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西安高新区全力推进技能人才培育与引进

本次活动为企业和技能院校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平台

12月12日,阳光驱散连日的阴霾,西安高新区会议中心一楼大多功能厅内一派火热景象,美光、三星SDI、比亚迪等一批高新区先进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四川等省市的100多家技能人才院校代表齐聚一堂。大家围绕高新区产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开展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一批校企合作协议在这里签署,一批新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也集中授牌。在这里,高新区技能人才培育与引进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开启了新的篇章。

产业升级带来人才需求新格局

“技能人才是先进制造业稳固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保障技能人才供给已经成为高新区的一项重要职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辉在当天的致辞中这样说。他表示,先进制造是高新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围绕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是旺盛的人才需求。

近年来,随着三星、欧文斯科宁、施耐德等一批生产制造型企业落户,以及新材料产业园,环保科技产业园等新园区相继成立,西安高新区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走向多元化。伴随着这些知名企业的入驻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除了引发对高层次人才的强劲需求,高新区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据统计,2014年高新区共有100家企业提出技能人才需求16960人。如何满足企业旺盛增长的人才需求,成为了高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明年预计将增加操作工及技术员岗位500到800个。”在活动现场,高新区先进制造企业代表美光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光在高新区发展良好,近日第四次在西安高新区增资建设封装项目,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有大幅增长。同时,中兴、比亚迪、富士达等企业也有着同样旺盛的人才需求。

其实,早在几年前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就开始未雨绸缪,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围绕高新区发展大局,增强人才服务工作的前瞻性,在继续做好高层次研发人才引进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生产管理型、生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为高新区产业格局的调整积蓄力量。在深入研究产业发展方向,广泛调研企业用人需求,有计划的做好人才工作预案,加强了技能院校的联系。为了满足企业家急需紧缺人才,高新区还给予中介机构补贴,鼓励其为高新区提供和推荐技能人才。2013年,共有20家机构为比亚迪、联合汽车电子、庆安制冷、中航富士达等企业输送了近万名技能人才,确保了高新区主导产业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增长。

按需订制打造人才培养新基地

面对旺盛的技能人才需求,为了从源头保障供给,2013年,西安高新区另辟蹊径,通过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方式,通过奖励职业院校、中介机构、技能人才等举措,为制造型企业提供技能人才保障。陕西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5家职业技术学院成为首批“高新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高新区建立了技能人才信息定期发布机制,选择专业设置与高新区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职业技工院校建立高新区技能人才基地,开设定制班,加强企业与院校在课程设置、实习等方面的合作。高新区企业也可以选派技术、管理人员到职业技工院校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的教学和指导,建立较稳定的人才供给机制,而订制班学员也将有机会走进企业,进行实践操作。2013年9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陕西京英职业技术学校、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技能院校的高新区首批21个技能人才订制班相继开班。首批订制班涵盖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工维修、数控技术等10多个专业,学员人数达到1500人。

在此次百家院校高新行活动中,又有15家技能院校成为“高新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壮大了高新区技能人才储备。当天,这些技能院校负责人还到美光、比亚迪、富士达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了企业的生产、住宿和用餐环境,与企业深入对接,多家院校与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高新区的企业确实有很大的技能人才需求,而且也能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我们愿意让学生来这里。”多家技能院校的负责人都表示,愿意与高新区企业真诚合作,联手育才。

外引内联充实人才培育新力量

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的方式,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新区逐步建起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良好制度。为了扩大人才储备,高新区还外引内联,采取多种方式,在更大范围内充实人才培育新力量。

一方面,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与企业共同成立了由七名工作人员组成的技能人才专项办公室,负责企业的整体招聘工作,调动所有人才资源,共同开展技能人才招聘活动。另一方面,则加大了高新区技能人才需求的宣传力度,不但在西安本地媒体,还在汉中、安康、银川、平凉、天水等省内外地市人才网站、招聘会场等人才招聘媒体上广泛宣传高新区技能人才招聘信息。

今年国庆节前后,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多方调研技能人才供给情况,积极联系陕西、晋西南、豫西、甘肃、宁夏等二十多个地市人才机构和技工院校,力图多渠道长远解决技能人才供给。同时,积极促成了此次“百家院校高新行”活动,为高新区构建长远的技能人才培育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次活动中,比亚迪与平凉技师学院、斯瑞公司与西安技师学院、庆安公司与陕飞高等技工学校、三星SDI与陕西国防技校、富士达与西安职业学院代表就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今年12月4日,教育部也发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六项主要内容中,就有职业院校要调整专业结构:紧贴产业、紧贴企业、紧贴职业岗位设置专业,重点设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鼓励类产业相关专业,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这无疑与高新区的当前正在实施的技能人才培育战略不谋而合。

今后五年,高新区还将实施“5111人才计划”和“6项工程”。其中,在“5111人才计划”中,高新区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引进和培养100名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高层次人才,10000名高技能型人才。同时,通过实施“人才引进工程”、“人才服务工程”、“人才培育工程”、“人才留用工程”、“人才激励工程”以及“人才保障提升工程”等6项措施,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结构、统筹科技资源、培育产业集群、建设人才高地,推进西安高新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