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宝镇的唐家浜两岸,之前被临时“请”出去的住户近日纷纷搬了回来,因为这条被列入“国家级黑臭河道名单”的河道终于完成了“从河底到两岸”的彻底整治,找回了阔别几十年的清秀容颜。闵行区内129条黑臭河道整治工作已全部立项,力争到今年8月底完成整治任务,以期重塑“江南水乡”生态景观。
水系升级力求“一步到位”
“以往,我们整治一条条河道,并没有从水系整治的角度出发,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即使有时注意到了水系整治,却没有注重区域治水。”日前,在实地查看了七宝镇的河道整治现场后,闵行区委书记赵奇发出了这样感慨。他在随后召开的现场会上提醒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要上下联动、条块携手推进协同治理,“毕其功于一役”,实现从根子上的治水。
水系发达的七宝镇,有望被打造成闵行“城镇化地区协同治水”的样板。眼下,闵行水务局已和七宝镇一同制订了“七宝镇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在做好水系规划之时,兼顾水生态、水安全和水景观,努力实现城镇水系升级的“一步到位”。一张《七宝镇水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图》 上,14条重点河道被以不同颜色清晰标注出来,有的需要开展重污染整治,有的需要打通断头浜,有的需要水系监测改造,有些地方还需要重新开河……而这些项目全部要在今年一年内完成。
治水探索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狠下决心,舍得投入,并不代表没有难度。比如唐家浜,重点河段只有1.4公里,但两岸聚居了数千人,此前河床里堆满了各类垃圾,河道变成若干个淤浅的臭水塘,河岸违建更是蔓延到了河中央。借全市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河两岸的违建被全部拆除。考虑到两岸建筑离河道太近,施工方“螺蛳壳里做道场”,一方面出资请部分居民出去租房住,待施工完成后再搬回来,另一方面让大型挖掘机直接进入河床作业;河底清出来的淤泥,第一时间运走,绝不停留……经过近半年的奋战,唐家浜赶在去年底完成了整治。几乎同时,采用打通五条断头河引入活水的办法,镇上另一条“国家级黑臭河道”三桥港也完成了整治。而九星地区的水系改造,也将与地区转型升级和城中村改造“打包”在一起实施。
不仅如此,闵行区还重点“圈”出了华漕镇赵家村、浦江镇革新村、颛桥镇中心村、梅陇镇许泾村等试点区域,成立一个个专门小组开展“区域联动治水”,为全区中小河道整治提供示范。在这些试点区域,有关方面把河道整治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绿化建设、社会治理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探索“立体治水”。去年底,召楼古镇所在的“革新村水系整治工程”也正式启动,一口气完成区域内4个治水项目的招投标,并争取在今年3月完成整治。这4个项目,分别为召楼古镇周边水系整治工程、农村污水收集工程、美丽乡村河道整治南片和北片工程。其中,农村污水收集是从源头上治水,召楼古镇水系治理将以“灰白色系”与古镇风貌呼应,美丽乡村南片水系呈现“岸绿水清”的乡村特点,北片水系则突出农业丰收的“黄紫色系”。这几个项目协同推进,各有特点,共同构成召楼古镇地区的江南水乡风貌。
纳入各级“大联动”平台
在全区层面,闵行已明确了129条黑臭河道的整治任务节点:2016年12月底前完成立项,2017年2月底前完成招投标,2017年3月全面启动施工,2017年8月底基本完成整治工作。各区块治水的具体瓶颈,也及时在区级层面“亮”出来,条与块一同想办法、谋出路。为推进协同治理,闵行区还依托各级“大联动”平台,实行网格化管理,把河道养护管理、违建整治、排水、供水等事项纳入“大联动”工作体系。在河道养护市场化改革中,该区不仅积极推行“河长制”工作模式,还引入第三方河道巡检体系,完善对河道整治的全社会监管。
据透露,闵行仅区级财力去年用于水环境整治的投入已较往年提高了1倍。接下来,随着水系沟通、水面积增加、中小河道整治、防汛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加速推进,闵行各级财力的“治水投入”还将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