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陕西军工优势孕育产业竞争力

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基地,陕西拥有中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基地,是航天动力之乡和兵器工业重镇,也是我国军工电子、水中兵器和核燃料的重要研制生产基地。5年来,陕西军工完成多项国家重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在大型飞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领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挺立在高新技术研发的“潮头”。

陕西众多的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集聚着各领域的高精尖技术,人才资源丰富,是全省科技创新的重要骨干力量。将军工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使其成为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的重要力量,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做好军民融合的大文章,是我省实现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的重要抓手。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学部署,5年来,陕西肩负着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重大使命,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我省军民融合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目前全省军转民企业已达到300多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80多家。越来越多的军工高新技术借力资本化运作进入市场,有效地带动了地方产业发展。

同时,在各级政府推动下,陕西军民融合基地园区建设突飞猛进。依托军工实力形成的航空、航天、兵器三大产业基地和航空智慧新城、船舶科技、军工电子、通用航空、航空装备制造、航空维修服务、军民用新材料七个园区,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配套条件完善、集群效应凸显的发展态势,为军民融合深度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军工技术嫁接民品赢得市场

产业融合是军民融合的主战场,军工技术转化为民品,能否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是检验军转民成效的主要标准。省国防科工办主任原忠德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陕西军工民品已经从最初的一般消费品、低层次工业品,逐步向与军工技术同源或工艺相通的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品迈进,并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其中一些产品已成为市场的“宠儿”。

航天科技六院下属的民品子公司——西安航天华阳机电装备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壁纸印刷设备,打破欧美的垄断,目前赢得国内90%的市场。

华阳壁纸印刷设备的超凡之处,得益于其嫁接了航天技术精益求精的品质。

华阳公司副总经理杜亚文告诉记者,华阳壁纸印刷设备能在国内市场崛起,关键在于一流的技术。如今,华阳壁纸印刷设备与德国、日本的同类高端设备处于同一技术平台,但价格比国外产品低,仅是德国产品价格的30%,这自然受到了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作为军转民企业,华阳公司利用自身的技术积累和航天企业的技术实力,不断进行成套壁纸生产设备的研发,先后研制出第一代至第五代壁纸生产线,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现在,国内众多知名壁纸生产企业,如杭州大航、宁波爱美家、安徽紫荆花等企业以及土耳其、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知名壁纸生产企业,先后引进了华阳公司最新研制的赛默森L100领先型壁纸生产线。华阳公司也凭借技术优势,取得国家授权专利175项,其中发明专利53项。

航空工业自控所是航空飞控系统专业的龙头研发生产单位,在飞行控制系统领域有着多年的技术积累,拥有一大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其下属民品子公司航控捷易机器人公司,2015年成功研制了应用于工程机械的集成智能控制系统,这是国内首次将航空电传控制技术、直接驱动阀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我国自主研制的工程机械控制系统。工程机械集成智能控制系统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挖掘机、装载机和平地机等工程机械设备,达到了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工程机械集成智能控制系统是一套可定制、可通用、易扩展的跨平台电液控制产品,可用于工程机械、军用装甲、资源勘探等多个方面,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该产品的技术垄断,使该领域的产业分布结构迅速改变,也为该产业打开了发展空间。

眼下,航天科技四院、航空工业西安计算技术研究所、兵器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等数十家军工单位的高新技术,纷纷“借船出海”,加快产业转化,开发出的产品在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为陕西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着力量。

2基地园区建设为军民融合打造平台

通过基地与园区建设,为军民融合打造平台,这是我省近年来拉动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西安航空产业基地形成了以整机制造为主,机载装备、航空大部件、航空新材料为分支,航空改装维修、零部件加工、飞行培训、航空旅游为配套的全产业链体系。西安航天产业基地形成了以航天运载动力、卫星应用和航天技术应用为主的国内最大的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以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新材料与新能源为主的产业构架初步形成。

位于西安兵器工业基地的西安彩晶光电科技公司,其正在建设中的新项目是个军民两用项目,借助兵器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的高新技术,总投资2亿元,占地155亩,今年年底要实现投产。公司生产的彩色液晶显示器材料,是一种军民两用的高档电子化学品,市场前景广阔,且需求量很大。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亿元。

彩晶项目只是西安兵器基地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一个缩影。自兵器工业集团与陕西省战略合作共建西安兵器基地以来,基地的军民融合事业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期间,西安兵器基地坚持“兵器主导、开门办园、军民融合、合作共赢”的建园方向,累计落地26个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50亿元,聚集了每年约300亿元的综合产出能力,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2016年4月,兵器工业集团与陕西省《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进一步夯实了中央与地方合作共建军民融合基地的基础,基地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列入兵器工业集团专项规划,基地发展站上了更高平台。

位于阎良区的西安航空产业基地积极探索军民深度融合特色发展新模式,依托全产业链体系,逐渐探索出了军工自转、校企联转、民企参军、院所自转、军民共转的“五维互融”新模式。

军工自转,即支持航空央企直接研制开发民用航空产品。航空基地在全力保障国家重点型号研制的基础上,大力支持航空央企通过业务剥离、军民分线、产业合作等方式参与民品研制。目前,新舟60支线客机成功商业化,带动国内130余家供应商发展。新舟600客机完成适航取证并交付用户;新舟600F民用货机成功首飞,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新舟700新型涡桨支线飞机研发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试验样机初步设计,计划2018年首飞,达产后将年产42架飞机,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6亿元。

同时,航空基地的校企联转、民企参军、院所自转、军民共转等军民融合路径也得到了大力扶持,积极推进。

我省军民融合基地园区因地制宜,以不断创新的理念为军民融合产业项目的孵化提供适宜的环境,使全省军民融合的“热度”快速提升。

3多方推动军民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加快推动我省军民融合,离不开军民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原忠德告诉记者,构建军民协同创新体系,旨在大力推动军民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目前,我省已启动了陕西军工科研仪器和设施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审核发布了首批共享设施设备目录,1000余台(套)重大试验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实现开放共享。

7月21日,由20多所在陕高校与国防科技、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和装备采购部门等共同发起的陕西高校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联盟在西安成立。联盟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校校、校企与校地之间的融合,提升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开展军民科技融合创新,服务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

该创新联盟挂牌的同时,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陕西省智能制造和先进控制技术产业联盟也同时诞生。该产业联盟旨在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推动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将在5年内孵化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5家,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5家。年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以上。

目前全省军工单位与高校和地方企业建立了2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和25个省级工程中心,10个国家级和4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个博士后工作站,20个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原忠德告诉记者,按照国家军民融合、创新驱动、“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部署和要求,我省“十三五”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建设100个军民兼容技术支撑平台,打造10个百亿级和10个50亿级军民融合大集团大公司、4个500亿级军民融合基地和6个200亿级园区,新培育300家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军民融合产业总收入达到4000亿元以上。

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陕西军工为支撑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军地之间技术扩散融合的内在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军工高新技术要在民用领域实现突破,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各级政府和各市场主体在现有基础上应不断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寻求新的路径和手段,最终形成军工技术、军工产业和民用技术、民用产业相通相融、互相壮大的局面,为国防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腾飞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