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浦东时报:上海“文化东进”重大项目传利好

猴年新春,上海“文化东进”重大项目建设再传利好。日前,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上海博物馆东馆的选址和建设日期都已敲定,东馆选址为花木地区的上海科技馆西侧,建筑面积将达到10万平方米,比本馆大两倍以上,计划于今年动工建设,2020年前建成。

作为“十三五”浦东“一环一带一面”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布局中举足轻重的重大公共文化项目,上博东馆不仅将与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一同构成“环世纪公园文化圈”中的“铁三角”,更将与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浦东美术馆等新建文化项目一起,拓展浦东文化版图,构建国际一流的“文化磁场”。

上博东馆定位“世界顶级”

作为一座拥有60多年历史、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的一举一动备受国内外文化艺术界关注。杨志刚透露,在“十三五”的开局年,上博本馆除了将启动20年来的首次大修外,最大中心工作便是筹备东馆。上博东馆定位为“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并将与本馆有明显的特色与区别。据透露,东馆计划构建以中国古代文化主题为核心的展陈体系,融合多个艺术门类,突出书画、工艺藏品优势,与本馆以青铜、陶瓷为重点的中国古代艺术专题陈列形成区别,并相互呼应。

此外,在东馆的办馆思路上,上博将注重文化演绎和主题的提炼,突出主题大展,一些在本馆得不到充分展示的艺术珍品如古代书画手卷有望得以全本呈现,并将灵活运用数字化科技吸引年轻观众。杨志刚介绍,目前本馆每年有近200万参观人次,但是青少年的比例较低。因此,如何运用数字化科技化等更为创新的手段,来吸引青少年的关注,这是东馆建设中面临的新挑战。杨志刚认为:“在东馆建设的同时,上博还需实现馆内架构、展陈体系、博物馆功能的良好升级,尽快形成‘两馆一体’的思维方式,构建上博‘一体两翼、联动东西、特色清晰、相辅合璧’的总体格局。”

“两馆一体”繁荣浦东文化

上海博物馆正在构建的“两馆一体”,在中国博物馆界已有探索。就在2015年,北京故宫提出建北院,台北故宫的南院建成开放,南京博物院提出要建“六馆一体”。“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博物馆正在进入‘脱单’的年代。”杨志刚风趣地表示。

“上博东馆的建设非常紧迫。”杨志刚说,中国首家公共博物馆开放是在1905年,当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占比5%;1978年中国城市人口占比增至18%;2014年是54%,当年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超过4500家;而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预计占比将达到60%。“中国城市人口变化和中国博物馆数量增长显示出相关性。”杨志刚表示,“城市人口的增长意味着从传统乡村社会向城市的转型,2020年上博东馆的建成,将与中国的城市与国家视野息息相关。”

“即将动工建设的上博东馆,既是上海‘文化东进’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新区‘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中重点推进的重大公共文化项目。”新区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5年,浦东按照上海市文化设施发展总体布局,结合浦东新区空间结构特点和开发建设步骤,将重点打造“一环一带一面”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其中,上海博物馆东馆将与上海科技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构建起“环世纪公园文化圈”。

而“十三五”期间,浦东还将兴建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等市级标志性文化项目,以及浦东美术馆、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浦东群艺馆等区级重大文化项目。它们将串联起浦东滨江、世纪公园等现有文化地标,拓展浦东文化版图,为这座“改革之城”注入更多的“文化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