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关于转发区经委《关于促进松江区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区经委制定的《关于促进松江区商贸 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予以转发,请遵照执行。

  2016 年 7 月 28 日

  为贯彻“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补短板”的

  工作要求,加快推动我区商贸服务业健康稳定发展,优化提升 商业发展模式,扶持商贸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商贸业转型升级, 结合我区实际,经研究,现就促进商贸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 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以“保障基本需求、满足多元需求、促 进消费增长”为总方针,以提高商贸业综合竞争力和促进消费 增长为出发点,建设成为上海服务长三角、对接国内外的西南 重要门户枢纽和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进一步发 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进一步发挥商贸服务业对全 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新型城镇化 建设,促进我区由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变,将松江打造 成为产城融合发展引领区、与新城功能相匹配的现代商贸服务 业集聚区、商旅文体综合体验消费目的地。

  二、基本原则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全方位的消费需求 为核心,坚持把扩大消费、培育新增长点作为商贸业发展的根 本动力;坚持把布局集约化、特色化发展作为商贸业发展的重 要抓手;坚持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为重要导向,促进商贸服务业提升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区实现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000亿元,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750亿元,年均增长率8%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全区比重达到50%,其中商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45%。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商贸服务业体系建设

  做到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以区域业 态功能提升为目的,着力构建地区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中 心及新市镇商业,兼顾特色商业街、产业园区商业和商业流通 基础设施布局引导,推动商贸服务业服务业融入“互联网+”发 展新模式,促进商业与人口、交通、市政、生态环境之间的协 调发展。逐步建立与松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优化、 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商贸发展体系。

  (二)加快重点商圈布局发展

  重点建设广富林路-辰花路城市服务经济集聚带,串联起国 际生态商务区、大学城地铁站枢纽、广富林、经开区商业配套 项目、天马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重大项目开发;提升完善新松 江路沿线以开元地中海、东明广场、绿庭广场等为主要载体的 新城商业中心,调整提升中山路、人民路沿线以松江商城、平 高鹿都商业广场等为主要载体的老城商业中心,加快建设以万 达广场、五龙商业广场、富悦酒店等为主要载体的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商业中心,发挥广富林遗址公园、天马现代服务业集

  聚区、临港松江科技城等商旅文休闲功能区的辐射扩散效应。

  (三)推进社区商业发展和品牌经营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九亭、新桥、泗泾、 小昆山等街镇发展社区商业,着力打造新理想、永航、贝尚坊、 三湘、云间商业广场等若干个 10 亿级社区型商业中心,加快形 成社区商业“多点开花”的良性竞争局面。加快引进国际和国 内高端商业品牌和经营企业,发挥品牌综合效应,支持知名企 业及“老字号”企业运用品牌、管理技术等优势发展连锁经营, 在新建社区、交通枢纽出入口、繁华街道以及楼宇集中地等区 域,整合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超市和生活服务品牌连锁店, 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四)大力培育特色商业街区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产业优势和 经济优势,以产业发展的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为目标,对 空间布局、文化特色、业态定位、生态景观和配套设施等方面 进行科学规划,整合市场资源,引导商家集聚,打造特色商业 街区。着力营造泰晤士文创休闲街区、车墩老上海风貌休闲街 区、华阳老街、仓桥明清风貌街区等特色街区的商业氛围,提 高城市文化品位。

  (五)支持做大做优餐饮业

  积极培育和发展早餐市场、快餐市场、特色美食街。推广放心早餐工程,着力打造以大型餐饮龙头企业为主体,以现代

  主食加工配送中心为支撑,以连锁早餐销售网点为载体的现代 化早餐供应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特色餐饮一条街建设,培育发 展特色餐饮业。加大对龙头餐饮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引导 华亭湖、农家乐等企业继续向家庭消费、特色消费转变,支引 导和支持餐饮龙头企业整合现有资源,延展服务网络,实现加 工配送中心或中心厨房的合理布局和服务功能的提升,到 2020 年培育营业额 1 亿以上的餐饮企业 2-3 家。

  (六)推动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

  按照“调整一批、改造一批和提升一批”的工作目标,推 进全区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标准化、市场建设规范化、市场经营 品牌化,更好地发挥商品交易市场在繁荣商贸服务业,力争“十 三五”期间关闭或搬迁 7 家市场,整改提升 4 家市场,完成 19 家达标市场,关闭 2 家变相市场,完成 1 家市场土地置换。实 现各街镇、开发区至少有 1 家三星级以上农贸市场,标准化菜 场覆盖率 100%,完成 15 家农贸市场的标准化二次改造,提升

