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各区“前半程”成绩单如何?成绩单传递了哪些信息?
“公鸡”与“母鸡”
“如此成绩,全国罕见”,人民在一篇《上海松江土地账算得精》报道中,对松江这样评价。这份“期中评语”,令松江区干部群众广受鼓舞。
今年上半年,松江签约及开工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总额超过600亿元;1月—6月,松江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达284%,且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6月底,海尔集团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规划在松江区投资建设上海区域总部暨“产城创”上海基地。
好成绩的背后,是松江把“土地账”算明白了。从去年起,松江土地减量化出来的经营性用地指标,不急着开发房地产,而是2/3用于发展先进制造业。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格每亩3000万元左右,工业用地每亩仅100万元,松江为何要做“亏本”买卖?
“这就好比‘公鸡’与‘母鸡’的关系。房地产是‘公鸡’,只能一次性消费;实体经济则是‘母鸡’,可持续‘下蛋’。”区领导这样比喻。
上海制造业“十三五”规划提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保持在25%左右。在市里的这本“大账”面前,松江自我加压,提出“制造业占GDP比重超5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超25%”。
事实上,促进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上海郊区都铆足一股劲。
在嘉定,今年以来,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端制造业加速发力,嘉定转型“转”出了对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精准医疗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嘉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嘉定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力争达6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力争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到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以上。”
追求“精美成长”的嘉定,这样定位区域内产业之间的关系:二、三产业要“水涨船高、共生共荣”,而不是“水落石出、此起彼伏”。“嘉定的先进制造业要凸显效益和竞争力,现代服务业要做大规模能级和影响力。”
而一派温婉水乡模样的青浦,默默积攒能量,一旦亮相,惊艳四座。6月初,上海市政府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为规划在青浦区投资建设新的研发中心及配套人才公寓,持续加大研发投资、吸引顶尖人才,加快推进上海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及智慧城市示范应用的创新合作。这样一个重量级项目落地,对一个区域的发展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上海后花园金山,则一边建设“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一边积极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聚焦和辉光电项目,全力打造国内高端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抓牢招商引资主线,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旨在打响“智造金山”品牌。
意象与指标
几乎每个地区都会有高大上的“广告语”。美好的意象,能否落实到具体指标,一项项对照,一步步实践?
被专家赞为上海“主要势能高地”的长宁区,日前发布《长宁区加快建设创新驱动、时尚活力、绿色宜居的国际精品城区指标体系》,这也是上海首个区域性对接国际精品城区建设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对接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基于区域发展蓝本,借鉴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城市的先进规划理念,涵盖产业发展与城市更新两大长宁“十三五”重点战略,系统编制了12个重点领域共52项具体指标。
长宁编制的指标体系不自娱自乐内循环。区里邀请辖区内的企业、白领、居民、境外人士、部分外国领事馆领事以及专家团队一同参与编制。编制过程中,专家们参考的一项重要国际指标,是日本森纪念基金会城市战略研究院于2015年发布的《全球实力城市指数》。该指数中,对上海、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香港、新加坡、首尔等8座城市进行比较。从中可发现,上海中心城区5公里至10公里半径区域的国际竞争力,要略优于5公里半径内的城市核心区域,而长宁恰好在5至10公里半径区域内。
“撤县设区”一年之际,崇明区瞄准“世界级生态岛”的远景目标,日前出炉了《上海市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草案,这是全市首个进入公示环节的区级2040总规草案。
“沙静明月虫雀归”,自然和谐的美景可触摸、可抵达。规划明确,到2040年,崇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7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总规模锁定在265平方公里以内,自然湿地保有率从38%提升到45%,森林覆盖率提升到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6.8平方米提升到20平方米,水面率从9.54%提升到10.3%……崇明区将建设成为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人居品质等方面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生态岛。
