1、外贸方式再优化一般贸易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省一般贸易进出口483.3亿元,增长25.7%,占全省外贸总值的24.7%。其中,出口270.32亿元,增长26.6%,占出口总值的23.1%;进口213.02亿元,增长24.5%,占进口总值的27.1%;一般贸易实现顺差57.30亿元。加工贸易比重下降。加工贸易进出口1294.11亿元,增长21.2%,占全省外贸总值的66.2%,较1-8月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96.13亿元,增长8.8%,占出口总值的68.0%,较1-8月下降2.4个百分点;进口497.98亿元,增长14.2%,占进口总值的63.4%;加工贸易实现顺差298.15亿元,较1-8月增加16.32亿元。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大幅提升。前三季度,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口设备108.92亿元,增长197.5%,较1-8月上升70.9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6%,占比较1-8月提升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7.96亿元,增长近9倍,较1-8月提升285.6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7.5%;进口20.95亿元,下降23.7%,占进口总值的2.7%;一般贸易实现顺差67.01亿元。2、香港地区出口优势再显现前三季度,五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为1421.97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比重的72.7%。台湾地区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为368.91亿元,增长15.6%,占外贸总值的18.9%。其中,出口53.23亿元,增长76.3%,较1-8月提高10.2个百分点;进口315.67亿元,增长9.7%;实现贸易逆差262.43亿元,较1-8月逆差扩大29.29亿元。韩国为第二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364.29亿元,增长48.6%,占全省外贸总值的17.4%。其中,出口221.43亿元,增长61.1%;进口142.86亿元,增长32.6%;实现贸易顺差78.57亿元。香港地区第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为298.88亿元,增长93.5%,占外贸总值的15.3%。其中,出口298.75亿元,增长94.5%;进口0.13亿元,下降84.5%;实现贸易顺差298.62亿元,较1-8月顺差扩大33.06亿元。美国为第四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为271.26亿元,增长32.1%,较1-8月提升6.2个百分点,占外贸总值的13.9%。其中,出口207.25亿元,增长49.8%;进口64.01亿元,下降4.4%;实现贸易顺差143.24亿元。日本为第五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为118.64亿元,增长24.2%,占外贸总值的6.1%。其中,出口44.86亿元,增长30.5%;进口73.77亿元,增长20.6%;实现贸易逆差28.91亿元。3、私营企业再显活力前三季度,外资企业进出口1404.62亿元,增长33.9%,较上月提升0.8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总值的71.8%。其中,出口813.31亿元,增长56.0%,占出口总值的69.5%;进口591.32亿元,增长12.0%,占进口总值的75.3%。私营企业进出口355.82亿元,增长54.5%,较1-8月提升17.3个百分点,占外贸总值的18.2%。其中,出口258.75亿元,增长94.5%,较1-8月提升27.1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22.1%;进口97.08亿元,下降0.1%,占进口总值的12.4%。国有企业进出口194.59亿元,增长20.8%,占外贸总值的10.0%。其中,出口98.67亿元,增长2.3%,占出口总值的8.4%;进口95.92亿元,增长48.2%,占进口总值的12.2%。4、自贸区进出口动力十足前三季度,西安进出口1837.41亿元,同比增长36.8%,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93.9%;出口1095.83亿元,同比增长60.6%,占全省出口总额的93.6%;进口741.58亿元,同比增长12.2%,占全省进口总额的94.5%。其中,西安出口加工区进出口932.19亿元,同比增长40.0%,高于全省进出口增速4.3个百分点;出口535.90亿元,同比增长90.5%,高于全省出口增速34.6个百分点;进口396.29亿元,同比增长3.1%。综合保税区进出口465.68亿元,同比增长49.6%,高于全省进出口增速13.9个百分点;出口306.57亿元,同比增长51.0%;进口159.11亿元,同比增长47.0%,高于全省进口增速33.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杨凌农业示范区进出口3.57亿元,同比增长61.2%,高于全省进出口增速25.4个百分点;出口2.14亿元,同比增长120.4%,高于全省出口增速64.5个百分点;进口1.43亿元,同比增长14.79%。二、对外投资表现不佳1、对外直接投资出现回落据商务部门统计,前三季度,陕西新设境外投资企业25家、机构4家,中方实际投资5.36亿美元,同比减少2.8%,较1-8月下降13.2个百分点。主要分布在香港、马来西亚、加纳等地,涉及能源资源开发、商贸服务、建筑等领域。我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投资6500万美元;主要涉及能源化工、矿产资源开发、建材等行业。2、对外承包工程西部排名首位前三季度,我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4.77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24.29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9位,西部排名第1位;同比增长66.13%;新签合同额24.29亿美元,同比增长36.31%。3、对外劳务合作在外人员回升前三季度,我省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468人,较去年同期减少184人;期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12310人,较去年同期增加255人;雇佣项目所在国人数28159人,较去年同期减少3010人。对外承包工程项下派出3646人,期末在外7614人,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老挝、巴基斯坦、安哥拉、几内亚。