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在秦岭的迤逦盘山公路上,目之所及,烟田青翠,连绵如海,秀色绝美。
近日,记者深入洛南、安康等地采访,发现在这美景的背后,当地农民种烟脱贫的致富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近年来,省烟草专卖局加大烟草扶贫力度,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专项投资,以及技术指导和培训,使众多贫困农民成为职业烟农,在技术指导和包销合同以及歉收保底赔偿的支撑下,让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了底气。昔日不打粮的山坡地、边角地,成了山区群众的“聚宝盆”。
打好翻身仗与贫困说再见
20年前,刚刚20出头的安康市紫阳县广成乡八庙七组村民马孝华,怀揣脱贫致富美梦,借贷凑了十几万元,承包了村里100亩板栗园。本想通过大干一场,过上好日子,结果到头来,竟赔了个精光。不服输的马孝华,重整旗鼓开始养猪,可赶上出栏时猪价下跌,又赔了。无奈,马孝华和媳妇只得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还债。
1997年,一次回家探亲,彻底转变了马孝华的命运。
看到部分村民种烟收益不错,马孝华的心又动了。当得知烟草公司给每户烟农修了小水窖、建了小烤房、修了机耕路,给专项补贴,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关键还是和每户烟农签订了保底保险,马孝华两口子下决心试种了3亩,当年就尝到了甜头。一晃19年过去,马孝华烟叶种植扩大到10多亩,成为职业烟农,不仅还清了十多万元外债,盖起二层楼房,还供养大女儿大学毕业和小女儿高中毕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如今,像马孝华一样靠种植烟草脱贫致富的农民,遍布陕南,数不胜数。
商州市洛南县花庙村村民王永红,种植烤烟由最初的8亩发展到现在的16亩。“13年了,你猜我种烟挣了多少钱?”王永红指着身后的楼房自豪地说,“我花28万元盖起了这栋楼房,现在一年光种烟就收入4万多块,彻底与贫穷说再见了!”
花庙村委会主任苏福会说,近年来烟草公司给村上修机耕路10多公里,建排水渠4000多米,修水窖水池子33口,为烟农建烤炉241座,总投资达1400多万元。全村烤烟种植由60多亩发展到4230亩,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650元增长到去年的8100元。今年仅烟叶一项,预计收入1800万元左右。
专业合作社托起致富梦
发展现代农业,靠农民单打独斗,很难形成稳固的基础。合作社,成为现代农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连接点。
“合作社,不仅解决了种植规模不大、分散经营的问题,还解决了烟农劳动力不足、资金不足、技术不成熟的问题。”洛南县景村镇镇长李海英说,2009年,农村能人张省勤,在烟草部门扶持下,通过土地、现金、劳动入股三种形式,组建了全省第一个惠农合作社。“农民自己种地效率低,收入也有限。大家都愿意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保障自己的权益。”
整合零散土地,集中闲置劳动力,提高烟叶生产率……合作社实现了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种植,培养了一批职业烟农,生产效率倍增。不仅如此,逢年过节,合作社还给贫困户和孤寡老人送去米、面、油,并安排他们在合作社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拿一份和年轻人一样的“工资”。目前,张省勤的惠农合作社,服务氛围覆盖16个村100多个组,种植烟叶4800亩,跻身全国“百强”合作社行列。
截至目前,我省已组建烟农专业合作社75个,入社群众达1.2万户,组建育苗、机耕、植保、分级、烘烤、运输6个环节的专业服务队236个,专业化服务人员达1473人。谁家有困难、人手短缺、打个零工等,都会第一时间想起合作社。烟农专业合作社,不但使烟农的种植更高效、更标准,还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收益。有了这座“靠山”,托起了更多烟农脱贫致富的梦想。
打好基础牌发展更长远
如果水、路、电等基础建设跟不上,农民脱贫致富的路,就不可能走得长远。
农业要发展,基础建设是根本。2010年以来,洛南县以全国“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契机,累计投入2.26亿元,大力开展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烟水、烟路、烟炉、烟机具等设施全配套,全县建设水池70座、机井18眼、提灌站3个,沟渠58条18.8公里,管网10条61公里,建设机耕路170条199公里。
“基础建设,不仅保生产,关键时刻还能保性命!”保安镇一工作人员说,今年7月9日夜,洛南县洛源、保安等地突降暴雨,洛河两岸8个镇100多个村紧急动员,启动洪灾应急预案。幸亏即将建成的张坪水库及时削峰纳洪,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国家烟草专卖局在陕西援建的第一座水源性工程,张坪水库项目投资1.71亿元,兼具城镇供水、农业灌溉、防洪减灾和旅游开发4大功能,对解决洛南县西部梁塬8万亩基本烟田灌溉、县城等20万人生产生活用水以及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十二五”期间,全省烟草行业累计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5亿元,建成各类项目逾5万个,争取国家局援建水源工程项目2个,援建资金达2.5亿元,累计投资达到15亿元以上。同时,全省烟草行业还积极捐建学校、资助贫困学生、为当地建设惠民工程,争做“扶贫先锋”,着力引领更多贫困山区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