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杨浦区启动老厂房改造 海绵城市概念体现在方案中

闲置多年,上海钢琴旧厂房将改造成以绿色建筑产业为主题的创意园区

现代城市更新行动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与单纯以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基础设施为主的“旧城改造”不同,“城市更新”综合了改善居住、整治环境、振兴经济等目标。大规模旧区改造渐入尾声的上海,在“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以土地利用方式倒逼城市发展转型”的要求下,今年年初提出把“城市更新”列入上海市政府重点工作。对于城市中土地功能需要转换的地区进行调整、整治、再开发,毫无疑问是题中应有之义;对于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乃至基于保护原则对周边环境展开调整,努力实现延续城市文脉与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这一双赢结果,渐渐在上海不少地区成为自觉追求;更加值得期待的是,一些“理念更新”的地区,悄然开始了对社区网络结构、邻里关系和心理定势、情感空间等软环境进行延续与更新的探索。

记者试图藉由文字和图像这两种记录方式,依托纸张这种能够让读者铺陈想象的“平媒体”和互联网上能够让读者眼睛动起来的“屏媒体”之间的融合,和读者一起去触摸上海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着的“更新”,一起去探究解决影响甚至阻碍城市发展的城市问题。

长年在惠民路、怀德路路口摆摊修自行车的大爷,今后兴许会移步一墙之隔的创意园区“办公”。位于杨浦区的上海钢琴厂旧厂房,闲置多年后投入改造,将建成以绿色建筑产业为主题的园区。鼓励“慢行”的园区设计者准备开辟自行车停车场,邀请修车大爷就近设摊。

正如自行车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角色变迁——从主流到边缘,如今又有回归之势——人们的城市生活理念也在经历某些回归,慢行系统、开放空间、海绵城市等概念的出现就是证据。老工业城区杨浦区启动了一批老厂房向“众创空间”转型,这其中,前述概念的渗透随处可见。

慢行:是不得已,也是新选择

上海钢琴厂久已没有乐声流淌。公司搬迁,空留1.8万平方米老厂房在江浦路上,一道围墙拦截了外部好奇的视线。

设计师决定拆掉围墙,让园区外沿与周遭街区自然衔接,成为开放空间。几个原是生产车间的楼面和英国人在1920年代建造的最老厂房,都将以原来面目呈现。如果细心打量,还能在二楼墙面读到特定年代的标语。

老厂房的改造运营由上海杨浦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深圳建科院研发中心总工李雨桐介绍,园区计划引进十多家绿色建筑产业链上的企业,体量虽不大,但设计感和技术值要体现与定位匹配的水准。

邀请修车大爷“进驻”的计划,可以视作园区“慢行配套”的一部分。钢琴厂改造后,只能容下一个小型立体车库和几个广场停车位,加起来能停40多辆车。李雨桐说:“拿不出停车空间是市区老厂房改造常见的问题,我们鼓励公交出行,主要依赖市政交通,方圆两公里有2座地铁站、11处公交站。5公里以上建议公交出行,园区解决‘最后一公里’,分时租赁电动汽车用作摆渡接驳,园区会建电动车充电桩;3公里以内建议骑车,园区有自行车停车点,楼上修建了淋浴房,夏天骑车出汗了可以冲淋后再进办公室。”“慢行,既是城市交通导致的不得已,也是很多年轻人的生活理念。”李雨桐家住新江湾城,距离园区7公里,早高峰开车1小时20分钟,“其实骑车反而更快吧?”

从中央空调到独立空调

工业年代给杨浦区留下众多老厂房,每一所建筑都有各自的传说。

上海钢琴厂的最老厂房曾是中国首家钢琴制造厂“谋得利”的旧址,斯特劳斯等国产钢琴品牌的技术都可溯源至此;昆明路640号曾是亚洲最大的鞋钉工厂,贡献了上海制鞋业2/3的产量,闲置十几年后被改造成“亚町文化创意园”;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上海矽钢片厂,曾是热轧矽钢片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今是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打的“城市概念园”。

新的产业形态和生活理念,伴随改造后的老厂房亮相。

上海荣广商务中心有限公司开发的城市概念园是杨浦区最早实现转型的老厂房之一。到杨浦区之前,荣广的地产项目集中在中心城区。“上海产业结构转型是从中心城区往周边扩散的,2007年我们接了上海矽钢片厂项目,那时中心城区已开发得差不多了。”上海荣广集团总裁朱欣晔介绍,“十一五”期间杨浦区计划节能8万吨标准煤,矽钢片厂占了4万吨。

“当时计划针对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进行招商,建筑设计也按互联网从业者的需求来做。”朱欣晔表示,互联网从业者对地段敏感度低,偏爱宽松、安静的办公环境。“传统公司朝九晚五,到下午6点写字楼的中央空调关闭,各处门禁关闭,加个班很麻烦。互联网公司的年轻人没有固定下班时间,所以最起码中央空调要改成独立空调。”

从业者对办公场地的要求,透露出“开放”和“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精神。“楼房一层用作车库,不设封闭式围墙,确保通风透气。没有作为‘中心’存在的大堂,电梯不扎堆安装。开车上班,直接停到离办公室最近的地方,上下电梯不用排队。”朱欣晔说,园区一侧的双阳支路沿街铺面开发成美食街,“招商只招小餐饮,中餐西餐、川菜湘菜、早餐正餐外加便利店,确保口味错开,不受欢迎的自动淘汰。我们考虑过自己办食堂,成本划不来,而且食堂是一套厨师‘一招鲜’,没法适应年轻人多变的口味。”

自2011年7月第一批企业入驻,城市概念园早已客满,成为杨浦区产业转型的标杆。产业园区的人性化、个性化设计理念,既是新业态的特色,也符合城市人的新需求。

绿色改造和一块旧砖

深圳建科院想把钢琴厂项目做成“既有社区绿色化改造”的样板,引入了诸多绿色技术,比如中水处理系统和模块化立体绿化。通过铺设透水砖,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办法,园区可以减少30%的雨水外排,降低市政排水设施的负担。园区自建中水处理系统,每天可以处理近20吨污水,园区冲厕、景观灌溉100%使用中水,预计可节约一半的市政供水。李雨桐告诉记者:“每个建筑单元的绿色化改造,都有助于缓解市政设施的压力,希望钢琴厂的绿色技术有机会在更大范围推广。”

上海鞋钉厂的改造,流露出更多人文色彩。这个厂房留有百年老墙,留有幸存于“八一三”轰炸的屋面横架梁,它们都被融入新的设计。建设方甚至从附近旧房子里挑出两千多块砖块,重新加以利用。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保留历史,鞋钉厂用建筑的语言作出了回答。

根据杨浦区规土局的数据,该区共有土地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存量工业仓储用地共670幅,占地约880万平方米。区发改委牵头调研了432幅仓储用地,其中29.4%仍保留工业、仓储用途,60.9%已用作出租经营,9.7%由政府推动建设园区。

杨浦区发改委主任左卫东表示,根据杨浦区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规划,今后将对更多旧厂房和具有历史价值的老旧社区进行调整,建设创新创业空间,“希望城市更新的幼苗,能从老厂房的改造中孕育。”