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渭南科技创新上台阶 齐心协力绘蓝图

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综合楼建设开工仪式在西安举行

渭南市2017年县市区科技局长座谈会

全省农业科技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与会人员参观大荔新颖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综合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对接会

渭南科技创新大讲堂专题讲座在高新区举行

渭南市博士专家科技服务行动启动仪式

我市科技工作者与帮扶贫困户促膝相谈嘘寒问暖

我市近20家科技项目与金融资本实现对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早已被公认。

“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重要性的论断。2017年,我市以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科技进步贡献率、R&D占GDP比重、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发明专利申请量四项省考指标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且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的《关于建设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渭南高新区与蒲城高新区协同创新发展的意见》,促成了华州工业园建设渭南高新区东区、蒲城高新区加挂渭南高新区蒲城产业园牌子;按照研发创新在西安,成果转化在渭南的思路,筹建渭南创新创业孵化器。起草了飞地孵化器《建设意见》和《运行方案》,2018年下半年将正式入驻开展工作;组织的56家企业参加中省创新创业大赛,其中13家企业获奖,科技部因此为市科技局颁发优秀组织奖;市知识产权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安部评为“2016年度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和公安机关执法工作突出集体”……过往,硕果丰硕;未来,美好可期。推开新时代的大门,全市科技系统踏上新的征程。2018年全市科技系统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中省科技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实施“追赶超越”为主线,落实“五新”战略和“三地一中心”建设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两大创新体系,提升企业两个能力,推进三类协同发展,促进四链融合互动,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创新型渭南建设迈上新台阶。

健全两大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十三五”时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发展的新引擎。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了我市经济的发展。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走向科技创新制高点。今年,我市将健全两大创新体系,首先,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制定创新型渭南建设工作计划,加快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步伐。其次,完善“一市一策”科技行动方案,实现产业需求与科技资源无缝对接。提升各高新区创新发展能力,促进渭南高新区争先进位,富平高新区高标准运行,蒲城高新区延伸产业链条。新增省级创新型县市区1个。实施“一县一策”科技行动方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各县市区突出产业特色,完善创新链条,打造科技品牌,增强县域竞争力。支持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建设,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向县域转移。指导大荔县、富平县、白水县做好创新示范县建设工作,新建市县共抓示范县1个。提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水平。支持同济大学在渭建设新能源汽车、酵素产业等创新中心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加强与渭师院、陕铁院、渭职院等在渭高校衔接,配合筹建协同创新研究院,多领域开展博士专家服务基层专项行动计划。规范提升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建设,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

提升企业两个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为自主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源头。我市首先鼓励支持企业持续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与示范,开发一批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新特产品。按照国家和省上统一部署,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参加科技型中小企业网上评价工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年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

其次,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以培育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为抓手,延伸技术服务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年创建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家、科技服务机构3家。指导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技术合同交易登记工作,全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总额3.55亿元。指导县市区做好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全年申报省级科技奖10项以上。推进三类协同发展:

高新区协同发展、校地深度融合、市县融合

协同发展主要是抓住协同要义,突破协同瓶颈,创新协同路径。今年我市落实市委、市政府文件要求,推进高新区协同发展,明确渭南高新区东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指导编制发展规划,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双创平台和各类创新研发平台。支持渭南高新区加快与蒲城高新区协同创新发展,指导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两区科技与产业、科技资源要素、创新主体协同发展。

加强校地科技合作工作。创新市县校地科技合作机制,推动高校人才、智力、信息等要素向县市及企业流动,助力校地校企科技合作。强化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园区、孵化机构管理,支持开展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加强与同济大学、西工大等高校院所联系,利用各类科技合作展会,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

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提升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管理水平,重点支持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加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培育申报工作,全年新增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

促进四链融合互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构建好现代创新体系,无疑是破解当前难题、真正激发出“第一动力”的关键所在——

加快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围绕“三地一中心”建设要求,修改完善市级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实施意见,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政策支持。开发市级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在网上办理各类科技计划的申报受理、执行进度监管、验收成效监督等科技业务。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对到期项目进行验收结题。

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供给。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措施。落实“陕九条”,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来渭创新创业人员住房保障意见等政策意见,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提供政策供给。

打造众创空间升级版。巩固提升各类众创空间孵化服务能力,打造我市众创空间升级版。举办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持续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发挥创新创业联盟作用,加大项目路演、学习培训、经验交流、对外宣传力度。加快渭南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建设,发挥基金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作用。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家以上。

提升“星创天地”建设水平。指导各县市区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构建不同类型的“星创天地”。引导农业科技园区打造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星创天地”。鼓励市域内高校院所参与建设“星创天地”。做好现有“星创天地”升级晋档工作,全年新增省级“星创天地”1家。

深化科技资源统筹改革。组建渭南创新创业孵化器运营团队,制定运营方案,加快孵化器建设步伐。发挥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服务功能,实施好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渭南分中心专项、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专项等项目。明确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定位,集聚创新资源,拓展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和职业农民培训功能,推动园区成为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促进渭南驻西高新科技工作站更好地发挥作用,对接高校院所,匹配技术需求,招引科技成果。

新时代意味着新使命,新目标召唤着新作为。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科技系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昂首阔步迈入新征程,劈波斩浪,击水中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姿态去拥抱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