  17 家农贸市场的星级。对符合松江商贸发展,且有一定规模及 相应管理能力的市场,加大投入,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提升市 场竞争能级。

  (七)推进商务诚信体系建设

  倡导诚信经营和规范服务,鼓励企业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教育,提高商贸行业服务质量。积极推进“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根据行业情况,制定“诚信经营”示

  范店(企业)、街、市场标准,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的开展“诚 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开展商 品质量、服务水平、购物环境等内容的消费体验评价。对创建 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授予诚信企业示范单位称号。

  五、相关政策

  (一)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优化本市土地和住房供应结 构的实施意见》(沪府办【2016】10 号),统筹协调区域内商业 办公用地供应,规范商业设施的开发建设,逐步改变商业网点 多、小、散、空的不合理布局。对不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 商业网点规划的商业项目,规划、商务等部门不予审批。

  (二)对以打造我区商贸消费品牌,吸引居民消费和营造 商业氛围为目的,区域内重点商贸企业参与为主体的商业或公 益活动,经事先向区商务部门备案后,公安、城管、绿化市容及所属镇、街道相关部门应对活动相关公共布展给予一定便利, 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三)对重点商贸企业配送车辆的通行和停靠,公安、交 通、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优先安排,提高配送效率。

  (四)对于确定重点发展的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仓储 设施项目,优先安排土地指标。

  (五)对区商贸领域重点企业的高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 和管理团队,经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认定,享受相关人才政策。

  (六)对按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要求进行新建或改造的农贸

  市场,经验收合格后。给予一定补贴;凡被评定为“星级菜场” 的农贸市场,视星级评定情况给予一定奖励。

  (七)对新引进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或购物中心),建筑面 积 5 万平方米(含)以上、且运营一年内店铺开业率达 70%(含)

  以上的,根据其对区贡献,给予运营方一次性奖励。

  (八)支持实体商贸服务业企业进行便利化、规范化、品 牌化和连锁化经营探索,根据其投入情况,给予一定补贴。对 发展特色、品牌及连锁经营的商贸服务业企业根据其产出贡献 予以奖励。

  (九)对新获评区级、市级、国家级特色商业街(社区商 业示范社区)称号的,给予运营方一次性奖励。

  (十)对开发松江名特优土特产品、特色菜肴、旅游商品

  (纪念品)的,视其投入规模、所获奖项及社会影响,给予适 当奖励。

  (十一)对举办市级以上商旅节庆活动或连续 3 年以上组 织举办区级主题商旅节庆活动的商业企业,视其活动组织规模、

  投入情况及市场影响力,给予适当补贴。

  (十二)对认定为“上海名牌产品”和“上海市著名商标” 称号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十三)对参加由区政府组织的商品交易会、展示会等重 要商务活动的企业,给予企业一定参展补贴。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由经委(商务委)、区发改委、建管委、卫计委、 交通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环保局、规土局、房管局、市容绿 化局、城管执法局、人保局、水务局、公安松江分局(治安、 交警、消防)、供电公司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松江区推进商贸业 发展联席会议,加强指导和协调,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合力, 强化政策制定、规划执行、项目建设等重大项目的相互衔接, 共同打造良好的推进商贸业发展工作氛围。

  (二)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 序,促进商品的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逐步建立健全统一、公 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

  (三)加强商贸队伍建设。各街镇、园区落实专人负责商 贸服务业发展,定期组织学习培训。积极引进和培养商贸行业 专业人才,加强商贸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培养技术能手和 服务明星,全面提升商贸领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四)完善市场运行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区市场监测 指标体系,扩大市场监测体系覆盖面,重点强化批发、零售、 物流、电子商务、居民服务、特色商业等重点行业、重点业态、 重点区域和重点商品的科学统计。健全商品市场信息发布机制, 增强市场调控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五)促进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管理 与行业自律,引导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和服务要求,促进行

  业信用评价,规范和促进行业秩序。支持行业协会为商业企业

  提供法律、政策、管理、技术、市场信息咨询及人才培训等服 务。区域内各重点商贸企业要加快经营方式调整,开拓销售市 场,优化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