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闪耀着砥砺前行的熠熠光辉,时间记载着拼搏进取的铿锵足迹。2016年,榆林改革从搭梁架柱到全面施工,从磅礴起势到箭离弓弦,正披荆斩棘、强击靶心,发出催人奋进的时代最强音。
1、深耕“供给侧改革”不断释放能化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我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以产学研联盟为纽带,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坚定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进科技专项和关键技术攻关,不断助推能化产业向高端化迈进,释放出改革创新澎湃动能。一年多来,“榆林煤”取得国家产地证明商标,《“榆林煤”产地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正式出台,世界首套“循环流化床煤制芳烃技术”示范项目进展顺利,全球首创“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技术进入工程设计阶段,“大型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被列为全省首个重点产业创新链,粉煤中低温热解技术攻关取得新进展,“煤油气综合利用工艺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环保优质洁净的“榆林煤”“榆林兰炭”成为冲破“雾霾围城”拳头产品,受到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两湖一江和西南地区青睐,并首次实现出口,远销东南亚。
2、“星创天地”之火助农村创新创业呈燎原之势
6月1日,我市“星创天地”成果亮相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11月25日,全国“星创天地”建设现场会在榆林成功召开。一年来,我市以农业科技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科技示范基地为基础,以项目资金、岗位晋升、融资担保等扶持激励政策为保障,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创意创业空间和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助推“星创天地”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市已建成“星创天地”13个,入选全国首批“星创天地”名单4个,入孵中小微企业近百家,入驻创客、技术成果拥有者、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等各类科技人员千余人,转化科技成果52项,推出产品97个,基本形成了创业主体大众化、孵化对象多元化、配套服务专业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建设运营市场化的农业众创体系,星星创业之火已在榆林农村大地呈现出燎原之势。
3、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助推政府职能大转变
倾力打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原先分散进行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药品耗材及医疗器械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等10余种公共资源交易进行整合,建立起统一的业务管理、操作规程、资源共享和服务标准体系,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全程电子化、监管法制化、配置市场化、运作阳光化,为我市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石。
4、整合中职教育资源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如何办职业教育,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专业技能人才?今年,我市中职教育资源整合回答了这一问题:撤消榆林农校、林校、卫校、财校原有建制,全部划转为榆林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分别设立农学院、林学院、医学院和财经学院,合并相近专业科系,人财物由榆林市职业技术学院统一管理,实行中职、高职、“3+2”等多种形式办学。中职教育资源整合打通了中职毕业生进入相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继续深造的通道,优化了全市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5、传媒中心勇当全省媒体融合式改革排头兵
12月16日,由榆林社、榆林广播电视台、榆林新闻网融合组建而成的榆林传媒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榆林宣传文化事业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也为全省媒体融合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传媒中心将充分发挥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优势特长,聚焦破解功能重复、内容同质、力量分散、人才缺乏等问题,打破报、台、网各自为政局面,建立集约高效优质的新闻采编平台和资源多频道共享、信息全媒体发布的传播机制,打造“新型媒体矩阵”和“传媒中央厨房”,大幅提高榆林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6、市纪委率先启动派驻机构全覆盖
11月17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市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关于全面落实市纪委向市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方案》,按照全面派驻、分类指导、职能明确、权责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派驻机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计划将派驻纪检组编制统一收回市纪委,单独、综合派驻20个纪检组,统一名称、统一管理,切实推动派驻机构“全覆盖”,有效增强执纪监督的权威性,全面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迈上新台阶。
7、大柳塔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推开
9月28日,大柳塔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挂牌成立,不仅为大柳塔的发展历史翻开了全新一页,同时也为全市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推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开启了新的征程。一年来,试验区完成行政区划调整,组织管理架构基本定型,四大班子配备到位,“四办五局一中心”加快建立;神东总医院和文体中心正式加挂试验区牌子,地企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市城投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城市化建设全面启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各类规划抓紧编制;小城市培育基金平台加快组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绿色循环、交通便捷、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市正快步向我们走来。
8、赵家峁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取得新突破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号角吹响了榆阳区赵家峁人大胆探索创新、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奋进曲。该村通过推出“确权确股不确地”新模式,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通过土地折股,让资源变股权、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所辖土地全部实现集中经营、规模种养和集约管理;通过科学整合集体“三资”,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打造以“杏花溪谷,峁上人家”为主题的旅游新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真正为破解山区土地零散、贫瘠撂荒、资源利用率低下和村集体经济“空壳”难题,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9、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市、县、镇、社区”四级互联互通
2016年,我市将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列为“民生十件实事”之一,以标准化建设为引领,以智能化管理为支撑,以“市、县、镇、社区”四级互联互通试点为突破,坚持“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的服务理念,积极融合运用“多规合一”试点成果,大力推进实体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建设,着力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绥德县政务服务中心四级互联互通试点已全面完成,“多规合一”业务平台上线运行,为我市建立上下贯通、层级清晰的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彻底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标志着榆林政务服务中心互联互通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10、横山撤县设区开启榆横一体、城镇融合发展新起点
11月9日,横山撤县设区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榆林市行政区划由1区11县调整为2区10县,市辖区人口由原来的55万人扩大为92万。撤县设区不仅有利于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公共服务等快速向横山区覆盖延伸,加快城镇化进程,而且能够为榆林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力、促进城市整体发展营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对于打造榆横一体、规划衔接、产城融合新格局,助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陕北能化基地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