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投入方式的改革创新。从2014年开始,PPP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探索和推广,被视为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促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机遇。而正在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也为PPP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全国“重大市政工程领域PPP创新工作重点城市名单”,旨在通过重点推进这些PPP项目的建设,总结出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上海青浦重固镇、四川眉山市等以城市或区域整体为单元来设计的PPP项目均在名单中。
其中,重固镇新型城镇化PPP项目是上海首个落地实施的新型城镇化PPP项目,也是上海市目前唯一进入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跟踪落实的区域综合开发的项目。PPP中政府方为上海市青浦区与重固镇,社会资本方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与中建方程投资有限公司组成的中建联合体。通过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政府与企业成为合作伙伴。那么,这个项目有什么可以复制推广的创新经验呢?
政府+企业+金融
金融层面合理的制度设计和交易结构,是其创新点之一。由中建联合体、青浦区、重固镇两级平台公司按照7:2:1的股权合资设立项目公司中建(上海)新型城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项目的实施主体,推进重固镇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建(上海)新型城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得到青浦区政府一次性、排他性授权,负责项目范围内的咨询策划、规划设计、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城镇更新、产业发展、城镇功能提升、新农村建设等服务,整体开展全镇域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建(上海)新型城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肖毅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城市综合建设开发是“政府+企业+金融”的PPP合作,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金融是关键。因为其不仅是通过融资减轻政府财力负担,更可以通过金融手段将优势产业要素聚集,合理分担风险,优化公共产品服务供给。
该项目规划中,合作范围包含重固镇全镇域,总面积为24平方公里,包括16平方公里的农业板块、4平方公里的老城区、1平方公里的工业转型区域等。其中,老城区主要为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提升与改造、产业更新与升级等工作。PPP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中建八局的建设优势,高标准投资建设动迁安置房和配套服务中心。南翼绿色产业园的建设,也可以发挥中国建筑的资本和全产业链优势,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导入战略合作伙伴,汇聚高端产业资源,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园区。
同时,基于项目性质和公共资源配置的来源不同,他们设计了“1+X”的合作模式。“1”指对于提升城乡配套功能的公益性项目,由政府方以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方式购买服务。“X”指根据各子项目的性质不同,在资源整合利用、项目实施运作以及投资激励等方面创新合作方式。其中对于产业园、旅游景区等经营性项目采用特许经营权模式,自来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准经营性项目采用特许经营权授予与缺口补偿结合模式,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等非经营性项目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最终实现了从规划建设到运营均为政府“分忧”的目的。
肖毅介绍,目前项目总规已经在上报审批阶段,五大重点民生工程:福泉养护院、第二农贸市场、重固动迁安置房、四条道路新建工程、重固交通枢纽已于去年8月份开工。接下来将按照计划,分三期用8-10年的时间完成建设。
虽然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开发也亟需市场化、高效率的社会力量进入,但已披露的项目中,以城镇整体为单元进行的PPP项目却鲜有出现。政府多以某一单项工程作为发包单元,或者完全依赖政府付费或财政补贴单体的公益性项目,开发性的内容很少,成为了原来BT项目的拉长版。
肖毅解释,这是因为此类项目投资巨大、建设周期较长、产业招商难度大、投资回收期长,而企业的利润并不高。以重固镇项目为例,项目的融资全部由他们完成,政府不担保、不托底,二级开发中的公益项目,收益也并不高,这都意味着对于以经济效益为第一要义的企业而言,还要兼顾社会效益。
这看起来“不赚钱”的买卖,却给了大型建筑企业转型实践的机会。随着建筑市场的优质高端项目数量的减少,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呈现白热化。参与城镇化建设等PPP综合项目的投资及建设,有利于大型建筑企业进一步拓展项目所在地及周边市场。同时拉动工程设计、咨询和施工承包业务,有助于增强企业对大型项目的项目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能力,长远来看有助于提高其综合竞争力。中建八局董事长黄克斯表示,公司正在探索转型发展的新机遇,要从建筑商、地产商、投资商进一步成长为城市运营商,而重固新型城镇化PPP项目就是个不错的实践机会。
不过进行此类项目PPP开发的并不是盲目选择。重固镇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中建八局看中这块土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