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宽社合阳农业优势明显,条件优越,全县果业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苹果面积25.6万亩,红提葡萄15.5万亩,奶牛存栏4.46万头,水产品4.3万吨,是中国红提之乡、全国商品鱼基地县。2015年底,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2972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8367元的35.5%。农业仍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柱。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打造生态农业品牌是当前的重要工作,必须做到五点。一是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首先,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是与省市同步发展的需要。“十三五”以来,中省市各级都把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作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省上提出陕西要成为全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样板、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并在全省建设22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发展;市上也提出现代农业强市战略,建成全省绿色食品基地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其次,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按照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消费市场的需要,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是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信息化、品牌化,就是努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快速提升农业效益。第三,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是合阳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合阳农业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物占比较大,而经济类作物仅占总耕地的43%,面积偏小。农业产业有土地缺规模,有发展缺品牌,有质量没效益,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因此,要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提高干群思想和认识,转变观念,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发展生态农业的共识。二是要高点定位、着眼“四化”。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定位好农业转型的方向是关键。合阳农业转型要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以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力军,走无公害、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形成技术先进、特色鲜明、品牌知名、效益凸显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培育一批能够充分体现合阳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知名产品和品牌,建设现代农业先行区。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四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质量有机化、生产监管智能化。到2020年,全县果业面积达到60万亩,其中苹果面积35万亩,红提20万亩,时令水果5万亩;粮食面积50万亩;蔬菜面积10万亩;奶牛存栏10万头,生猪50万头;生态农业主导产业覆盖面占比达到70%以上。全面推广无害化处理模式,规范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管理和使用,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5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有机肥使用量增加30%以上,中高毒农药全退出,低毒农药全覆盖。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全县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三品一标”认证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20个;新增国家驰名商标2个、省市著名商标10个、省市名牌产品15个。在园区、基地建立作物生长要素监测、作业全程监控、农产品质量追溯三大系统,健全县级智慧农业网络体系,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电子商务、二维码等现代信息手段,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可查询、质量安全可追溯、网络营销全覆盖。三是要抓好园区、健全体系。以现代农业园区和韩合农业主题公园为平台,逐步形成完整的科技、监管、生产、营销四大体系。第一,构建生态农业科技支撑体系。邀请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教授及其团队,建立合阳弘毅生态农业示范站,重点推广“六不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关键生态农业技术,实现生态农业项目、品牌、技术、人才成功移植。依托西农葡萄试验示范站,围绕生态果业发展,建立生态葡萄、生态苹果、生态樱桃、生态冬枣等试验基地和示范点,提升试验站服务功能。整合全县各类技术培训资源,依托现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重点对基层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开展技能培训,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第二,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整合全县检验检测资源,建立合阳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实现资源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健全农产品可追溯管理体系,建立“高度开放、覆盖全县、共享共用、通查通识”的智慧农业监测平台,与省优农中心追溯平台对接融合,实现所有农产品“生产有记录、入市有检测、包装有标识、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加强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第三,构建生态农业生产体系。按照种养产业配套、生产过程清洁、资源循环利用、产品优质安全的要求,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小循环、现代农业园区中循环、县域生态农业大循环”的生态循环模式。推广种植业清洁化生产技术,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高效农药替代,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第四,构建生态农产品营销体系。创新营销方式,采用设立社区直销店、“会员制销售”和“互联网+销售”等形式,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培育营销主体,把农产品营销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和经营主体培训的重要内容,打造一批有技术、懂网络、会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健全营销体系,强化农产品市场体系、流通网络以及冷链物流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产品营销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要示范带动、创建品牌。实施示范基地创建工程,扩大生态农业发展规模。创建更多的千亩、万亩园区。在现有园区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加快种、养、加、销、游等五业融合,延长生态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发展空间。通过五年努力,力争创建5—8个生态农业示范镇,100个生态农业示范村,1个万亩以上生态农业示范园,3个5000—10000亩生态农业示范园,20个500头以上的生态奶牛养殖示范场,20个1000头以上的生态肉猪养殖场,形成点线面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创建生态农业品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申报“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基地,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主要农产品认证率必须达到100%。实施生态品牌培育工程,重点依托地理标志产品和特色产品,打造“合阳苹果”“合阳红提”“合阳红薯”“合阳花椒”“合阳莲菜”“合阳黑乌鳢”等区域公共品牌和知名品牌,以品牌赢得市场,以市场引领消费。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紧密合作,建立基地,注册商标,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全省著名商标和名牌农产品。五是要做好保障、夯实基础。出台《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打造生态农业品牌的意见》,明确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奖补措施,每年投入2亿元以上,其中列支扶持奖补资金5000万元,统筹财政、经发、农科、国土、水务、扶贫、果业、畜牧、水产、农机等相关部门涉农项目资金1.5亿元,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集中安排用于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按照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试点县的要求,深化农权贷改革试点,管好用好新农贷、畜保贷,将风险担保基金由现有500万元,逐步扩大到1000万元以上,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生态农业建设。同时,重点支持生态农业创建活动中的示范镇、示范村、示范园区、示范点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围绕农田水利建设和水资源配置项目,通过改造、新建泵站工程,完善现有灌溉设施的渠系配套,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实施节水灌溉项目,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建立一批节水灌溉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重点围绕土地整理、土地深松、保护性耕作等项目,建设一批旱作生态农业示范点。实施道路林网项目,利用农业综合开发、乡村道路建设、田间林网配套、移民扶持项目,支持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示范点、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防灾减灾项目,应用设施大棚、防雹网、防鸟网、生物防控等现代设施,提高生态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另外,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在电视台设立生态农业宣传专栏,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生态农业发展理念、政策和典型,通过总结宣传成功经验,扩大示范创建的带动效应,以点带面推动生态农业健康发展。将生态农业发展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月汇报、季度督查,半年评比,年终考核,确保生态农业建设目标任务全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