对外劳务合作项下派出822人,期末在外4696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和日本。三、外商投资增长放缓前三季度,陕西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8家,增长43.8%,较1-8月下降27.2个百分点;合同外资48.13亿美元,增长34.0%,较1-8月下降108.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38.30亿美元,增长1.9%,较1-8月回落29.2个百分点。1、中外合资企业潜力增强前三季度,新批外资企业66家,增长29.4%,;合同外资36.49亿美元,增长46.5%,较1-8月下降243.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32.67亿美元,增长2.1%。新批中外合资企业70家,增长66.7%;合同外资10.28亿美元,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4.02亿美元,下降21.9%,较1-8月回升12.9个百分点。2、三产实际利用外资出现下降前三季度,陕西第一产业新批企业3家。第二产业新批企业27家,增长22.7%,合同外资27.23亿美元,增长72.6%,实际利用外资27.75亿美元,增长24.0%;第三产业新批企业108家,增长52.1%,合同外资20.27亿美元,增长2.4%,实际利用外资10.51亿美元,下降30.8%。3、制造业外商投资比重最高前三季度,外商在陕西制造业投资的新设企业18家;在实际利用外资中,制造业的外资金额为27.47亿美元,增长23.4%,占陕西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比重为71.7%,成为全省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最高的行业。其次为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4.26亿美元、2.14亿美元和1.43亿美元。这四个行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92.2%。4、西安市外商投资占八成以上前三季度,西安市新批项目101个,增长74.1%,占全省的84.1%;合同外资40.50亿美元,增长126.6%,占全省的84.1%;实际外资35.21亿美元,增长10.5%,占全省的91.9%。四、国际旅游市场平稳增长今年以来,全省旅游业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试点省份,以发展“旅游+”,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陕西旅游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据旅游部门统计,前三季度,陕西接待入境游客261.02万人次,增长13.4%,国际旅游收入14.84亿美元,增长15.0%。五、存在的问题1、经济外向度仍偏低今年以来,陕西外贸进出口始终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但是陕西经济外向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外向度为12.9%,较二季度增长0.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21.3个百分点。外贸方式中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异军突起,实现高增长,但份额仍显单薄,仅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6%,外贸方式结构并未发生较大的转变,加工贸易仍为多数,占全省的60%以上,这说明全省外贸产品仍以简单加工再出口为主,自主能力较低。外贸内生活力虽有提升,但拉动力仍有限。前三季度,私营企业外贸市场份额较上半年提高3.8个百分点,但外资企业仍以70%以上的市场份额占据外贸主体地位。并且,外贸市场仍显单一,五大贸易伙伴依旧,占有份额不降反升,较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2、对外经济结构单一外商投资表现单一,从产业分类上看,第一产业项目较少,第三产业出现下降,表现不稳定;从行业分类上看,制造业主导作用明显,占全省70%以上,集中度过高;从地区分类上看,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西安地区,实际利用外资达90%以上,相比之下,部分地市在实现合同外资或实际利用外资方面未能实现突破。六、对策与建议1、对外经济结构由低形态向高形态调整目前,单一的产业结构限制对外经济的发展,难以找寻突破,得到快速提升,对外经济停滞不前。在保持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应拓展思路,寻求新途径,多点开花。“点”是行业,制造业是陕西的传统优势行业,但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文化等新型产业同样存在未来支柱效应,应引导外商看到全面的陕西,关注陕西的未来发展方向;“点”也是区域,陕西在中国拥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优势区位,陕北、关中、陕南又拥有不同的资源地理环境,不同区域间存在不同的投资商机。多产业多区域联动,横纵向全面发展。2、用自由贸易吸引并惠及企业发展自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以来,为市场注入了新鲜活力,虽在短期内作用有限,但应看到它的长期效力。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陕西站在世界舞台的一次重大机遇,因此,应大胆创新尝试,复制好的经验,开辟新的方法,用开放的姿态,让世界了解陕西,为陕西找到适合经济发展独有之路。突出三大片区九大功能区不同的功能特征、区位价值,相同类别的产业在同一区位的集聚,以全球视角,激发良性竞争,让本土企业在开放竞争中提升产品和企业竞争力,同时带动该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多层次多产业多地区提升外贸进出口,助力陕西经济发展。例如:鼓励杨凌示范区的科技农业走出国门,从世界视角,不断发现新商机,让科技农业在全球市场真正带来经济效益;西咸新区作为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应重点推动软件及服务外包、国际会展等七大服务贸易优势领域加快对外发展,从而推动服务业全面发展,打造“陕西服务”优质品牌;扩大国际港务区的物流优势,简化通关程序,提升通关效率,让企业真实感受世界的“一步之遥”。此外,投资环境建设是加快外商投资的生命线,加快简政放权,用快且优的服务,让外商感到便利;制定制度法规支撑市场变动,让外商感到可靠;用优惠的政策真正惠及企业,让外商看到陕西的信心;紧抓外商投资项目跟进,及时帮助外商解决项目运行中的问题和难点,让外商真正感受到陕西投资环境的改善,从而扩大陕西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