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级新兴产业策源地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上海制造”是历史传承的血脉基因。40年前,上海工业总产值占全国1/8,利税总额占全国1/6,近200项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70多项工业产品赶上或接近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并形成上海牌手表、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大白兔奶糖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上海品牌”。

4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上海制造”品牌却不再那样响亮。当前,如何重新擦亮“上海制造”这张名片?为此,记者采访了牵头编制《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上海制造”三年行动计划》)的上海市经信委。根据计划,上海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牢固树立“上海制造”再出发的战略思维,坚定“上海制造”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加强“四名”引领(名品、名企、名家、名园),实施“六创”提质行动(技术创新、品牌创响、质量创优、融合创智、集群创建、绿色创先),重振“上海制造”辉煌,擦亮新时代“上海制造”名片。

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为适应新变化,中国也在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进一步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上海制造”作为推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是否已找到新内涵和新使命?

通过拥有核心技术、掌控产业链关键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引领业态模式创新等方式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将是‘上海制造’新的内涵和使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即:“上海制造”发展要包含“人无我无、人有我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四个层面的内涵。

“人无我无”,意为未来引领世界业态发展和生产模式创新的前瞻产业,上海需要结合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提前布局,如空天海洋、无人汽车等;“人有我无”指国外已经发展相当成熟的产业,但中国目前仍有较大空白,上海需要代表国家参与产业发展和全球竞争,例如高端医疗器械、大飞机、重型燃气轮机、豪华邮轮等;“人无我有”是指上海极具优势的产业要抢占全球制高点;“人有我优”则是大家都有的产品,上海就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如荣威的互联网汽车RX5,振华重工的先进港机装备。

具体而言,“上海制造”一方面要服务服从国家战略,自主攻关核心技术,实现“从无到有”,主攻国家亟需的关键领域,如大飞机发动机、“中国芯”等,代表国家最高水平、世界领先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坚定追求卓越发展取向,发展高端、智能、绿色制造和高复杂高精密高集成制造,拉长板补短板,立足新时代新需求,打造具有未来竞争力的产品,创造高品质生活。

据此,《“上海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建设全球卓越制造基地的总目标下,为让“上海制造”技术更先进、制造更智能、产品更高端、品牌更响亮,又提出三个“分目标”进行实施:目标一初步建成世界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之一,掌握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3左右目标二初步建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2个、培育4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到2020年,重点集群面向长三角核心配套率达到60%以上目标三初步建成世界级制造品牌汇聚地,打造一批名品、名企、名家、名园,彰显“上海制造”品牌美誉度。

“MadeInShanghai”成为城市特质

“上海制造”品牌美誉度的提升,需要依托“名品”“名企”“名家”和“名园”。根据《“上海制造”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将传承“上海制造”的历史辉煌,充分发掘基础底蕴和潜力空间,推进“四名”专项行动,使“MadeInShanghai”成为上海这座城市重要的内涵特质。

全力打造“名品”,围绕消费品改善供给、智能产品迭代升级、高端装备自主突破、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四个领域,打造500项市场美誉度高、质量掌控力强的制造精品,为提振上海“四大品牌”特别是“上海购物”提供产品支撑。

积极培育“名企”,围绕世界一流企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三层梯队,培育卓越制造企业群体。力争到2020年,除上汽集团和宝武集团外,再新增至少1家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同时培育8-10家制造业“独角兽”,以及200家位于国内外细分市场前三名的“隐形冠军”

大力汇聚“名家”,围绕科学家引领、企业家运营、精工巧匠支撑三支队伍,汇聚卓越产业人才,打造产业“人才梦之队”。三年内新增100名制造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200名行业领军人才,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打造一批专业一流的“上海工程师”和技艺精湛的“上海师傅”。

着力塑造“名园”,围绕世界级品牌园区、特色产业基地两个方面,塑造产业重要承载区。形成临港、漕河泾、张江、上海化工区、国际汽车城5家左右世界级品牌园区;引导各区加强产业定位,考虑禀赋和特色,懂得“适配”和“取舍”,增强特色、找准方向、精准发力,打造集中度和显示度高的特色产业,如浦东集成电路、嘉定汽车、金山新型显示、临港智能制造、松江G60、奉贤东方美谷、闵行军民融合、徐汇人工智能、青浦软件信息、宝山智能硬件等,建设一批“四新”经济创新基地。

质量效率和动力上来一次变革

“上海制造”的品牌树立,离不开高端的技术、高水平的标准和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市经信委表示,《“上海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将围绕“六创”布局未来前沿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上海制造”在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

赋予老品牌新气质,唤起消费者对“上海牌”的美好回忆,是“品牌创响”的重要内涵。业内专家表示,上海沉淀的老品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要通过挖掘文化资源、创新传统工艺、智能化改造升级、发展线上线下新型商业模式、市场化重组交易、设立投资基金等方式,振兴一批轻工、纺织、食品类历史经典品牌,推动一批国有老品牌走向市场、激发活力。同时,在新品牌的培育上,要坚持聚焦国际前沿,打造一批深耕健康、制造、时尚领域的“独角兽”,加快推动优质品牌高端化提升、国际化发展,扩大市场影响力。

“缺芯”是当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大的“心病”。“技术创响”行动将聚焦高端芯片等“卡脖子”问题,加强产业和技术创新,在关键领域和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核心科技不受制于人。同时,通过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布局,实施100项产业化创新项目,加大创新成果产业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改力度,争创3-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质量创优”行动将以质量为核心基础,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树立“上海制造”全国质量标杆地位。特别是,加快标准升级提档,推出一批制造领域的“上海品质”认证产品和领跑标准,不以牺牲品质为代价开展市场竞争,推动“上海制造”质量过硬、标准领先、品质至上。

加快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入制造全流程,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融合创智”的核心内涵。在“集群创建”上,将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绿色化工四个世界级产业集群“绿色创先”行动将推进产业绿色提升及绿色制造领跑,优化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打造一批绿色示范产品、工厂、园区及示范供应链,创建一批低污染、低排放、低碳领跑者。

市经信委表示,《“上海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彰显了上海打响“上海制造”的信心和决心,明确了未来发展的路线图。下一步,上海制造将以行动计划为指南,全力建设全球卓越制造基地,增强城市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打造产业基石,避免城市发展“脱实向虚”和产业空心化,充分利用上海特大型城市的“两个战略空间”—中心城区和郊区,保持制造业占GDP比重25%的合理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