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浦东新区:创新环境服务能力不断完善

  去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授权国务院在北京、上海等十个省市,开展为期三年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这意味着生物医药合同生产(CMO)试点工作已经获批正式启动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日前,记者从新区科委了解到,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与勃林格殷格翰合作共建上海生物制药项目,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一批中小企业的创新药品提供CMO合同生产服务。新区科委还透露,“十二五”期间,浦东在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和完善.

  这里有高端顶级的科技创新机构和人才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有一个外形好似“鹦鹉螺”的建筑,这里就是我国迄今为止已建成的规模最大的科学装置——上海光源。它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同步辐射光到底有什么用,中科院院士沈文庆有过阐释:这些光可以看得到细胞的结构、生物体的结构或者材料的结构等。

  2009年对外开放的上海光源首批线站已累计进行了5000多个课题研究,用户累计发表论文1500多篇,有不少论文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上。此等世界级“高精尖”装备并非科学家专属。无论是业内资深著名科学家,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学者,只要通过了课题申请,都可以共享上海光源。据悉,上海光源目前正计划升级,在老光源边上建设全新第四代光源装置,在浦东张江构建一个世界级的光子科学研究中心。

  此外,浦东还吸引了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了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复旦大学张江校区等高等院校,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上海微小卫星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IBM、罗氏、诺华、GE等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抗体药物与靶向治疗、新药研究、信息内容分析技术等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除了这些高端科技创新机构,创新主体也不断积聚。截至2014年,浦东新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383家,占上海市25.5%;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35家,占上海市57.5%;经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531家,其中国家级31家,上海市级149家。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取得新进展,医疗器械、新能源、移动通讯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相继成立。

  同时,《浦东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意见》与《浦东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等人才政策相继出台,提速了张江、陆家嘴、临港等国家级和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截至2014年,浦东新区人才总量达121万人,高层次科技人才4122人,其中,与浦东建立工作关系的两院院士15人,累计入选中央“千人计划”人才148人,入选上海“千人计划”人才169人,入选新区“百人计划”人才44人。

  这里有逐渐完备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本月中旬,药明康德宣布在上海总部园区建设世界领先的生物药一体化研发服务中心,为全球生物药发现、开发及临床生产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为生物药研发从创新想法到临床提供一站式服务。项目位于外高桥,计划总投资1.2亿美元,建成后可容纳800位科学家工作。

  药明康德还计划在外高桥设立“药明康德创新创业中心”。通过建设这一开放性的平台,药明康德将为中小型创业公司提供人员、设备、场地、实验耗材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并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在公司注册、成果转让等方面的全面支持。

  塞默罗生物科技公司年轻的总经理李帅来浦东创业,他笑称“带个点子,背个包就行。”他选择了张江。有项调研表明,张江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研发机构、人才最集聚的地方之一。

  这些成绩都来自同一个孵化器——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公共平台彻底击碎了“没有500万元别想办医药企业”的论断。李帅享受到的其实更多,在他办公的同一幢楼的4楼,聚集着十几个实验室。这些公共实验室全部向中小研发企业开放。李帅可以拿着研发成果来这儿做核磁共振分析,每次收费只要几十元,而且第二天就能拿到分析报告。要知道,买一台核磁共振仪器,最便宜也要200多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张江药谷已集聚了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企业、科研院所及配套服务机构400多个,全球制药领域前十位的跨国公司一半都在张江设有研发总部。这些公共实验室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从药理分析、动物实验、安全评估到临床试验等各个环节的服务,而且出具的报告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张江药谷还组建了一支专业类型丰富、优质的创业导师和企业辅导员队伍,为创业企业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接指导。

  记者从新区科委了解到,截至2015年底,浦东新区共有众创空间和孵化器66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新型孵化器52家,其中国家级8家;获得区级创新型孵化器认定的34家;总孵化面积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600多家;累计毕业企业500多家;获得风险投资额超过10亿元。新区科委还修订科技发展基金孵化器操作细则,形成了对孵化器、在孵企业、毕业企业和苗圃项目的综合支持体系,加快浦东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链条。

  此外,浦东还有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软件、集成电路、机械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机构。截至2014年,浦东已有25家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约占上海市的1/3。其中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上海市检测中心等重大平台,在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这里有稳定增长的研发投入

  新区科委透露,“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区全社会R&D投入由2010年的139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40.79亿元,全社会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3.1%增长到2014年的3.73%。2014年,企业研发投入203.39亿元,同比增长26%,占全部研发投入的84.5%,成为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最大主体。2012-2014年,浦东新区企业共承担86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主要集聚在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领域,获得国家资金支持17.56亿元。

  浦东还完善科技发展基金政策体系,建立健全项目立项、评审、验收“分权制衡”的管理制度。2011-2014年,科技发展基金实际支出总额累计达11.17亿元,累计资助立项9356项;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累计2543家次企业享受加计扣除额290.44亿元,企业直接减免所得税额累计达105.78亿元。

  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产业领域涌现出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中信国健培育了国内首个大规模产业化的抗体类药物益赛普,中国商飞承担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飞机总体设计。2011-2014年,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4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261项,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350项。

  去年9月,浦东发布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浦东行动方案(2015-2020)》进一步细化科创中心建设。《行动方案》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张江科技城”、“优化功能联动互补的创新空间布局”等8个方面具体规划行动“轨迹”。业内人士认为,《行动方案》中有许多关键词,比如“张江科技城”、“中部创新走廊”等,对于企业布局帮助很大。

  将科技创新理念长期坚持下去

  尽管“十二五”时期浦东新区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新区科委并不避讳瓶颈问题,坦言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重大科学发现和引领产业变革的原创性成果少,高水平研发机构数量偏少,推动产业发展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民营创新型企业集群尚未形成。

  新区科委主任唐石青介绍,科技创新是浦东新区科委一项重要职责,或者说新区科委是政府科技创新管理的主要部门。上海提出“十三五”发展目标,其中到202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走出创新驱动发展新路放在首位。

  “我关注的当然是从科技创新这个角度,但是科技创新最终要落到经济工作中去,那么我更关注里面提到的发展民营经济。”唐石青认为,未来科技创新很大程度上要应用到民营经济中去,民营经济发展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经济发展程度。目前,浦东民营经济发展较弱,或者说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数量不少,但是真正亮点较少。未来,浦东科委将关注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

  “当然,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合理布局,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包括企业家、科学家、政府工作人员等共同努力,并且将科技创新理念长期坚持下去,才有可能在将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唐石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