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落实5大发展理念 开创长宁发展新局面

  到2020年,基本建成精品城区、活力城区、绿色城区,基本形成贸易功能突出、现代服务业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区主要框架,加快向创新驱动、时尚活力、绿色宜居的国际精品城区迈进,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让长宁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十三五”时期,要推进创新发展,加快提升区域创新活力,着力提升区域经济核心功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智慧城区建设,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推进协调发展,推进三大功能区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战略,协同提升城区建设和管理精品精细化水平,全面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显著提升城区品质。要推进绿色发展,增添更多绿色生态空间,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共同建设生态环保家园,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要推进开放发展,主动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推进共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提供更加坚实的社会保障,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健全幸福养老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长宁区第九届委员会12月21日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关于制定长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全面贯彻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长宁“十三五”发展。以下是区委《建议》关于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部分重点举措。

  创新发展

  建设虹桥人才特区

  建立上海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外国专家证、海外人才居住证、外国人(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出入境和居留手续等一口受理。探索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引进服务绿色通道,在人才居住证和积分办理、居住证转办户籍、人才户籍直接引进等方面加大主动服务和积极争取力度。

  大力支持创新载体平台建设

  紧紧围绕创新主体需求,推动创业孵化平台、各类研发平台、第三方专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发展各具特色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

  发展“四新”经济

  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战略,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大力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经济,着力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大力支持“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扩大“互联网+生活服务”产业发展优势,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健康发展。支持物联网技术应用,探索发展分享经济。

  发展新型贸易

  对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加快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力发展新型贸易,吸引集聚高能级贸易主体。提升服务贸易、离岸贸易能级,鼓励技术贸易、文化贸易等加快发展,加大跨境电子商务支持力度。深化“贸易便利化试点区”建设,探索更加符合都市型特征的监管服务举措,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有序创新推广新型贸易监管模式。

  促进港城融合发展

  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上海虹桥航空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航空服务功能,加快航空服务业集聚发展。坚持规划统筹引领、各方协同配合,推进机场东片区脱胎换骨式改造,借鉴航空大都市理念,完善相关配套功能,促进空港与城市深度融合发展。

  推进智慧城区建设

  按照“民生+科技”的理念,推进信息技术在交通、安全、医疗、卫生、教育、文体、创业、养老、社区服务等领域的深化应用。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公共区域和主要商圈、重点园区等公益性WiFi全覆盖。

  协调发展

  持之以恒打造虹桥商圈

  虹桥国际贸易中心要继续坚持“国际、商贸、文化”定位,不断优化商务环境,持之以恒打造虹桥商圈,着力解决形态与业态、商业模式与商业动线、交通组织与商圈氛围等突出问题,加快提升时尚文化品位,不断增强虹桥商圈影响力,持续提升都市精品会展功能,努力建设成为上海标志性的高端商务区之一。

  推进中山公园成为开放式公园

  中山公园商业中心要不断提升商业、文化、休闲和创新创业创意等功能,推进中山公园周边整体环境改造和提升,进一步优化交通环境、挖掘历史底蕴,努力建设成为上海最具文化和休闲特色的商业商务圈之一。

  努力成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临空经济园区要着力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全力推进上海虹桥航空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建设和机场东片区改造升级,加快完善交通、餐饮、休闲、文化等综合配套,推进商务与商业深度融合,倾力拓展园区对外交通联系,不断提升园区景观风貌品质,努力成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长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战略

  坚持把城市更新作为长宁未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坚持规划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注重品质,不断提升城区功能、激发城区活力、改善人居环境、增添城区魅力。重点推进虹桥“井”字形核心区的持续开发、虹桥商圈的持续打造、虹桥舞蹈演艺集聚区建设、中山公园打开及其周边整体环境改造提升、东片区“脱胎换骨”式改造以及愚园路、新华路、武夷路等特色街区建设。

  提高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

  深入推进“全行业、全要素、全覆盖”管理,健全提升城区管理和作业维护标准,全面提高网格化综合管理水平,持续加大对群租、乱设摊、违法建筑等短板问题的依法整治力度,市容环境市民满意度保持全市前列。

  持续创新社会治理

  牢牢把握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的要求,持续落实市委“1+6”文件精神,坚持党建引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大胆创新,推进社区共治、居民自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水平。

  打造平安长宁建设升级版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措施查找和解决安全短板问题。加快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平安建设和公共安全信息化平台,强化信息共享和大数据实战应用,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和舆情引导。

  全面推进依法治区

  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依法决策水平,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确保公正司法,积极稳步推进司法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促进全民守法,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努力使长宁成为全市市场化、法治化环境和安全度最好的城区之一。

  建设上海虹桥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

  建立“市、区、校、企”制度化沟通协调机制,形成若干有影响力的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一批时尚文化创意企业和功能性机构,明显提升区域时尚文化氛围。加强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加强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持续打造“虹桥舞蹈”、“虹桥文化之秋”、“时尚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

  绿色发展

  增添更多绿色生态空间

  坚持绿色亲民惠民理念,全面完成西部六个公园绿地建设,适度改造现有公共绿地系统,积极鼓励文绿结合、体绿结合,提高公园、绿地的开放性和亲和力,在重点区域着力实施街头绿地、林荫道、慢行步道建设。拓展绿化空间,加大屋顶、墙面、街面等立体绿化建设力度,绿化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市中心城区前列。

  推进节能低碳循环发展

  继续推进既有建筑节能低碳综合改造,鼓励新建建筑采用国家绿色低碳标准和绿色能源的利用,推广楼宇能效管理、节能低碳电力调度等新技术应用,努力建成上海市低碳示范区。

  共同建设生态环保家园

  重点加强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噪声污染治理,全面完成机场东片区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加强河道疏浚和生态治理,推进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污水截流,促进河道水质不断改善。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设海绵型道路、广场、绿地。加大工地扬尘、渣土运输、噪音污染、油烟扰民等专项治理力度,促进空气优良率稳步提升,让城区环境更加天蓝水清。

  开放发展

  主动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

  坚持主动对接、主动复制、主动服务,在做深做实行政审批标准化管理、承接服务业扩大开放、基于企业信用信息的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等方面加大改革探索力度,力争在贸易便利化、航空服务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为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提供有益经验,为长宁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创新外商投资管理模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增资的服务和支持,鼓励区域内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居住环境和商务环境,不断提升城区国际化水平。充分发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优势,主动服务长三角地区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深入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成果运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扩大和改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国企更好发展,增强服务区域功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丰富“活力教育”主题内涵,明显提升长宁教育的满意度和影响力,努力成为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排头兵。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支持高品质国际学校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让居民住得更加舒适

  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不成套住宅,探索通过成套率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有针对性地推进旧小区综合整治,加强物业行业监管,推动业委会自身建设,创新多元参与治理方式,切实提高物业服务质量。

  让困难群众生活得更好

  落实各项应保尽保政策,增强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做好支出型贫困救助工作。深化“四医联动”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

  努力建成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大高端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做实家庭医生制度,提高健康管理水平。稳步推进分级诊疗,构建对区域群众健康负责、分级合作的医疗联合体。

  健全幸福养老体系

  优化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努力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应保尽保。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推进社区和居家医养结合发展,逐步实现养老机构常规医疗服务全覆盖,推进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纳入医保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