“十字水街、田字绿廊、九宫格里看天下、一朝梦回五千年”,此番诗情画意勾勒的是奉贤未来城市格局。泼墨写意的远景,也需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前不久召开的奉贤区委全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打造一流生态环境的若干意见》。
意见具体分成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加快重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林业、绿化和水环境建设力度,精心打造生态“微+”项目,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负面清单等10个目标。
什么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是比国家园林城市更高层次的评比。园林城市主要侧重城市的园林绿化指标,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估则更注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加了衡量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恢复水平的综合物种指数,本地植物指数,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程度,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等。去年1月,住建部首次命名了7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如今,奉贤正在创建上海第一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有限与无限
闵行区最近召开了一次三级干部大会,区、街镇、村居干部,济济一堂。区领导语重心长:兄弟区在统筹经济发展上已经形成了相对优势,这对闵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市场主体很多,能在上海落地的却也是有限的,谁能定位好、布局好,帮助企业集群发展,吸引企业和人才聚集,谁就能把有限变为无限。
“把有限变为无限”,此话有哲理意味。“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区块转型升级,各区由此腾出了更多发展空间。
闵行这两年通过经济统筹,共梳理出存量16个区块共6万多亩工业用地,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同时,约1300亩商办用地列入出让计划,将重点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区里新近公布了今年计划推介的7幅经营性用地,分别位于七宝镇、华漕镇、马桥镇和梅陇镇,土地面积约18公顷,其中商办综合用地4幅、商业用地1幅、办公用地1幅、商办、文化综合用地1幅。发展总部经济,对闵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具有重大意义。
由“重”变“轻”、由“黑”变“绿”的宝山,继续精耕“一带三线五园”的产业分布。“一带”,即宝山滨江带;“三线”,即依托轨道交通1、3、7号线,在宝山的30个站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五园”,即一批产业园科技园。
对上海中心城区而言,“把有限变为无限”更是一项重要命题。空间资源金贵,运用得好,可以培育出无限之可能。
去年和今年,上海有两个区先后被授予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称号——杨浦与徐汇。
“空气中都弥漫着创新因子”的杨浦区,创智天地、国定东路、长阳创谷、环上理工四大创业创新街区建设在积极推进中。复旦创新走廊、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财大金融谷、上理工太赫兹产业园,“一廊、一圈、一谷、一园”将创新资源集聚,碰擦出电光火石。
徐汇区上半年启动科创中心建设“光启计划”,围绕科技服务业,进一步推进跨国公司、龙头企业创新机构落地,推进国家级、市级功能性平台落地。
虹口因地制宜建设“硅巷”型科技创新区域,要在现有32个园区、64万平方米科创载体空间的基础上,加快邯郸路、新业坊等载体建设,确保年内新增11.5万平米。
家底雄厚的静安区,优化区域功能布局,包括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苏州河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中环两翼产城融合集聚带建设。同时,对接科创中心建设,构建大数据产业高地。
千辛万苦腾出发展空间的普陀区,继续谋划桃浦地区、真如城市副中心这几块“大衣料子”的剪裁,长风生态商务区加快建设金融要素对接平台。
能否“把有限变为无限”,也考验地区干部的工作作风和能力。
黄浦区今年以来在旧区改造、历史风貌保护、高品质滨水公共活动空间打造、文化强区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区委全会上,区领导要求干部们用心、用智、用劲。“用心”真干。对事业忠心,对工作尽心,对群众真心;“用智”巧干。面对困难,要善于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破解难题,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让行不通变成行得通;“用劲”苦干。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老大哥”浦东,今年以来,平均每月推出2项具有影响力的改革举措,这样的高频节奏引发很大关注。上半年,浦东在全面启动新一轮自贸试验区改革、张江科学城规划、统筹核心发展权和下沉区域管理权、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等方面,拿出了一系列具有引领性和开拓性的制度设计。区委全会上,区领导“剧透”:下半年,浦东要继续推出一批有分量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壮大改革声势,活跃改革氛围,形成改革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